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4月1日电 (朱迅垚 朱国亮 秦华江 杨绍功) 据说,只要中国人需要的东西都很贵:医院很贵,奶粉很贵,房子更贵。现在,连本来与尘世不搭界的墓地也不能清静,“墓穴均价远超商品房”,“一平米数万”并不新鲜。面对“高调”上涨的墓地价格,有网友戏称“死不起”,感叹“生前当房奴,死后变坟奴”。
神州大地,死后有一个安生的“铁馒头”都不容易。在某些省份,轰轰烈烈的“平坟”运动让人们连祖先埋骨处都难找到。不考虑祖先,先考虑自己身后事吧,遵循价格规律的墓穴经济让死也要分个三六九等。
在某些城市,就有墓穴能够炒到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在北京,据说除了少量非营利性公墓,一般墓地的价格以远超房价的涨幅上涨。
经营性墓地正成为市场新贵,它的特点就是“市场的”,针对的是中国一部分新富起来的人群。这部分人的特点是“不差钱”:房子要豪宅,身后事 更是大事,墓地当然不要最贵只要更贵。可是,这部分看上去纯粹来自“市场的”需求,实际上遮蔽了整个墓穴经济的本质,让我们误以为,确实有需求啊,确实有 人有钱啊,他们自愿将墓地价格推到这么高,我们有什么办法?
但事实上,这部分需求却是非常有限的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对象狭窄的类奢侈品市场。在我国土地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其市场性质如同豪宅市场,其价格再不理性也无法干预。真正对普通百姓有影响的是公益性墓地,多数中国人身后长眠于此。公益性墓地应当成为墓穴经济的主体,而其比例应当比保障房在房地产中的比例更高。
墓穴经济的公益性应当远超过其市场性。如果多数人能够体面地平等地进入身后世界,就不必在墓穴上过多攀比,反过来,市场化过热的那部分也会有所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