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民的环保力量究竟有多大?

    “新的公民行动不再像以往以争论‘谁对谁错’为目标和内容,而是有着自己比较明确的目标诉求,在此过程中,无论面对的是媒体、政府,还是企业,无论面对的是持何种观点的人,都是可以沟通、辩论、合作、妥协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郭霞

  与以往我们听说过的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们对某个环境问题表达抗议和不满的故事不同,更与单纯、抽象的环境宣传不同,当时间进入到2007年之后,我们看到了更多全新的公民参与推动环境议题的案例。

  与以往我们听说过的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们对某个环境问题表达抗议和不满的故事不同,更与单纯、抽象的环境宣传不同,当时间进入到2007年之后,我们看到了更多全新的公民参与推动环境议题的案例。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居民从上街反对垃圾焚烧到自己动手搞社区垃圾分类;南京市民从抗议破坏梧桐树到参与政府“绿评”;北京市民从抱怨空气浑浊到用镜头记录下“蓝天日记”,“驴屎蛋儿”从反对垃圾焚烧到自费建立“绿房子”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些行动各具特色,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再是“迫不得已”和单纯的“我反对”,他们有诉求、有对话、有尝试、有乐趣,也有妥协。

  我们可以看到,公民的环保自发行动主体正在从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扩大到更具公共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市民和社会阶层中。这种壮大,不仅是环保队伍的壮大,背后更是中国公民的日益成熟,人们不再只因为个体利益受损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才去求助和反对,也不是嘴巴说说那些与己无关的话题,而基于公共利益去行动和实践。

  这些新的公民行动不再像以往以争论“谁对谁错”为目标和内容,而是有着自己比较明确的目标诉求,在此过程中,无论面对的是媒体、政府,还是企业,无论面对的是持何种观点的人,都是可以沟通、辩论、合作、妥协的。

  这样的公民环保行动,反而能够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和诉求,更容易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背后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我忠于我的立场,同时我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立场,我的目的不是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而是与你一起寻找我们都能接受的方法。

  这种公民自发的环保行动少了一份沉重和急躁,多了一份源自生活的智慧和淡定。

  南京市民为梧桐树系上绿丝带,北京市民拍摄蓝天下的普通人,这些行动没有不满情绪,它们在人性深处与每个人产生共鸣,愉悦易行的行动方式让更多普通人可以加入进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更加容易被政府、企业等环境管理实施者接受,让问题在社会层面有被讨论的机会,让公共利益能够在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里得到实现。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以上提到的这些公民环保行动都有着从反对到建设的发展路径。面对矛盾和难题,总需要有一方先迈出一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广州和北京的居民反对建垃圾焚烧厂的行动中,在与管理部门就垃圾分类达成共识后,居民们发挥各自的创意,自发行动起来尝试新的方法,并且还能站在宏观层面考虑问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接纳。

  在环保这样的公共议题上,有时候,我们不能计较谁比谁付出得更多,因为这些问题是公众、企业、政府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民参与推动环境保护,必将从现在的偶然行动成为社会常态。

  如何促使这些公民行动常态化、事业化地做下去,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志愿者团体,甚至是专业化的环保NGO。因为,有了这些环保NGO积极、稳定、长期的推动,将更加深入地协助政府解决更多的环境问题。

人人环保大时代

    “它使环保不再停留在单一的政府行为或专业民间组织行为上,而是开创了一个双向沟通、声势强大的人人环保时代。”

   

  南京梧桐风波最早发帖人之一  周娴

  江苏南京地铁3号线的大树移植,引出了一个中国城市市政的新名词:“绿化评价”,俗称“绿评”。

  原有的工程环境评价——俗称“环评”,由有资质的环评机构执行,针对大型工程对于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因素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审核,不通过则工程不允许上马——其中并不包括针对工程涉及的树木移植的评估。

