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北京公旻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发展简报》的出版机构,即将于2005年1月隆重推出中文版《200家国际 NGO在中国》实用手册。
关注我们的朋友也许还记得,《中国发展简报》曾于1999年10月出版了《在华开展工作的国际NGO目录》(英文版),并放在我们的网站上,(www. chinadevelopmentbrief.org)成为中国公民社会领域内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我们新近出版的目录在延续2000年版的大体风格的基础上,从内容到形式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改进。
首先,最直观的体现在所纳机构的数量上。2000年版里收录了120个大大小小的国际非政府组织,2005 年版收纳机构的数量增加到了211家(为方便大家记忆,取名为 200家)。很多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目录中;从地域而言,所收录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跃的英美两国,还包括了西班牙、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及港澳台大中国地区,只要他们正在/一直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项目/活动;从机构规模和类型来看,我们增添了一些体格巨大、拨款额度高的机构(尤其是基金会机构,例如本金额高达270亿美元的盖茨基金会),也没有忽略专门从事某个领域的工作、几乎完全依赖志愿者的小机构(如专事艾滋病预防的中国艾滋援助基金会)。在华开展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本来就有着丰富的、多层次的生态,我们希望这本书的介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
其次,对机构介绍的思路亦有很大的变化。在2000年版里,除了机构的基本情况(联系、成立时间、资金、宗旨、员工)简介外,我们用表格的形式较为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机构当时正在中国开展的项目及其概况。这当然不失为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发现,项目往往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个项目告以结束后有关该项目的具体信息也就成为“昨日黄花”,价值不复。虑及此,我们在新版的目录中,对每个机构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机构,转向以介绍机构的起源、发展历史、主要的工作范畴和工作方式为主,对机构正在或者打算做的项目则以较简略的语言加以概括,希望这本书藉此能够获得更长的生命力。
最近10年间,中国的公民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发展,NGO组织在国内如雨后春笋,所涉及的范围和服务的对象也日益广泛和多元化。虽然彼此仍然有很多差异,不可否认的是大家也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困惑和苦恼,而若干年前欧美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同类组织也曾经面临过类似的处境。我们编写这本册子的一个初衷就是增进中国NGO界、政府部门、相关研究者对国际NGO(事实上,我们对NGO的界定采取了较为宽泛的态度,包括执行机构、基金会、双边及多边援助机构等)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分享经验、吸取教训。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看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的条目,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机构当初竟然是由一位瑞士富商在目睹血腥的战场后积极促成的。同样有趣的还有在红十字会的基础上分裂形成的无国界医生组织和其后成立世界医生组织。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机构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这个机构当初成立的时候,完全靠一位妇女捐出的工资运转,她的丈夫以志愿者的身份无偿为该机构发展会员,他是当时该机构唯一的工作人员。时至今日,它的会员已经超过100万,每年的收入也高达8亿多美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的 NGO从业者也许可以从中获取希望和力量。“我们也能够!”
打开一扇窗看世界,读者收获的无论是知识、经验、教训还是力量、信心和勇气,我们作为编者都会感到欣然。
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迫切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每个条目底部的一小段话。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各机构的收入额及主要来源,有些也会提及在往年年份里的支出状况,以及一些大的国际机构用于国际项目的资金比例。以上两点信息有助于向读者传递我们编写这本册子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即鼓励中国NGO和国外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在我们看来,这一点比直接的资金资助更具可持续性,因而价值更为深远。
如果您想加深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渊源、工作理念和方式的进一步了解,高扬先生为本书作的长文很值得一读。在这篇文章里,他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大致的分类,以一个在中国非政府组织领域内有十年丰富经验的外国人的眼光,告诉我们一些应该知道但是尚无机会接触的信息。此文既可以作为阅读本书前的一个指导,也可以在浏览过本书后当成一个总结来回味。
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这本册子的读者主要是中国人,我们所用的语言是中文,大部分的资料是从英文翻译而来的。英文信息您仍可以浏览我们的网站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