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报道不单是一个社会新闻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道德观念问题、社会发展与人权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报道相关事实与数据时必须兼顾其新闻价值、社会影响及公共卫生利益。”
媒体是社会发展各领域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重要接口,也是领域内各类机构和工作者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对话促进理解的平台。媒体能否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背景知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如何把握报道的视角与分寸,能否秉持中立的价值观,都会对致力解决问题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而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如此多层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无疑对艾滋病报道提出了挑战。也正是由于这些多层面的问题,本手册的主编者汇集了专家、国际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感染者组织及基层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编写,向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呼声。
“我国在艾滋病报道问题上经历了视艾滋病为‘外来病’的‘浪漫化阶段’、视艾滋病为恐怖与可怕灾难的‘妖魔化阶段’,以及作为媒体寻找新奇事物的‘猎奇化阶段’,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迷惑、歧视与丑化问题也就应运而生。”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项目协调员司马杰指出,中国记者已经开始讨论他们在国家艾滋病防治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持续、有趣和合乎道德地报道艾滋病问题已经不够――中国记者和媒体需要思考一个个故事背后的公共卫生意义,应该对如何参与抗击艾滋病的斗争形成一个总体策略。
手册分为媒体的责任与角色、艾滋病概述、艾滋病相关政策和法律、媒体报道的注意事项(包括大量的案例与点评)等四个部分。其中一篇文章分析了围绕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报道中的问题和原则。手册既是媒体报道的培训教材,同时也是针对媒体的一次“倡导”行动。
联系: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
刘洁
010-64261839
liujie@chain.net.cn 任学锋,余冬保
主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资助: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预防大众健康教育信息交流与培训项目,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艾滋病媒体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