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际机构如何参与救灾

       大地震之前,各国际机构或国际NGO在华几乎没有专门从事地震救灾、灾后重建的组织或部门,5月12日地震后,他们不仅在紧急救援阶段派送一批又一批的“突击队”赴川,多家机构还为此特设灾后重建办公室。

 

 

        以救灾为第一宗旨的宣明会(World Vision) 在大陆的救灾活动上可追溯至1982年的青海雪灾,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只能在大陆地区的某地地震、雪灾后实施局部的物资救助。此次四川地震后,宣明会于6月初在广元建立了震后长期重建办公室,除从北京调去的负责人外,工作人员正在陆续招募中,预计未来将有一个35人的团队,一份总值5500万美元(3亿5500百万人民币)、预计受惠人口超过100万人的紧急救援及重建项目草拟计划已经呈现出来。

 

        与宣明会的行动相似,英国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乐施会(Oxfam)、行动援助(Action Aid)等机构在地震受灾省份四川或陕西都建立了专门服务于灾后重建机构办公室,新办公室的人员构成颇为类似,从其他办公室 派遣“老”员工,同时招聘新员工。一些没有专设救灾机构的国际组织,为救灾也适当增加了人力资源的配备。

 

        当地震过去3个月,大部分紧急救援队伍几乎全部撤出灾区时,当灾后的“明星镇”遵道镇傍晚的灯光渐趋稀少时,在灾区能够留下来做中期、长期重建机构中,国际机构/NGO的持续作用渐趋明朗。这既有资金原因,也与他们本身的机构定位、功能、工作方式都不无关系。

 

 

 

积极和政府、企业、媒体合作

 

        草根NGO中政府关系方面始终乏善可陈,而国际组织这方面既有其先天的优势、更有之前长期的积累,在此次地震救灾上都有呈现。

 

        当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Unicef)新闻处刘莉接受我们采访时,第一句话就是“和政府配合,有长期规划”。并进一步解释,“作为政府间机构,我们和政府合作是第一选择。Unicef不太可能像官办机构或草根NGO组织那样在下面设点,主要还是通过现有项目和政策层面推动能够做些情。”这种合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和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以实施项目,目前,Unicef在灾区有心理重建、儿童教育等方面的评估工作小组在进行,以后“长期的工作肯定会陆续开展。”

 

        也许因为联合国机构的身份,大企业很乐于跟Unicef合作,用刘莉的话说是“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路子。”8月底,Unicef参加了央视录制的一次活动,针对学龄儿童宣传“知识守护生命”,准备在9月1日开学第一天播出,以号召学生学习避险知识,提供防范意识。如此种种和政府、企业、媒体熟络的例子,Unicef很乐意拿出来与人分享,和一些草根NGO的思路不同,Unicef认为这是自身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宣明会敢于在灾区重建中投入上亿金额的订单,也与他们的政府合作不无关系。地震之前宣明会在四川青川设有项目点,因此与四川省民政厅有过接触,地震后,宣明会有意在四川进行长期重建,经省民政厅从中介绍,宣明会和广元市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长期致力于儿童救助方面的救助儿童会在地震发生12天后联合民政部下属相关司局创办了震区第一个“儿童友好活动场所”,它位于绵竹体育中心安置点周围,为孩子们提供游戏、交流和学习等的基本条件。地震整一个月后的6月12日,针对婴幼儿的健康服务站也在此地设立,服务站为婴幼儿提供洗浴服务,同时针对灾区的特殊环境提供特殊卫生条件下的婴幼儿保健及营养知识普及工作。这些迅速专业的服务得以开展,得益于救助儿童会扎根中国多年的工作努力,更缺不了和民政、妇联系统的长期互动。

 

 

        长期做扶贫工作的乐施会借助之前与国务院扶贫办以及其他各级政府扶贫办的合作关系,迅速到达现场后即刻展开行动。其震区统筹段德峰对于有些政府官员约束NGO救灾的行为,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他的看法,NGO应该更主动一些,尝试寻找可靠的政府部门合作。

 

 

        震后乐施会的紧急救灾工作被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得以被更广泛的人群所了解,乐施会的发言人理性、专业的工作作风得到主流媒体的肯定。

 

 

        行动援助在地震前3天的5月8日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合同,陕西宁强项目点正式成立。谁想3天后地震突袭,地处灾区、业已建立的宁强项目点即刻增扩了抗震救灾部分,几批工作人员轮番前往。期间,行动援助不仅设立博客,以网络的形式传播救 灾进程,也和央视等媒体通过现场连线、嘉宾访谈等多角度形式进行合作。

 

 

        当我们观察国际机构擅长政府关系的同时,侧面的原因也不可回避,乎所有在中国成功的国际机构都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在中国做事,没政府关系不行。在这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国际机构们都乐于充分利用官方背景而贯彻不违背自身理念的项目 和目标。

 

 

 

 

 

专业化服务

 

 

        草根组织往往将国际机构和政府、媒体等“强势”部门的良性关系简单的归结为“财大气粗”,笔者不怀疑其作用,但很怀疑它的决定性功能。地震发生后,由于灾情的惨重和媒体的深入,全国上下捐款浪潮兴起,赈灾好像并不缺钱。尤其是此次南都、友诚、红基会等机构加入了资助领域,NGO 获得支持的领域较之以前宽阔了许多。和草根NGO 相比,国际机构确实“不缺钱”,但他们真正获得 承认取得尊敬的原因却不能简单以钱而论。

 

 

