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企业界看好的企业家成为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后,工作效率往往不高,这个情况很令人惊奇。这是真的吗?在跨入理事会大门之际,他们是否收起了自己敏锐的头脑和职业“锋芒”呢?如果不少情况下事实确实如此,那么对此该做何解释呢?此外,如果有可能的话,对此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这些问题意义重大。因为来自“商务世界”的精英,能够高效地为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非营利组织理事会需要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还需要借助他们来扩大资金来源、扩大公关网络以及提高机构形象。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理事会都有成功的商界人士加入,至少我想不出相反的例子。
尽管对商界出身的非营利组织理事是否称职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极为困难,但相关的疑问不绝于耳。很多人都有这种印象,包括很多企业的总裁。这方面有一些广为人知的例子。例如,美国联合道路理事会中有来自商界的成员,就没有尽职尽责地监督好该组织的活动。观察家认为,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莫里斯·布朗大学(Morris Brown College)严重的财务问题与该大学理事会不能找准为题所有大有关系。莫里斯·布朗大学的30名理事中,有15名是商业专业。而关于帝国蓝十字协会大灾难的新闻报告一直认为,事件原因是外来的理事没有进行适当的监督,那些人正式医疗专家以及有商业背景的成功人士。报道称,理事会的监督不符合商业同行的基本标准。
但芝加哥大学前校长汉纳·格雷(Hanna Gray)说,在她的经历中,(企业)总裁们往往是最好的理事会成员,他们比其他人更可能了解组织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从我个人的经历看,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梅隆基金会,有丰富经历的商界精英们都是非常能干的。总之,商界总裁们在非营利组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从极令人失望到做到杰出成就,一应俱全。不管其中不成功的经历有多少,我们都需要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