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今天我们如何做公益

 

 

        “近日,一则疑似被拐女童的微博流传,现已证实是虚惊一场。在去年微博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中,被拍的基本没有被拐儿童。网上如潮般的公益热心感人肺腑,但发起人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让爱心廉价支付,更不能让无辜者心灵受伤。社会需要爱心,同样也需要尊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日前通过官方微博,首次公布了去年“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成果,并表示“随手拍”形式需要慎用。

 

        “随手拍”行动由著名学者发起,借助勃兴的微博力量,号召网友随手拍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网络,以为解救之策。在“随手拍”活动热火朝天之际,即有批评者除了强调对肖像权的尊重外,也指向行动本身存在的错误前提预设——乞讨儿童中相当部分是被人贩子拐卖的认知,并不正确。但回顾去年的那场争论,正反双方并无共识可言,发起人也欠缺应有的反思。

 

        “随手拍”发起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并最终落到现实的土地上。不仅网友呼应,连各地公安部门也在舆论的压力下,纷纷表示配合。这也许是该公益事件最大的意义。但乞讨者未被尊重,无辜者心灵受伤,爱心被廉价支付,公安部治安局的这些判断,在某种意义上确实也没有错。它的确虚耗了社会资源,也透支了人间信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独战争然,公益领域亦如是。

 

        公益活动即便动机良好,如果产生在一个对社会现象错误认知的基础上,也可能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这要求公益发起人在行动之前,应有基本的社会调研,“想当然”的风格,并非负责之姿。网络社会是平的,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容易激励起民间潜藏的情绪,但对互联网使用不慎,也可能滥用了这份影响力。

 

        近几年,中国民间的公益热情如井喷般沸腾。这与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正相关,也是对长期以来官方垄断慈善,而弱势群体长期低福利现状的反弹。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已有闲钱去援助贫寒,释放人良知中固有的那一份善念。社会中不乏这样的流动资金,有心人就容易建设平台,给这些爱心提供出口。但和传统的赈济不同,类似“解救乞讨儿童”的行为,牵涉到社会更为复杂的层面,对发起者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更高。虽然,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的判断不会错,但至少应在网络社会的互动中,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接受正确的异议,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动方向。

 

        其实,即便传统的赈济公益,在复杂社会面前,也要求发起人有更为专业的能力。如何从制度设计上避免贪腐,发掘并任用适合的人才,以及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公益产出……凡此种种,都对现代公益提出了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专业能力可以学习,制度设计可以完善,但一颗真诚慈善的内心,却难以轻易培植。西方的公益行为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对彼岸的追求,和那份敬畏的心态,会鼓动人此世的付出与奉献精神。而我们最欠缺的恰恰在这里。我们如何相信,那些并无信仰与敬畏,日常以个人私利最大化为理念的人,不是将公益当做名利场来经营?这可能才是中国公益行动的最大危机所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今天我们如何做公益  公益  公益词条  今天  今天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