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协作者”七年华丽转身破解NGO注册难题

  如何取得合法身份几乎成为了NGO们所面临的“世纪难题”。但通过“协作者”用了七年时间来华丽转身为“支持性”社会组织而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购买其服务的案例可以看出,用尽浑身解数而不能获得合法身份的时代注定要过去,NGO所要真正面临的一个新时代的命题是:机遇来了,你是否准备好了?

 

  “啊?这个会议你们是协办方之一?……”和李涛相熟的公益领域的同行和朋友们,对于李涛领导的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下称“协作者”),“化身”为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出现在7月12日在“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项目推介展示暨资源配置大会”上,表现出了极大的诧异。

 

  李涛心里挺得意,他当然很清楚众多同行和朋友们在诧异什么:“工商注册”甚至已经成为了NGO不能进入“资源配置大会”的一个门槛的时候,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协作者”怎么会成为政府主导的一个“资源配置大会”的协办方之一?这个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又是什么来头?对于培育和发展民间支持性的社会组织,北京市民政局究竟下了怎样的决心?

 

  七年前,李涛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间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硬盘为10G的旧电脑的办公室里,带着几个朋友,成立了致力于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农民工的工商注册的“协作者”;七年后,“协作者”不仅成功地以合法身份登陆“长三角”的南京和“珠三角”的珠海,而且,在今年6月份,由民政局作为主管单位,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了支持性的社会组织——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实现了由“服务性”机构向“支持性”机构的转身。

 

  7月12的“资源配置大会”是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亮相,也是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以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所参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支持性活动。

 

史无前例第一次

 

  “‘协作者’我们已经看到他们的表现了,我们觉得可以给他们一个身份。”北京市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书记温庆云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对于“协作者”这类在工商注册的机构认识得并不清楚,而现在已经逐步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所在,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用优惠政策来支持这种支持性机构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来进一步扶持他们的发展,实行针对性的管理了。”

 

  对于社会组织,尤其是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政府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温庆云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政府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推动的作用,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发展。而社会组织之间也要形成资源配置体制,比如基金会筹集经费,交给其他的社会组织去运作,形成基金会,行业协会是源头,下面是草根组织,中间是支持性组织的结构,“这是个完整的体制结构,是政府的牵引与社会组织自身的结合。”温庆云说,社会建设实际上主体应该是社会组织,政府是起主导推动作用,这次行动对政府的社会动员体制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政部对这次活动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我敢说,这次的资源配置大会是全国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有180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在过去,社会组织在做什么我们并不了解,如何做到了解社会组织所做的工作,也让社会组织规模性的活动起来?希望可以通过资源配置大会,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让温庆云更加引以为豪的是政府对于“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支持,“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存在不仅可以对在资源配置大会上“组团配对”的机构进行第三方监管,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动员下,这些“支持性”社会组织可以对这些“组团配对”的项目进行指导,更好地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现在像‘协作者’这样的‘支持性’社会组织有100家左右,社会组织的发展还比较弱,谁能够来扶持他们?‘支持性’的社会组织就可以发挥这样的功能。”可能正是基于对于“支持性”社会组织的这种认识和对“协作者”的了解,“协作者”才实现了“华丽转身”吧。

 

  什么是“支持性”的社会组织?李涛的答案是:以创新的手法去解决服务民生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并能够带动社区组织和其他组织更好的发展,包括机构能力的提升和项目的创新。

 

限制了工商登记的NGO

 

  并不是所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机构都像“协作者”一样幸运,能够在“资源配置大会”上名正言顺的露面和获得资源支持。

 

  专门为智障认识服务的社会组织慧灵的创始人孟维娜对于“资源配置大会”的意义及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所做的努力非常的肯定,但是慧灵甚至都没能拿到“资源配置”大会的“入场券”。

 

  在得知“资源配置大会的”信息后,想参与项目招标的孟维娜赶紧去网上填写表格,但是,“表格中有一栏是社会组织的登记号,我们没有这个登记号,只有工商登记号。所以就因为这个登记号卡住了,根本没有办法往下继续填表。”但是希望得到政府支援的孟维娜并没有放弃,而是按照表格写了一个书面的资料送到了北京市的民政部门。但是所上递的资料还是被拒绝了:一方面是所有的表格材料都只能通过网络接收;另外“慧灵不是社会组织,也不能接收。”

 

  “北京市政府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化公开,这说明社会很有进步。但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更加挤压了。原来大家都没有(合法身份)的时候,也就算了,现在在没有很好的解决民间体制问题的情况下,将社会组织分为登记了的组织和没有登记的组织,现在大量资源的涌入显然是分化了NGO。”孟维娜表示。

 