  但是,这一次为了南京梧桐树的命运,在以民间声音为主的多方关注后,一个有南京特色的“绿评”制度出现了。激发、推动并最终促成这一国内环保新创举的,正是公民的力量。

  2011年3月初,在新浪微博上最早由网友曝光的大行宫地铁工地大树砍头照,成为了这场护绿运动的起源。一石激起千层浪,基于南京人、南京城与梧桐树之间融合了历史、人文、绿化、气候、城市风格、个体记忆等多种因素的深厚感情,霎时间,在网络上掀起民间舆论巨浪,席卷全城。网络上的抗议迅速由普通ID延伸到诸多名人ID,以及媒体官方ID,成立了若干以商议如何保树为主题的讨论群、讨论组,并很快成为以报纸为主的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热点。

  市民自发给主干道沿途的梧桐树系上绿丝带;有人自费印刷了保护梧桐的车贴向社会各界赠发;老师带着小学生一起为树作画、拍照;电台DJ在一些个人风格明显的节目里表达对梧桐树的感情;而更多媒体人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竭尽一切可能去争取对民间声音的报道,并且引用专家的权威论证为据。

  但从发起、响应,到参与者相约坚决表达的同时,遵守法制秩序、文明合法地发声,这一系列举措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民对自己权益的正确认知:并不是只有官方发出的声音才是声音,也不是无理无序的乱声才有作用。

  与以往的类似活动不同的是,这一场“护绿运动”可以说完全发起自民间,壮大自民间,通过引起官方重视,再由官方将部分话语权释放给民间,推动了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

  借助了网络的力量,这种推动不再依赖于旧有的由上及下,而是实现了由下推动上,再由上落实到下的改变。归根到底,这是一次公民力量的尝试。

  公民力量在环保事业上的迸发,主要源于3点:一是环境恶化的趋势、残酷的现实逼近,使得每一个身处地球的人都无法逃遁,必须面对,面对之后必然要行动。二是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环保知识的普及。三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当人们不再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又有了切实的需求,民智开,大势趋,水到渠成。

  在此次“绿评”中,仓促的代表选取过程、不甚透明的执行制度、施工方与“绿评”代表的严重信息不对、不够客观有力的第三方评审以及先行预设底线的做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评”的实际应用意义。

  即便这样,这种现象仍呈现一个可喜的走势。它使得环保不再停留在单一的政府行为或专业民间组织行为上,而是开创了一个双向沟通、声势强大的人人环保时代。

  感悟

有参与才会有改变

    “公众参与工作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只有这些合法渠道进一步完善,高涨的公众参与热情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公众的诉求才能得以解决。”

   

  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璇芷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公民环境意识的觉醒,涌现了一批积极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的公民。他们积极介入各种环境事件中,希望以公众之力推动环境问题解决。

  在这些环境事件中,一些环保民间组织介入其中,积极引导公众采用理性协商的形式,公众也逐步意识到理性参与的重要性。

  2008年,福州市900多家企业均搬迁至闽江周边的工业园区,其中,市重点推进的15家重污染企业主要集中于市郊外城乡接合部。福建省区域性环保民间组织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存在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偷排的废水、超标的废气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激发的群体性事件不在少数。

  由此,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发起“绿乡村计划”,项目覆盖3个镇、5个村,引导村民合理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主动积极地配合地方政府,监督当地企业的环境表现。

  180名村民主动加入“绿乡村计划”成为环保志愿者。他们每日轮流值班记录企业环境行为表现,发现企业违规排污行为3起;揭露3处企业环评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差异的违法现象,要求补充环评1处;致使1家存在严重环境违法的上市公司企业停产整改;两家企业被迫搬迁……

  “绿乡村计划”得到马尾区政府、环保局的高度重视与全力配合,通过各方的积极运作,合理化解了村民与企业的环境矛盾。

  面对公众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拓展了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

  但是,公众参与工作刚刚起步,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如听证会制度的完善、信息公开的积极推进等,只有这些合法渠道进一步完善,高涨的公众参与热情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公众的诉求才能得以解决,这也有利于解决当下社会发展的问题。

