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志愿服务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9月12日,中国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拉开帏幕。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等四家单位共同主办。当日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校的理论研究学者,也有来自NGO的组织代表,此外也有不少对志愿服务议题感兴趣的各专业学生。

 

 

 

 

 

上午,论坛的领导嘉宾和主办单位以及主题发言部分分别由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教授主持。首先,与会领导嘉宾和主办单位就“志愿服务”的主题进行了讲演,从政府各部门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到高校、研究机构的理论探索,再到地方志愿活动的具体开展,每一位发言无不体现志愿服务在中国发展的蓬勃势头,充分地契合本次论坛的主题。

 

 

 

 

 

稍后的四位嘉宾发言更是让与会者感受到志愿服务议题研究的多层视角所带来的轻松与深刻。第一位发言的嘉宾是希望工程的创始人、现是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会兼秘书长的徐永光。从希望工程到新公民计划,从青少年基金会到南都公益基金会,徐说一路走来他一直都是个实践者。相较后面发言的嘉宾,对关于慈善文化和志愿精神的片断思考更是饱含深情而又充满激情,徐的发言更向是中国公益事业和志愿活动的鼓动宣讲,同时他又不失理性的分析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从而坚定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把所作的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是帮助人们“点亮心灵的明灯”,实现“助人自助”。

 

 

 

 

 

中央党校张荣臣教授则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志愿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唯有如此在中国才能做到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可持续性。他认为志愿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鲜活的体现,也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是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张的发言则更似一个炮弹,把志愿服务提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打破了人们一贯对志愿活动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沈杰教授对志愿行动的发展取向进行了阐述,认为未来的中国志愿行动需做到制度化与日常化,才能确保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做到这一点,相应的是要重新界定志愿服务的精神,以及志愿服务的评价文化应由伦理型评价文化向实绩型评价文化转变。此外,也应引入激励机制来确保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与日常化。

 

 

 

 

 

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少杰教授则把志愿者精神放进到市场经济中进行聚焦分析。他认为从古代出现的“义田”、“义仓”到近代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再到开国后的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活动皆是一种志愿者活动,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昭示着志愿者精神受到的扭曲和复兴,这与中国的志愿者活动一直由政府推动有关。此外,他进一步分析当下志愿精神振兴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化经济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学家韦伯、贝尔所论述的两种冲动,即经济冲动与宗教冲动。他指出,志愿精神实质上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并用“抱抱团”社会现象对志愿活动进行了社会学的解释,从而使志愿精神的内容更加丰富。

 

 

 

 

 

下午同时进行两个分论坛,论坛主题分别是“志愿服务回顾与分享”、“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

 

 

 

 

 

在第一分论坛上,参会的多为NGO代表,以北京地区居多。他们围绕“志愿服务回顾与分享”主题,并结合各自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以及个人经历进行了发言。期间,江汛清和谭建光就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发展以及地方志愿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之后,多家NGO逐一登台亮相表达各自组织关于志愿服务的看法。如北京富平学校用机制创新的方式来推动企业志愿服务,绿家园用一幅幅照片讲解了走进自然、结伴出行所带来的志愿快乐,青春热线用两个小故事点明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双向关系,而来自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启智服务队则用自己的成长轨迹证明志愿服务如何一步一步做大的,还有北京红枫妇女的志愿者队伍管理经验展示出红枫的志愿精神,“爱心、助人自助、自我成长”。此外,农家女学校也介绍了农家女志愿者管理方面的经验。发言之后,这些代表还分别回答有关参会人员的问题。

 

 

 

 

 

由于两个分论坛同时进行,没有参加第二分论坛,故会后与参会人员的交谈以及对有关发言资料的掌握来看,分论坛二上发言的多为各高校的教师以及研究人员,他们更多的是从志愿服务的理论构建层次上进行“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分享,如未来志愿服务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立思),从历史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看志愿精神的价值(北京大学丁元竹),以及致力于中国志愿者注册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胡剑)。此外,也有学者利用调查的个案来分析论证志愿服务中的状况,如农民工子弟状况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研究志愿服务的动力机制(山东大学李芹)以及以深圳某NGO志愿者为例研究非营利组织中的农民工志愿者行动(华中农业大学万江红)。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主任沈杰对此次论坛进行了大会总结性的发言。

 

 

 

 

 

他总结说,志愿者服务应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来推动发展,也应由节日化的志愿服务向日常化、制度化进行转变,并且还要做到志愿活动的合法化,保障志愿者的权益,同时也要逐渐推行志愿者准入制度,加强志愿者和组织的管理建设,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未来的志愿服务发展方向逐渐表现出对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需求,日益向对个人的志愿服务转变,而呈现出不同的服务特点:独特化、个人化。至此,此次论坛圆满拉下了帏幕。

 

 

 

 

 

 

 

 

另外,此次论坛的内容将以论文集的形式在论坛举办之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志愿服务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  举行  举行词条  论坛  论坛词条  
公益

 超越捐款,寻找慈善变革力量

 4月14日,青海玉树县连续发生强震,最高7.1级。救援和捐助活动在地震发生当日随即展开:北京奔驰捐款100万元,三星捐款1000万、英特尔向玉树灾区捐款人民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