  “这次北京市民政局举办的资源配置大会,面向的都是在民政登记的社会组织,工商登记的草根组织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大会。”清华大学副教授邓国胜也发现了像慧灵这样的在工商登记注册的NGO根本不能够参与进去的问题,但他又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作为政府的招投标,只能做到先面向的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合法的身份的社会组织,如果让工商登记的草根组织参与,这在操作层面很难,让政府部门如何界定一个在工商登记的机构是非营利组织?因为机构是在工商登记注册的,是企业性质,这其中万一有猫腻呢?“所以问题的根源还是解决合法身份问题,限制工商登记的草根NGO竞争也是无奈之举。”

 

  “机构在注册的时候,已经决定了自己的身份了,如果是工商注册的机构,我们并不能认为这个机构是非营利的。”温庆云明确地表示。当然他也认为,需要政府和机构双方了解的这样一个过程。正如在看到和了解了在工商注册“协作者”的工作后,北京市民政局愿意给“协作者”一个合法的身份一样。

 

需要很长的制度建设过程

 

  被外界一直叫好的“资源配置大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注册的NGO的竞争,邓国胜仍然认为,北京市这两年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方面做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包括降低社会组织登记的门槛等,其实这两年一直在推动。”邓国胜举例,比如社会福利类的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直接在民政登记就可以了,民政部门既是业务主管单位又是登记管理部门;而其他草根NGO的登记是通过建设枢纽型的管理体制来解决,草根NGO要找到枢纽型的组织而不是找业务管理部门,这种举措相对来所说门槛也比以前低了,当然不是所有的草根组织都能顺利找到枢纽型的管理组织,枢纽型的组织也不是很愿意做主管单位。但毕竟比以前的门槛低,而且北京市一直在尝试,在探索,在努力。

 

  “这种做法与过去比应该是进步了,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肯定还有问题。北京市政府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做研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邓说。

 

  温庆云表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北京不是第一次,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制度化,在财政预算中,也没有形成科目。“通过这次‘资源配置大会’,政府会从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角度,去做管理制度及财政方面的细致研究,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去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来配合,但具体的做法还需要慢慢探索。”

 

  温说,政府已经逐渐看到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服务民生这个领域,而政府的职能也在转变,让社会组织承担起政府想干但是又不能干的事情。北京市将进行预算式管理,进行有效的投入。但是温也有担心,“财政的投入会遇到制度上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制度。另外,社会组织本身弱小,它的操作需要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老百姓是否接受,社会组织是否诚信,都是会碰到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长的制度建设过程。”

 

为什么是“协作者”

 

  经过了七年的等待,“协作者”才获得了一个合法的身份,这对于李涛,对于协作者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有朋友劝李涛轰轰烈烈地搞个庆祝仪式,向外界宣告“协作者”的新生,但被李涛否决了:就像“协作者”七年前静悄悄地成立一样,我们认为“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这个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成立,只不过是另一个重新的开始,它依然需要我们通过行动去说话,无论我们是支持性组织,还是什么样的组织,外界如何去定义我们,对于北京协作者来讲,我们永远都要以草根的敏感性,以草根的行动力,去开展我们的活动。

 

  尽管李涛刻意地表示了低调,但依然掩盖不住他早已胸有成竹的豪气,“‘协作者’能注册,我是挺高兴的,但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在七年前,我就看到了今天。”李涛告诉记者,在七年前,他和团队就认识到,“协作者”承载的一个使命是要通过很艰苦的行动,去摸索出中国本土草根组织成长的道路是什么,未来“协作者”要成长成为一个可以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协作者”。“所以,北京协作者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有很明确的组织发展定位,有很明确的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一切都是按照这个规划一步步走的。”

 

  “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战略规划”是李涛想和仍然在工商注册的草根NGO分享的第一个经验,另外在他看来很重要的是NGO要建立起团队的自我学习、自我反省体系,建立自我学习的能力建设体系,并对本土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也尤其重要。“当社会上还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的时候,协作者已经很清醒地意识到,发展社会工作是提升草根组织的专业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协作者平均每年都会进行专业化的团队建设,工作人员从不了解社工到成长为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李涛很自豪地告诉记者。

 

  工商登记的NGO应该怎么做得到政府的信任?邓国胜认为,第一,有为才有位,只要做的好,才能得到政府的认可。这是前提和基础。第二,要善于跟政府合作,有些NGO做得很好,可是跟政府关系不好,政府不了解他,他也不善于和政府沟通,打交道,不具备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懂得去宣传。所以虽然他做的很好,可是谁会知道呢?所以NGO不光要自己做好,还要懂得不断营销,去宣传。

 

  温庆云也对记者表示:只要社会组织做得好,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华丽  华丽词条  协作  协作词条  难题  难题词条  转身  转身词条  破解  破解词条  
公益

 王颂汤的慈善之路

 办公室堆满了各种资料,4名志愿者正快速地整理资料,墙上挂着“中华慈善奖”、“南粤慈善奖”的奖牌。朴素,甚至破旧,这是办公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