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温暖孩子”试水“全程透明公益”

    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为西部地区贫困孩子捐赠过冬棉衣(简称“温暖孩子”)的活动,该活动的进行,基金会首次尝试“全程透明公益”,获得不错收效,1个月时间内共募集16万余元捐款。

 

 据介绍,11月2日,北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后,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温暖孩子”活动,并尝试在开心网中国扶贫基金会网页上向网友征集活动计划、资助标准等,并邀请志愿者实地探访,基金会每天通过网络公布活动进展、采购流程。

 

 透明的公益方式获得网友支持和帮助,下周,基金会采购的爱心包将发往青海,爱心包内的物品均为网友投票决定,所有捐助人的通信地址也都登记在案。

 

 中国扶贫基金会资源开发部官员霍庆川介绍,“温暖孩子”活动是该基金会首次尝试“全程透明公益”,让公众成为公益活动的参与者,监督活动进程,该活动所有构思、策划、宣传、执行都在开心网全程公布,网页点击量6万余次,一个月时间共募集16万余元捐款。

 

 “我们这次的尝试就是想改变以往的模式,做成透明的公益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利说,作为“全民公益”的探索和尝试,“温暖孩子”活动和传统公益项目操作方式有最大的区别就是“透明”。

 

 根据网络留言反馈,大部分网友很欣赏这种公开透明的公益项目操作方式。另外,很多网友愿意亲身参与到活动方案设计中来出谋划策。

 

 霍庆川说,“只有做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保证基金会的公信力。”

 

 ■ 对话

 “发掘全民慈善金矿”

 

 本报讯 记者对话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利,他表示,目前正在推广“全民公益”理念,发掘全民慈善金矿。

 新京报:个人捐赠的款额很小,为何扶贫基金会把目光瞄准了全民慈善的范畴?

 

 李利:在国外,有80%的捐赠来自公众,而不是企业和组织,在中国则正好是相反。很多基金会重视的是捐款“大客户”,忽视了公众捐赠群体。但汶川地震激起的个人捐赠首次超过企业大额捐赠的现象不可忽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慈善捐助金矿。

 

 新京报:为何会想到“小额捐赠群体透明化”?

 

 李利:经营慈善要清清白白,才会有公信力的提高。我们做的是服务者,是为了成就捐赠人的伟大,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名小额捐赠人的期待。做好他们的服务,他们的群体会壮大。

 

 新京报:如此繁琐庞大的工作,是否会提高管理成本?

 

 李利:小额捐赠的管理透明化成本其实高于大额捐赠,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个体,哪怕是写一封反馈信,成本总和也将高于大额捐赠。但捐赠人群的规模越大,基金会效率越高,管理成本就会越低。

 

 ■ 新旧对比

 “透明公益”取代旧模式

 

 市民崔女士说,汶川地震后,她曾向某基金会捐赠10多罐多美滋婴儿奶粉,还特地在奶粉罐中放入了她的联系方式,希望能和获赠人取得联系,但至今未收到回复,“我感觉自己的爱心被浪费了。”在公众看来,以往捐款后,钱捐给了谁、用作什么,常常得不到反馈。

 

 “我们这次的尝试就是想改变以往的模式,做成透明的公益项目。”李利说,作为“全民公益”的探索和尝试,“温暖孩子”活动和传统公益项目操作方式有很多区别。

 

 旧模式

 

 捐赠人不清楚采购流程,基金会也听取不到公众对采购的意见。

 基金会只能定时对外通过记者发布会方式发布消息,多数时候是记者代表公众提出疑问,基金会才会解答问题,否则顾及不到。

 基金会与个人捐赠无法进行直接交流。沟通不及时致使很多人的捐赠想法被打消。

 前期筹款项目评审立项调研的周期很长,所花费的人力、金钱等成本都很高。

 

 新模式

 

 基金会通过开心网、新浪微博等对捐赠人和网友公开展示,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采购过程透明化。

 详细公布项目发展情况,邀请公众参与,全程透明、亲身体验,网络作为互动平台,网友的所有问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回复。

 工作人员依托网络与公众互动,在线接受提问,回答问题。很多网友亲自为活动出谋划策,参与公益项目的传播。

 前期筹款相当于“零成本”,并获得不少公众的建议。公益活动实现公开透明,保证了基金会的公信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  公益词条  全程  全程词条  温暖  温暖词条  透明  透明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