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松鼠”的商业化跳跃

“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姬十三如是说。

 

松树科学会的创始人姬十三,本名嵇晓华,2008年4月,他和一群朋友出资10万元,在网络上建立了名叫“科学松鼠会”的群博,这个博客的博主们被戏称为“松鼠”,他们多是自然科学学科的博士,擅长用轻松的笔调将枯燥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

 

2008年底,科学松鼠会已经赢得了不少粉丝,其日流量达3万左右。姬十三想,如果要想维持这样的势头,松鼠会必须要有更好的组织形态和发展方向。于是,他开始申请松鼠会的NGO资格。

 

然而,在当时,公益圈质疑“科普算不算公益”,在申请的最后投票阶段,松鼠会还是因为半数选票的否决而终究没能成为一个NGO。

 

2009年松鼠会来自基金会的支持几乎为零,姬十三感到有些挫败。不过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松鼠会的商业化进程。

 

他首先注册了“北京一群松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一笔业务是给央视10频道绿色空间栏目组的科学节目做策划。随着松鼠会声名鹊起,到2009年下半年,已经有公关公司来找姬十三,希望说服松鼠会用自己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为一些科技企业做企业品牌宣传。

 

商业反哺公益,这个模式也并不新鲜,此前国内诸多转正无门的草根NGO,往往通过工商注册企业的方式曲线救国。姬十三也是其中一员——通过公司为松鼠会的运行提供资金。

 

但让姬十三纠结的是,松鼠会的NGO性质已经被很多人认可,在国内外一直为松鼠会供稿的“松鼠们”,也都在认为自己是在为一项非营利的事业做贡献。盈利和松鼠会建立的初衷看起来很矛盾。

 

2010年初,姬十三决定把两者分开,他认为,公益与商业这两个东西混在一起,是会互相制约的——非盈利的事情就应该用非盈利的方式去做,而商业的事情就应该用商业的方式去做。

 

当时,已经有多家资本找上门来谈投资,最终,姬十三接受了挚信资本的百万美元投资。“这个VC的理念跟我们很像,能明白我要做什么,这很重要。”

 

这次,姬十三把公益和商业坚决地分开。公益部分的科学松鼠会延续了初创时“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公益目的,被纳入民政注册非营利机构哈赛科技传播中心,这其实意味着:科学松鼠会将成为法律层面上的一个真正的NGO组织。商业部分则变身为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

 

果壳传媒由果壳网和果壳阅读两部分组成,前者是一个泛科技新媒体,会按照与科技相关的不同兴趣主题,如侦探、心理学、趣味科技DIY等,由专业编辑来策划制作相应内容;而果壳阅读则进入出版领域,按照畅销书的思路去运作科普、科幻类图书,除了已经出版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吃的真相》等外,姬十三饶有兴致地透露:他们很快将推出科幻小说《地铁》。

 

果壳传媒以智趣科技为出发点,探索相应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尝试。在企业用户层面,新奇特的科技产品能够通过果壳平台进行相应的推广和营销活动,这也为果壳网在盈利上提供了可能。

 

当然,科技内容的受众毕竟不够大,果壳网如何能充分调动大众网民的参与度,并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将是其最大的考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松鼠”的商业化跳跃  松鼠  松鼠词条  商业化  商业化词条  跳跃  跳跃词条  
公益

 “焦虑”成疾

    被焦虑感折磨的日子就像“温水煮青蛙”,时刻饱受煎熬却无法逃脱,只能看着自己一点点被蒸煮炙烤。焦虑症患者方媛所作反映其病中心境的画。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