        乐施会在赈灾时,考虑到回族的特殊饮食需要,而普通的速食品多为伊斯兰教忌讳的猪油烹炸,因此他们特意购买了清真食品及牛奶以供回民所需。他们在采购棉被时,不仅要货比三家,更现场抽样火烧棉被内的棉花进行测试,以确保棉花质量理想,才下单购买。如此细致入微精打细算,与大手大脚的“政府采购”形成鲜明对比。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救助儿童会特别关注地震对儿童的影响,他们不讳言“在居住点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我们会特别关注儿童心理方面的干预,更会特别关注针对儿童的侵害事件。”救助儿童会在 活动点特意安排提供2岁以下儿童的营养补给品,给儿童提供的洗澡场所深得家长欢迎,不仅安排有专供婴儿的洗澡房,提供香皂、毛巾,还交代家长“一定要在下午有太阳的时候才能洗”,每个孩子洗完后,全部用消毒药水清洗澡盆。

 

 

        长期关注化学污染的绿色和平在地震的第3天到达灾区,其后的17天时间里,他们的工作人员走过灾区61个乡镇的103家化工厂,发现有危险隐患的化工厂后,迅速树起警示牌,警告民众不要进入,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绿色和平有关人员坦言,相对于拥有4000多家化工企业的四川,103仅是个很小的数字。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他们主要集中力量针 对可能受堰塞湖溃决影响的区域进行了排查。

 

 

 

 

 

配合政府重建

 

 

        NGO踏实肯干的作风在紧急救援阶段受到肯定,大部分国际机构都贡献了自身的力量,不少机构组队亲赴现场,事无巨细见缝插针的提供服务。面对灾后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的长期重建,一部分国际机构已经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场。

 

 

        有些国际机构拿出了几千万甚至上亿金额规模的重建计划书,但他们没有摆资金的谱,而是做好了和政府积极配合的准备。他们也并没有因为资金宽裕而大手大脚,精打细算依然贯彻始终。

 

 

        虽然计划投入大单,但宣明会的整体灾后长期重建规划还没有出来,宣明会四川项目总负责人傅志成对笔者说,“我们在等待国家总体规划下来后再有动作,我们不想和政府规划有重复,不想和政府工作有冲突。这样的重建工作投入比较大,我们当然要看得准。”

 

 

        驻扎陕西宁强的行动援助负责人彭海惠说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进入四川,因为现在正是关键的时期,更不可轻举乱动。“灾难已经过了3个多月了,比较长了,国家的支持也开始慢慢减少,长期得不到安置的村民心里有了些变化,如果搞不好会引起矛盾。……我理解地方政府的管理,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

 

 

        他给笔者提到都江堰的一个流行笑话,灾后有三防,“防盗、防火、防心理干预队”。之前各路的心理干预队伍进入灾区,这个要哭,那个要笑,弄的村民哭笑不得。更让当地官员和百姓困扰的是,灾后外面来了人,当地官员都陪同招待一番, 可人走后许诺都不了了之。有些村民们眼巴巴的等着,最后什么都没见到,转而埋怨地方官员,引起一些冲突。“现在要从稳定出发。” 彭海惠坦言。 虽未进入四川但他们也没有闲着,行动援助一直在积极和有关部门接触,8月下旬刚参加了国务 院扶贫办召开的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会议,行动援助和宣明会、乐施会三家扶贫国际NGO参加,“扶贫办也需要一定的考察过程来看哪些机构是做实事的,更有效率,他们需要考察的过程。”彭海惠的态度很坦然。而奥运之后行动援助的计划是派外国救灾专家去四川,因地制宜的提供震后重建经验, 从国际经验看,四川地震这样规模的灾害需要八到十年的灾后重建恢复期,而大部分国际机构的经验认为,长期而具体规划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成型的。

 

 

        行动援助自6月1日紧急救援阶段总体告一段落 后开始了6个月的中期重建(缓期救助)阶段,目前工作以心理干预、建房为主,生计发展、防灾救灾普及也在规划之中。彭海惠认为,长期的灾后重建应该还是会回归到扶贫、农村社区发展的道理上, 这也是扶贫机构的强项。

 

 

据傅志成个人介绍,虽然宣明会还没有十年八年的长期计划,“但在我们的想法里,有一个8-10 年的这么一个准备。赈灾的现实情况在这里,如果要恢复到灾前的生活水平,从我们的经验讲,需要十年八年的这么一个方向。”

 

 

 

 

 

有选择的参与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情况看,以扶贫作为机构宗旨的国际机构在四川的灾后重建中将发挥较大作用,而其他机构则是有选择的参与,并未一哄而上。

 

 

        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SO)没有直接参加此次抗震救灾,其项目官员对笔者说:“救灾不是VSO的强项,我们还是做长期的能力建设。我们当然支持合作伙伴的赈灾工作,但是以帮助他们提高志愿者效能,提高志愿者的后方服务能力为主。”在VSO的传统上他们没有救灾的功能,VSO的工作 人员认为救灾需要的能力、资源与提高服务是不太一样的,她同时表示:“如果灾后重建涉及我们项目领域的部分,我们乐意去做。”

 

 

        后续资金也成为国际机构参与重建的重要砝码,目前在国内注册的NGO都没有在国内公开募款的资格,只有Unicef这样的联合国机构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募款,行动援助向国外一基金会申请了一笔钱支持目前的6个月的中期计划,宣明会的救灾款和重建款主要从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筹得,救助儿童会的资金从总部获得。总体来说,各国际机构救灾以及重建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向总部“伸手”以及同一组织的其他国家分支机构“支援”。他们参与了救灾,获得了肯定,制度约束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际机构如何参与救灾  救灾  救灾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  机构  机构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国际  国际词条  
公益

 草根NGO 脆弱江河行(组图)

江河十年行的团队在摆渡过金沙江。江河十年行的队员在“金沙江之子”萧亮中墓前致哀,萧亮中生前为保护金沙江而奔走,最后过劳而死。汪永晨坐在大巴的最末排,守着靠窗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