快好知 kuaihz

中国慈善的“两极”

   高调和低调,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两者同时与慈善相遇,将演绎出怎样精彩的传奇?

  

    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崛起,作为中坚力量的企业家逐渐成长为引领慈善潮流的领头雁。与此同时,思想和个性的不同,让企业家们开始走上迥然不同的慈善之路,并引领不同的慈善风潮。

  

    一类企业家选择“高调慈善”,以期树立慈善榜样;一类企业家选择“低调慈善”,只求尽心尽力为之。陈光标和黄如论,就是这两个群体的典型代表。然而相同的是,两位都是中国企业界杰出的慈善家,都多次荣登中国慈善排行榜年度首善和获得中华慈善奖殊荣。

  

    4月9日,在“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两种”慈善相遇,高调和低调“握手言和”、殊途同归。在慈善大爱的道路上,送给他们的,是同样的礼赞和掌声。

    4月,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慈善之月。4月8日,“中华慈善奖”在北京公布,而二十天后,28日,同样在北京,“中国慈善排行榜”也将揭榜,在慈善的年轮上刻写第七个华美篇章。或许,在那一天,他们又将相遇。

  

    此次,在“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黄如论和陈光标同时获奖。

  

    他们同样是白手起家、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同时又是慷慨捐赠、回馈社会的慈善家。都多次登上“中国慈善排行榜”,先后摘下“中国首善”的桂冠。

  

    但他们又是那样的不同。

■ 公益时报记者 宋 扬 于佳莉 吴燕辛

    4月6日下午,黄如论向福建省科技馆新馆捐资6亿元,这也是他慈善捐赠中最多的一笔捐款。

高调>>>

  

    也许普通百姓更熟悉的是陈光标,他以高调慈善扬名:每次突发灾害后,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前线,参与救灾;他爱接受媒体采访,将筹集的善款堆砌成“墙”向公众展示,甚至在两会上向媒体派发存有自己慈善事迹的优盘;从章子怡“诈捐”到明星“晒捐款帐单”,他必定跨界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人说他爱“做秀”,他坦然受之,并坚称中国慈善就是需要做秀的人。

迟到的陈光标“要掌声”

  

    陈光标是高调的,一出现总能吸引每个人的注意,以独特的言论挑动媒体的神经。

  

    4月8日,在中华慈善奖的报告会上,陈光标迟到了。

  

    他一出现,就引起了全场关注,在演讲台前站定,与会者立刻给与掌声,但他还嫌掌声不够热烈。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非常需要热烈的掌声。”陈光标话音刚落,掌声再次响起,同时伴有人们的笑声。

  

    “要掌声”的陈光标让会场顿时热络起来。

  

    而陈光标的迟到,也是因为做慈善

  

    月初,在西南旱灾大型晚会上,陈光标现场承诺,在原来捐赠的基础上,再捐1200万元支持西南旱灾地区抗旱。

  

    在中华慈善奖报告会的前一天,即4月7日下午,陈光标在南京举行捐赠仪式,将两张600万元的现金支票分别捐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江苏省慈善总会。

  

    陈光标原计划发布会后,乘坐下午四点飞机前往北京,但因为南京机场的原因,飞机无法起飞,这样,陈光标当天上午才赶到北京,一下飞机就奔往中华慈善奖报告会现场,但还是迟到了。

  

    当解释自己因为捐赠而迟到时,陈光标还特别强调,自己捐赠的新闻在网络上已经有81条报道。“大家可以在网上看,现在网上有81家转载了。”

将高调进行到底

  

    只过了一天,4月9日下午,大兴星光影视基地,公益时报记者又见陈光标

  

    依旧是满脸灿烂的笑容,在诸多获奖者中并不出众的藏青色西装、宝石蓝色的领带——这就是“首善”陈光标在中华慈善奖颁奖现场并不“高调”的出场。

  

    谈起他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慈善事业,陈光标眼中立即流动着异样的神采,举止也“高调”起来,“中华慈善奖评奖五年,我陈光标连续五年获奖……”

  

    这就是陈光标,处处不忘宣传自己。而面对热点事件,陈光标也经常公开发声。比如章子怡身陷诈捐门时,陈光标即“伸出援手”,呼吁媒体和公众不要过度指责章子怡。而对于演艺明星开始集体“晒捐款账单”的行为,陈光标公开表示并不赞成。

  

    “这样下去,企业家们都不敢做慈善了。”陈光标说。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再次提起这件事,“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媒体,需要支持、包容和理解。”

  

    之所以呼吁全社会对做慈善的人给与“支持,包容和理解”,因为陈光标认为,当下中国社会存在这样一群人,“对我们这些做慈善事业的人,鸡蛋里面挑骨头,挑毛球。”

  

    陈光标认为这些行为对中国慈善事业是一种打击,“我们的媒体朋友们,要齐心协力起来,对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他甚至建议国家立法,打击这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

  

    高调做慈善,一直是陈光标坚持的原则。一样筹钱做善事,段永平低调的捐了,甚至不愿意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而陈光标却张开双臂,站在人民币垒成的“碉堡”前——在“做秀”这件事上,他当第二,谁敢称第一呢?

