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注册政策开放在即,300万NGO组织等待一锤定音。然而,从目前的整体层面看,中国的NGO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此前,麦肯锡曾对中国的NGO组织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近2万家登记注册的NGO中,只有500家到800家NHO从事的事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且在未来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大多数仍然处在困难之中。这些运作良好的NGO包括400家到700家中等规模的“草根组织”(民间组织)和100家左右政府发起的NGO,前者主要涉足教育、社会扶贫和环境领域,而后者则主要提供建校、教育、扶贫款发放等社会服务。
4月发布的《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则显示了同样的问题,截止2010年底,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共有198个,占全国同类组织的11%,全国学会所属分支机构3228个,占全国同类组织的36.8%,2010年学会会员数约为411.4万人。但是,在中国科协网站公布的2011-07-12至2011-07-18周会员申请入会统计中,198个全国学会中只有41个学会接到会员入会申请,尚有157个全国学会本周无会员新增,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国抗癌协会接受申请332份,排名第二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接接受申请178份,排名第十的中国毒理学会接受申请14份,此外,有10个学会接到会员申请2份,15个分会接到会员申请1份。
由此可见,中国NGO组织的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有望转正的300万NGO中,到底最终又有多少比例的NGO能够释放出活力,已经成为接下来的一个严峻考验。麦肯锡曾将原因归结于四点:可利用资金数量非常有限;很难寻找和留住合适的人才;社会认同度和尊重度较低;没有足够的智力资源支持协助其扩大规模并提高项目开发和运作能力。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NGO本身是自愿性的社会组织,有活力才有会员的新增,没有活力,则NGO发展将会停滞。研讨会、培训、讲座、聚会、论文评选、内部刊物、学术交流、标准制定、读书、户外健身、公益项目等等都是靠会员中的志愿者来推动的,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在合理规范、有效组织时,NGO才会产生影响力。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NGO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NGO组织间的竞争机制;NGO研究机构和支援机构大量匮乏;NGO的活力能力建设未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缺少成熟的NGO支持解决方案。这些短板将长期困扰中国NGO的长期发展,即便中国完全开放NGO注册,但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内无法形成一种NGO活动四射的崭新局面,NGO所缺的不是资金,是——机制。
一些领先的企业,也在积极为NGO贡献力量,例如南北兄弟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发的会员SNS系统,就是帮助NGO组织5分钟快速建立会员社交网络的一种新型解决方案,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协会、学会、商会、研究院、工会、校友会、俱乐部、车友会、会员卡经营模式的商业公司和各种需要进行会员管理的网站。它拥有强劲的会员发展和会员管理能力、快速建立网上会员交互的社交社区、快速发起和建立项目及活动、便捷管理会员档案等功能,可以通过向会员及公众提供的服务中获取新的收入来源,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会员管理与发展模式,从而彻底解决NGO组织的活力问题。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幅减少人力成本,以极低的成本帮助NGO组织起每年超过100场以上各类活动。
据悉,南北兄弟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也将在7月28日,在京举办“NGO组织会员管理解决方案研讨会”,帮助NGO组织解决活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参加研讨会的社团组织免费提供一套完整成熟的SNS解决方案及系统,现场领取。NGO组织可通过电话010-64428085或邮件app@nanbeisns.com向活动主办方订座。
类似南北兄弟会员SNS系统,为NGO组织发展助力的机构,还有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公益时报、基金会中心网(foundationcenter)、中国NGO互动网(ingo)、NGO发展交流网(ngocn)、中国发展简报(chinadevelopmentbrief) 等研究机构、媒体和网站。但在中国,NGO的研究和技术支持、指导支援力量薄弱仍将在很长时间内,严重制约中国NGO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此外,现阶段,中国还大量缺少具有活力和公益思想的优秀NGO领导人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