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同志父母恳谈会在京召开,中国父母尝试接受同性恋倾向子女

  10月30日,第三届同志父母恳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约200人,包括同性恋者以及他们的父母,聚会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经历和感受,鼓励父母们理解和接纳同性恋倾向的孩子。10月31日,官方新华社在一篇英文报道中介绍了本次同志父母恳谈会的情况。

  标题大意为“中国的父母们学着接受同性恋倾向的孩子”的这篇报道说,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北京一家普通酒店的小会议室里,一些男、女同性恋者和他们父母,约200人共聚一堂,希望同性恋者得到家庭的接纳和支持。

  与会者之一的李爸爸讲述说,大约十年前,一位心理专家告诉他,当时读高中的儿子是同性恋,作为父亲的他简直难以置信。李爸爸说,那时的他还认为同性恋属于流氓行为,而自己的儿子是个好孩子,他觉得儿子不可能是同性恋。

  李爸爸说,那位心理专家向他介绍了在天津的一位医生,要“治疗”儿子的同性恋倾向。然而经过“治疗”之后,李爸爸的儿子却开始有了长期的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

  一头白发的李爸爸在父母恳谈会上向其他家长讲述自家经历时,年过六旬的妻子在一旁悄然落泪。李爸爸说:“不要试图治疗你们孩子的同性恋,那是不可能改变的,那种治疗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小英是女同性恋者,她后悔在19岁时太急于向母亲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当时知情后的母亲曾带小英去看医生,也对小英严加看管,想阻止小英与同性恋人见面。到如今已时隔九年,小英的母亲仍然态度坚决。小英说,母亲从信佛转向信基督教之后,情况变得更不好办。

  小英试着邀请母亲来参加同志父母恳谈会,而母亲只是说“你过你的生活,我过我的生活”。小英说,她并不指望通过恳谈会来获得母亲的支持,因为那还不现实,她只想让母亲了解这个群体。

  报道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学者凯特林-莱恩(Caitlin Ryan)经过30年的研究后认为,受到家庭严重排斥的同性恋者与得到家人接纳的同性恋者相比,前者感染HIV的几率是后者的三倍,前者试图自杀的可能性则比后者高出八倍之多。

  同志父母恳谈会的组织者、63岁的吴幼坚曾在热线电话里听说不少悲剧事件,吴幼坚每周三个晚上接听的热线电话是为了帮助同性恋倾向的孩子得到家庭接纳,倾听人们讲述自己在这方面的困惑、焦虑和懊恼。在恳谈会上讲到不少人试图自杀的话题时,吴幼坚流下了泪水。

  在吴幼坚介绍的诸多事件中,一位不敢找男朋友、甚至不敢谈到自己性倾向的高级军官在今年春节期间自杀了,一位母亲直到看到儿子的遗书时才得知孩子的性倾向,还有一个男子在听说男友自杀后,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恳谈会中有一位杨妈妈,杨妈妈如今会为儿子的男友做饭,会帮儿子和男友洗衣服,甚至也帮助照料儿子男友的瘫痪的父亲。然而如今这一切的支持,却是在儿子曾三次试图自杀之后才有,儿子曾长期患抑郁症。杨非常感谢母亲来参加恳谈会,杨送给了母亲一条四万元的项链,那是他花了一年多的积蓄买下的。

  另一位王妈妈在恳谈会上表示,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找到一位好男友,也希望儿子和男友能好好在一起互相照顾。王妈妈说:“假如他们能通过某种方式有一个孩子,那就更好了”。新华社的报道在结尾引述王妈妈的话说,只要有耐心和充分的准备,她相信所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都能获得家庭的理解,归根到底,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文中部分人名为音译。文稿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爱白网”)

  

  图片(上海骄傲节组委会提供)出自10月27日英文《环球时报》相关报道:吴幼坚(右)上周在“上海骄傲节”的活动中与人们分享支持同性恋儿子的话题。此外,10月28日的英文《上海日报》也在第40版刊登了吴幼坚以及来自山东的一位48岁的母亲站出来支持同性恋倾向儿子,并参加上海骄傲节讲座活动的报道。

  爱他,就接受他的性取向

  当孩子坦白:“我只爱同性”……

  同性恋亲友会召开《爱是最美的彩虹》新书分享会,有母亲当场大哭

  一名大学男生的苦涩同性恋情——我爱上了同班的哥们儿

  ©文稿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爱白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父母  父母词条  恳谈会  恳谈会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同性恋  同性恋词条  子女  子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