个人行动离不开社会支持

    “能够真正显示出公民个人力量的环保行动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智慧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力量。”

   

  自然之友毛达

  在我国,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正催生着许多的公民个人环保行动,这些公民的个人行动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公民个人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北京市民黄小山(网名“驴屎蛋儿”),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探索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垃圾管理方案。近期,他的“绿房子”垃圾分类工程,不仅吸引众多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就连北京市政府的相关部门都表示要全力配合和支持。

  在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中,公民通过个人行动给社会带来一些改变的机会无处不在。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被破坏的现象频发,有时公民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只需通过细心观察,即可发现其中端倪;环境破坏者肆意嚣张,有时公民只要鼓足勇气,即可以揭露它们的劣迹;一些地方政府惰怠、敷衍地履行其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职责,甚至还存在着帮助污染企业掩盖问题、弄虚作假的现象,有时公民只需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行动,就可以指出它们的疏失和错误之处。

  但是,从实际效果看,目前,公民个人环保行动的效果还十分有限。且不论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因方法不当或遭遇压制力而走进“死胡同”的个人行动,即使是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影响。

  “驴屎蛋儿”在其环保行动中,十分注意争取各方的资源和支持。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能够真正显示出公民个人力量的环保行动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智慧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力量。

  不论成效如何,公民个人的环保行动反映出中国当下环境现实和社会矛盾,所以仍旧是环保运动中最为根本的力量源泉之一。

  对于拥有着稳定人员和行动资源的环保民间组织来说,积极回应公民个人行动的诉求,不躲避、不回避,这是和思考愿景、制定路线、设计项目、倡导公众等“常规任务”同样重要的事情。环保民间组织只有通过关心、参与和支持这些行动,才能寻找到组织最有活力的行动方向,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并赢得社会公信力。

要积极不要发泄

  “我们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尝试用新鲜好玩的方式吸引公众的眼球,引起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

  

   

  拜客广州陈嘉俊

  拜客广州,一个由一群热心公益、关心社会的年轻人发起,关注广州自行车出行环境,旨在推动绿色出行,倡导有利自行车出行政策的环保民间组织。

  拜客广州曾经在2009年策划了一个网上投票活动——“我要送一辆自行车给市长,请你支持我”。这一活动旨在引起公众对广州自行车出行困境的关注,号召政府支持绿色出行。呼吁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点击和投票量就突破了4万。

  2010年1月12日,拜客广州小组把一辆自行车赠送给了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并与市长畅谈了广州自行车出行现状,讨论了如何促进绿色交通的发展。受此激励,拜客广州又做了绿道建设情况调研,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议书。

  目前,拜客广州已与广州市多个行政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一些政府部门决策或者工作会主动邀请拜客广州参与讨论。

  拜客广州作为一个年轻环保民间组织,离不开政府和公众支持。如果我们的行动和倡议没有公众支持,行动就会变得乏力;如果没有与政府的沟通,我们可能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正是民意表达自由,政府思想开放,才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我们发现,保护环境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参与——政府、市场、公众。

  我们希望引导公众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关心社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为了发泄而抱怨。

  于是,我们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尝试用新鲜好玩的方式吸引公众的眼球,引起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他们开始第一步的环保行动。

  我想,公民的积极行动需要好好呵护,我们需要成为理性和积极的公民

  我想,公民的力量在影响政府的态度,而政府的态度也在影响公民的参与意愿;

  我想,公民的行动需要有新意和创新。

  而这些想法,需要像我们一样的环保民间组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民的环保力量究竟有多大?  公民  公民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力量  力量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公益

 益人义助基金正式启动

公益人马克病重陷入困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最终得到及时救助,但如何保障下一个“马克”也能得到救助和支持呢?昨日,由多家公益组织发起的在南方传媒大厦多功能厅,...(展开)

公益

 欧洲施行无车日的启示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是推广无车日活动的后发国家,检视欧洲国家的经验,无疑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对无车日的施行难度应保持足够的心理准备。尽管法国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