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分报告]第三部门的新成员:企业(家)基金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第三部门也得到了迅速成长。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实施后,更是丰富了我国第三部门的组织类型,增加了“企业(家)基金会”这一新成员。这类新成员在灾难救助、社会建设等方面越来越积极,社会公器的功能作用也日益凸显。那么,企业(家)基金会是什么?企业(家)基金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企业(家)基金会的运作特点是什么?企业(家)基金会对本土第三部门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从企业(家)基金会本身谈起,并展示它对第三部门所带来的系统而深刻的影响。

 

       《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出台是促成企业(家)基金会出现和发展的最直接原因。《条例》的出台意味着富人阶层以及拥有资本的人或实体可以自己成立组织,参与公益。而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化改革。首先,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富人阶层的出现和日益增多,为企业(家)基金会的出现提供了“供给”条件。其次,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大量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各类新的公共服务需求则为它们的出现提供了“需求”条件。再者,市场化改革影响和改变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态度,从全能型的大包大揽转向服务型,积极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而出台《条例》是政府从制度层面出发的引导方式之一。而社会氛围、舆论对企业(家)的谴责和仇视,对政府引导基金会的出现以及富人阶层通过成立基金会参与公益慈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企业(家)基金会数量和规模的壮大,随着企业(家)们不断深入地参与公益,他们所遵循的理性精神、所运用的企业资源和企业运作方式将会给第三部门带来连锁反应,在治理结构、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及职业的公益人才、公信力建设等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会一定程度地催生中国的慈善资本主义。另外,企业(家)基金会的不断发展还将影响中国第三部门的宏观环境,改变以往政府和海外组织为两大最重要影响力量的格局。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企业(家)基金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和问题,包括内部治理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够,以及行业认同、行业凝聚力较弱等。但是,这些缺陷不能埋没新成员对本土第三部门产生的系统而深刻的影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成员  成员词条  部门  部门词条  报告  报告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