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政府与民间共论公众参与环保

 

 

“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召开

      2005年12月3日,作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环促会)承办的“中国环境文化节”的重头戏,“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环保NGO以及学生社团代表近百人,共同探讨“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这一话题。

      上午,来自全国人大、政协、中宣部和其他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以及著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环保与公众参与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在环保和社会生活中其他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都应该有公众参与,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继续推进民主的表现之一,其必要性无须论证。而保障公众参与环保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即政府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和真实的环境指数和信息,并且建构公众参与的平台、渠道和载体。许嘉璐认为,尽管全国50万政协委员就是参与的渠道之一,但仍然有限。社区也要建立这样的平台,使环保进乡、进村、进学校。他认为,中国环境NGO的数量和环境的现状相比,还“太少太少”。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胡存智,则将公众参与列为国土规划的四个原则之一。他指出,在重大问题规划上,在规划比选方案上要组织听证,并将规划成果向社会公开。

      当日下午则主要是国内外环保组织唱主角,它们多围绕本组织的实际案例展开发言,分享思考。“地球日国际”理事杨仁泰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环境运动的起源和解决环境冲突的法律程序和机制,包括NGO推动公众参与的难点和相应的策略。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代表介绍了本组织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法律草案和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如何参与环评,推动污染者守法,敦促政府采取环保措施。日本奥伊斯佳、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保护国际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组织在华开展的项目活动。以青少年环境教育为主旨的“根与芽”创办者珍?古道尔作了即席演讲。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教授王灿发以具体案例说明在中国开展公益诉讼的各项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公益诉讼实施的具体建议。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回顾了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历程,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呼吁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志愿回收废旧电池闻名并创办新乡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河南新乡农民田桂荣,介绍了自己参与环保的经历。

      20多位代表的连轴发言把为时一天的论坛挤得满满当当。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上午的发言可以看作政府高层从宏观和政策层面对环保的公众参与发出的积极的政策信号,说明公众参与环保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向环保局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渗透。下午的发言则是环境NGO以自身实践对政府代表做出的积极回应。当然,政府代表可能失去了一次了解环保NGO的机会,因为他们在上午发言之后都离开了会场。不过,作为论坛主持人之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促会会长潘岳尽管没有作主题发言,但全程参加了论坛。此外,他还为与会者带来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他个人对环保与政治、市场、科技、社会乃至文化关系的若干反思文章。除对环保与公众参与进行专题论述外,无论是针对政府环境治理方式(绿色GDP、官员政绩考核以及战略环评),还是有关环保与社会公平、环境文化以及文明转型的思考,公众参与的思想均渗透其间,换个角度来看,他为本次论坛提交了一份非常系统、有份量的书面发言。

      有趣的是,一些大企业,包括在建坝风波中备受环境NGO质疑的几家电力企业作为论坛的协办方,也列席论坛但表现低调。也许,中国环促会希望利用自身的背景,创造条件推动政府、企业和NGO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对话和沟通。(付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政府与民间共论公众参与环保  公众  公众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政府  政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