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涨工资,我要给同事加薪,我要让更多人加入公益,我要让公益人得到更多关注!”
“益友们一起大声说出自己的"四个要"。10月10日,公益朋友聚集的网站NGOCN里,公益组织从业者“威风老虎”徐振军发出倡议。从昨日开始,这个倡议的微博将陆续发布参与的伙伴和机构。
希望更多人关注
其实,这只是“威风老虎”抛头露面的行为艺术。
这只“老虎”真正想要呐喊的,是公益界持续在关注和谈论的一个话题:公益人尤其是草根公益组织从业者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除了很突出的薪酬问题外,还有缺乏劳动保障、生活压力巨大、超时超负荷工作、发展前景暗淡等等。
徐振军说,他的工资其实不算低,发出倡议,是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公益圈里因低薪导致人才流失的现状。他也因此得了个绰号:公益界加薪哥。
从业者境况堪忧
徐振军指出,随着物价和生活指数的飙升,很多公益伙伴的生活陷入困境,被迫放弃理想,NGO的从业者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进入公益行业的资源很少投放在公益从业者的身上,从业者的待遇几乎没有改变。
“从来没有人真正关注这群人的生活,了解这群人的需求,而我们自己也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沙子,装作没有看到自己的困境。”
徐振军指出,此次倡议活动呼吁资助方将人员工资尤其是项目工作人员工资列入项目经费,而不是行政经费。也希望资助方从支持公益行业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能支持工作人员合理的薪酬待遇和必要的劳动保障支出。
公益界内起争论
徐振军的倡议在公益界内引起争论。有的公益人和公益组织力挺徐振军,表示将共同参与。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有网友认为“威风老虎”是为了出名。也有网友认为此行为不可取,既然选择了公益事业就不要总是愤愤不平。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表示,徐振军发起倡议的事可以理解,但选择这种方式还是要考虑清楚,如没有想好的话,可能会引起对这个行业负面的影响。“毕竟普通老百姓不了解公益,会有人担心那些服务对象是否会受到影响。”
声音
顶
上海浦东新区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宋春辉:公益人要活得有尊严才能更好服务社会,公益人应比社会平均收入更高,才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
踩
自闭症儿童康复师郑伯良:字条值得赞,行为不可取。这种行为不见得能引起社会关注。
调查 九成从业者薪资低于5000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指出,低薪问题在公益界是个普遍现象,调查中,大部分公益机构处于休眠状态,而能联系到的公益组织也生存困难。相较而言,境外机构、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有资金来源,薪资更高一点。
据南都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于去年底联合发布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NGO从业者薪资收入在5000元以下,约占90%,其中无固定收入和月薪资在1000元以下的共占18.4%,1000-2000元的占17.5%,2000-3000元,占25.7%。近四成机构未给员工上社会保险。67%的NGO从业者表示工作强度非常大或比较大。
影响 低薪致公益人才流失严重
10月底,河南恩来公益的创始人方红来到北京,这是他的放手一搏。
这天,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计划进入专家评审环节。该计划每年资助一批青年公益人才,入选者可获得连续3年、每年10万元的资助。
“如果这次没入选,很有可能坚持不下去了。”方红说,他做公益10多年,搭进时间、全部积蓄,已到了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低薪问题,让很多走进公益圈的人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NGO招人难是普遍问题,尤其是草根NGO。很多NGO负责人表示,虽然NGO组织提供的职业环境并不优越,但对人才的要求依然很高。在招人困难的原因上,“待遇低”首当其冲。
《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过半NGO遭遇过离职考验,领域内人才流动难补旺盛的需求。草根NGO和社团当年有员工离职的比率均在60%左右。
从业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待遇低,发展空间狭小。很多草根组织的年轻人因生活压力一个个离开。
建议 加薪的钱“要敢争取”
公益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但低薪却无法吸引来这种人才,于是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指出,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要解决钱的问题。
从资助方角度说,资助方普遍不愿承担公益项目的人员费用、机构管理费用,把项目工作人员工资归入行政管理费里。由于行政管理费不能超过10%的规定,公益组织执行项目时会出现资金紧张,甚至倒贴钱的情况,这必将导致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压缩。
“行政管理费,一般指房租、水电、硬件设备的花费,不应包括某个项目的人员工资支出。”刘洲鸿指出,低薪最大的问题还是资助方克扣,很多资助方要么不接受项目的人员费用支出,要么就是给的标准很低。其实,NGO应该尽量去跟资助方沟通。“双方是平等的关系,NGO要敢于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