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我们看到了浙江幼儿园老师虐童案,河南校园学生被砍案,而几乎在学生被砍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再加之早前的幼儿园幼童被杀戮案等,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了最弱小、最无辜的生命——儿童身上。所有这些对儿童所实施的暴力严重地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暴力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作为教育的方法都是极端错误的。 因此,应当明确且重申的一点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快乐地成长,反之,则会背道而驰。
多年来,我们还常看到苦口婆心的说教,换来孩子们的不理解和反感;以爱孩子为名所采取的种种教育措施,到头来却发现效果适得其反;更有甚者,因为方法或沟通不得当,导致严重的冲突甚至酿成流血悲剧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这种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反到不被孩子接受的窘境,究竟是如何造成的?究其根源,就是理念不足、方法偏颇。因此,基于如上种种现实情况的考量,如何巧妙地运用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暴力与疏离,培养积极健全的人格,便显得尤为必要了。而积极教育方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植根于社区的儿童工作者们开发出来,并予以积极地探索与推行。
在以往的经验中,不少国际、国内的发展机构均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与探索,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如平等、赋权、优势视角、参与式培训等。然而,与传统教育方法相比,这些方法有时由于过于追求和强调儿童的权利,却忽略了儿童的责任,而显得矫枉过正了。因此,需要予以澄清的便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定是要尊重孩子的,但真正的尊重是把孩子们当成拥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个体来看待,既承认他们享有的权利,也要让他们承担自身的义务。积极教育方法建基在保障儿童权利与责任并行的理念之上,在充分尊重儿童权利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以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积极教育方法是指基于儿童的发展规律,以非暴力、解决问题为导向,并把儿童当作学习者给以尊重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能够给儿童提供资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并培养自信。该方法运用了社会工作、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以互动、分享、讨论、游戏、反思等形式,渗透到儿童教育者们的理念中,力图透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而最终更好地实现我们关爱下一代福祉的目标。具体而言,积极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八种技巧:
(一)帮助孩子认可行为规则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大抵知道,在学校,坐卧行走都是有规定的,而这些规则框架都是一入校门便被强制执行的。无论学生是否认可,就这样顺延下来。学校追求的是整齐化一的管理效率,却没有给孩子施展个性的空间。此外,有些规则非常的空泛,如爱祖国、爱人民,这些规则对于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儿童来说很难理解;同时,又缺乏具体的行为指导,如究竟怎么样做,才算是爱祖国、爱人民呢?因此,规则在制定之初,应当考虑孩子的积极参与,并且由学校与家长达成统一的标准和共识,孩子也会在制定与遵守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与践行具体的行为准则。
该技巧首先聚焦于儿童的参与。意即教育者们如果希望孩子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或家规,那么首先需要孩子认可这个规则。因此,让孩子参与制定校规或家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对自身行为负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感到被尊重了,也更易于引导他们认真地去思考究竟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对于事先已经制定好的、空泛的、没有经过儿童参与的条条框框,孩子大多只会感觉受到了束缚,而不会甘愿服从,即使表面应承,心里亦难免有情绪。其次,该技巧倡导多方合作,统一标准,也就是老师和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建立学校与家庭工作的结合点,共同创造良好的氛围。最终,行为规则的落脚点在于孩子通过承诺,养成具有责任感的品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遵循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孩子会体察到别人的需求,并形成同理心。
(二)表扬、鼓励和欣赏儿童的正确行为
“在座的各位男老师,如果某一天,你们下班回到家,发现老婆给你们做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你想表示一下对她的赞美,那么你们都会说什么呢?”“你真棒!”、“谢谢你!”、“真开心!”老师们想了想,说道。“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此言一出,满场哄堂大笑。“好,那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到的不是真诚的赞美,而是这样酸溜溜的评价,我们内心的感受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工作人员积极地引导着大家的思考。“不开心!”,“下次再也不想付出了”,“愤怒”,老师们纷纷回应。“所以,我们回到主题,如果是各位老师平时教导的学生们,他们是不是也希望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呢?如果老师们与学生们缺乏足够的沟通,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赞美,那么又会是怎么样呢?” 这是国际计划(中国)在项目县针对儿童保护工作所推行的积极教育方法的师资培训现场的场景。
