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不能有歧视性政策
企业:给拾荒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他山之石:“可以向香港学习,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非常多元化,也有权衡。即使总量不够,也会照顾到不同的组织和人群,让底层人士看到希望。”
“拾荒已经形成了产业,拾荒者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也是正当职业,与其它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满天星露宿者服务组成员、社工陈柳均认为,社会需要承认拾荒者作为正当职业的存在,而政府则应该承担起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责任。
“如果比较底层指数,拾荒者最需要关怀。”陈柳均表示,拾荒者作为特别边缘化、底层的一群人,生存现状很尴尬,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基本没有考虑到他们。他认为,要改变目前公共服务基本缺失的现状,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也应该在目标群体上做一些平衡,“这一点可以向香港学习,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非常多元化,也有权衡。即使总量不够,也会照顾到不同的组织和人群,让底层人士看到希望。”
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王梅也认为,政府需要营造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不能有歧视性的政策。”王梅还表示,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企业作为其中一环,如果能够通过公益项目尽到责任,给拾荒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就业环境差、交易过程缺失公平等问题,“对社会、对企业,都有积极的作用。”
“除了政府、企业外,社会组织、社工等能发挥的作用也很大。”陈柳均认为,虽然已经有社工和社会组织在关注拾荒者问题,但所能起到的作用依然有限,“毕竟很多都不是专业在做。”
“可能政府有心,也不知道如何做。”陈柳均表示,面对这种现状,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政策倡导,引起更多市民、甚至是政府层面的人关注,或者通过研究香港、台湾的经验、本土政策、拾荒者群体现状,提供可行的服务项目书,争取政府支持,“关键是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引导公共服务向拾荒者群体倾斜。”
临时救助、技能培训缺一不可
救助:当务之急要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培训:对有意愿的人,提供技能培训
他山之石:“还可以向香港学习,建立食物银行,并交给社会组织来做。可以定期给拾荒者发放,也可以在应急的时候通过申请再发放。” 面对公共服务的不足,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如何来补足呢?陈柳均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而从长远考虑,则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拾荒者大多靠捡瓶子,到冬天就会锐减。”陈柳均表示,深圳有很多临时救助条件很苛刻,拾荒者想要享受这些救助几乎不可能。
陈柳均建议,政府可以通过社会救助上的小探索来弥补盲点,“例如冬天在街道办的社会事务办或者民政科,临时多出一项临时救助的服务,让拾荒者来申请,并慢慢常态化。”“还可以向香港学习,建立食物银行,并交给社会组织来做。可以定期给拾荒者发放,也可以在应急的时候通过申请再发放。”陈柳均说。“为什么这些人会去拾荒?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技能,不能找到除拾荒之外的工作。”陈柳均表示,很多拾荒者才二三十岁,还有很长的人生路,如果不能摆脱拾荒境地,做其它工作,对他们来说很残酷。“一个30多岁的露宿者告诉我,自己现在缺的不是同情,而是技能的成长和提升。”陈柳均表示,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了解拾荒者改善的意愿,“对有意愿的人,考虑提供技能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尝试另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