低调>>>

    相比较而言,黄如论则低调得近乎神秘。尤其是近几年,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不爱抛头露面,并不妨碍他行善。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他每年都以大额捐赠名列前茅,并且两度摘取“中国首善”的桂冠,其中,2008年他以现金捐赠2.7亿元而获得“中国首善”称号,而2009年,他的捐赠额更是逼近10亿,高达98848.53万元。

黄如论意外现身颁奖典礼

 

    黄如论作为一个谜已经被议论了很长时间。

 

    无论外界如何议论,不管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底下,黄如论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着——不参加媒体的任何活动,不对市场行情发表任何看法,甚至看不起那些动不动就张扬的人。

  

    4月8日,在民政部召开的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报告会上,黄如论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然而当天,黄如论一如既往地缺席。

  

    4月9日,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举行颁奖典礼,黄如论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领奖台上。

  

    他的特点很容易让人记住,话不多。颁奖典礼现场,他的低调仍然一如既往。他是全场获奖感言最少,鞠躬最多的领奖者。

  在慈善奖颁奖典礼现场,“公益时报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多次荣登中国“首善”的黄如论,以9.8亿元的年度捐赠额度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是什么原因让黄如论一贯低调?是什么原因让地产大亨去年在慈善领域投掷近10亿?为揭开疑问,4月11日,记者连线“中华慈善奖”主办方相关人士,还原一个真实的黄如论。

  黄如论捐赠的时候,从不要求媒体报道,因此,他的很多重大捐赠,包括很多做慈善报道的媒体人都是事后才得知。很多慈善排行榜,他都没有出席。有一年在如论讲堂举办的颁奖典礼,受到邀请的黄如论,一听是在如论讲堂就坚决不来,他说在他捐赠的地方,这太张扬了,不好。

  此次颁奖典礼,黄如论终于出席。据中华慈善奖主办方相关人士介绍,黄如论属于比较传统的中国人,他喜欢做慈善事业,只因为他相信,做善事,可得善报。他捐赠最多的是学校,因为他自己学历不高,虽然在事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但当年也吃足了没读多少书的苦,因此他希望自己的苦难不再发生在别人身上。

  9号的颁奖典礼上,他说的话被很多人记住: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解读>>>

  无疑,在做慈善上,陈光标和黄如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陈光标认为做慈善就应该高调,这样才能宣扬慈善文化,带动更多的人做慈善。而黄如论更愿意静悄悄地自己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样的不同,让很多人议论,也让更多人思考——慈善,究竟该怎样做?

 

    面对两位风格迥异的慈善企业家,“中华慈善奖”主办方相关人士这样解读:如果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两年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陈光标都会最先出来,从那一年汶川地震捐赠,到年度的率领企业家去给地震灾区灾民发红包;从去年的台湾台风捐赠,到最近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他虽然捐赠的不一定特别多,但总是第一个反应快速的个人。

  为善不让人先,这是一种姿态。也特别适合传播。陈光标慈善,是张扬的,也是媒体特别喜欢的那种。

  相比之下,虽然为人低调,但黄如论在做慈善方面却一点儿也不逊色。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再加上汶川地震后中国慈善的“透支”,人们普遍为2009年中国慈善募款市场担忧,而黄如论近10亿元的捐赠,让人不得不拍手称赞。

  其实,不只是中国文化讲究低调,同样的,在欧美,每年都可以看到很多大额的捐赠甚至极为低调的匿名捐赠,许多匿名捐赠高达数亿上十亿美元。人们对这些低调的捐赠者,充满敬意。

  事实上,陈光标和黄如论正好代表中国富人阶层做慈善的两种态度,这就是中国慈善的两级。没有对错之分,都是中国慈善所需要的。

  或许,正如这位资深的慈善界人士所言,慈善与宽容是一对孪生兄弟,慈善是爱,宽容更是一种大爱。对捐赠者而言,高调与低调,张扬还是隐晦,只是风格不同。

编后感

  步入21世纪,中国慈善事业快速崛起,全社会慈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告别简单停留在捐赠层面的慈善思维,将慈善理念日益融入到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

 

    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功在社会的伟大事业,陶冶人性、净化灵魂、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榜样的力量,是来自于平凡的行动。

  对于富有的人,豪情壮举,我们觉得固然可嘉,但对于本身贫困的人,能决心贡献出绵薄之力的意义,其付出的爱心也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慷慨。无论低调高调,无论善举大小,都同样值得敬佩和称赞。

  在当今中国,慈善事业尚处于成长期,需要更多包容和鼓励。当代慈善需要激励,当代中国,需要旗帜鲜明的扬善,低调如黄如论、高调如陈光标都需要被社会发现,被社会认可。

    不管是政府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还是来自社会各界支持的“中国慈善排行榜”,都是对慈善的一种激励。这种激励,让倾力慈善事业的人们满怀信心,让向往投身慈善事业的人们看到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好的激励将不断推动慈善事业的壮大和慈善精神的弘扬,并将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蓝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慈善的“两极”  两极  两极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