众所周知,自信的孩子往往在过往的经历中,所经历的正面体验比较多,反之则会自卑。国人往往不善于表达情感,这一点在教育方面体现的颇为明显。学会如何恰切地欣赏学生、欣赏孩子是我们需要倡导的。具体而言,积极地关注孩子们每一个值得被表扬的小细节,及时地给予鼓励,而且表扬和欣赏聚焦在一个真实而具体的行为上,清楚地阐明表扬的原因,语气、眼神的真诚度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代币
代币制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塑造技术,若个体表现恰当行为时,便给予代币;相反则扣除代币。这种技巧认为,儿童与成人一样,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肯定,他们更愿意表现出正面行为。国际计划根据中小学年龄层设计出一些不同的代币形式,并详细地制定了代币的规则制度,积极在项目点推行试点工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代币只是一种形式,它提供的思路是基于人性都有追求积极、阳光一面的基本假设。不少中学老师曾指出,代币只对年纪小的孩子有吸引力,比如通过奖励卡片、兑换小礼物等方式,使得小孩子们遵守行为准则。在此,需要澄清的便是,代币本身未见得是一种物质,而是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的衍生物。比如,初中生想要的倘若是独立、自由、尊重等,我们亦可以透过种种方式,设计出符合这种需求的代币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激励其行为趋于正向。
(四)针对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行回应
该种技巧列举出孩子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与其潜在目的,老师们采取积极教育方法时,需要首先注意的是自身情绪的控制,之后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与孩子一同解决问题。学会发现孩子行为背后潜在的原因,懂得倾听孩子声音背后的意义,及时给予反馈,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孩子会通过打架、破坏纪律来获得大家的关注,这是源于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必要的关爱和展示自己的方式。
(五)提供选择
该技巧充分体现了权利与责任并重的原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可供选择的空间,但需要告知,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应当为自身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提供选择时,应注意自身语气,且确保孩子的选择与其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抛弃规则中蕴含的基本智慧和制定该规则的目的,否则便本末倒置了。当然,在提供选择之前,不要忘记儿童的参与,这始终是积极教育方法倡导的核心理念。
(六)遵循自然后果
该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家庭教育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这个,担心孩子那个。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成人们不给予孩子建立和接触经验的机会,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成人们自身多余的担心。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体验各种经验,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如此,他们才能在承担自然后果的同时,进行深入的反思。永远不要怀疑孩子自身的潜能,除非我们本身便不打算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个体来看待。正如雏鹰,如果未经历风雨的磨砺,恐怕永远无法展翅飞翔,这是大自然造物的必然,那么,对于儿童,也同样如此。可惜的是,道理虽然简单,我们有时候却做不到。创造再好的外在环境,也不如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和承担自然的后果,从而得到成长来的有效。因为该要经历的,早晚都会经历,与其担心他会遭遇挫折,还不如教会他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
(七)遵循合乎常理的逻辑
有人升国旗的时候没穿校服。如果老师的措施是,让孩子在班级里罚唱国歌。孩子不会因为唱了国歌,就记得下次要穿校服。比较妥当的做法是让孩子回家取校服, 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这样的方式便是合乎逻辑且相关的,可以让孩子直接体会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因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反思自身的行为。
这是遵循合乎常理的逻辑原则。与自然后果不同的是,合乎常理的逻辑后果是成年人干预的结果。遵循的是因为与所以的必然联系,而核心则是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应当注意的是,运用逻辑后果针对的是具体的事情的相关性,也就是针对的是孩子做的不够妥当的那件事加以矫正,而不是实施其他不相关的惩罚,因为惩罚并不是目的;另外,就是要尊重孩子且干预的结果是合理的,这样,孩子才易于接受并形成反思和体悟。
(八)抓住淘气儿童的内在天赋
该技巧体现了优势视角的思维模式,从寻找积极面着手,努力的去发掘每个儿童内在的潜质。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老师对于淘气儿童怒其不争的态度,由于执着于分数或纪律,而忽略了那些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灵气与天赋。充分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用心地去看待他们的优点,而不止是问题,这点并不容易做到。这需要长期的思维方式的修炼以及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反思,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补上这关键的一课。
积极教育方法的推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所包含的尊重、平等、悦纳等理念以及所倡导的儿童权利与责任并行的思想,却无疑为现存的教育方法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