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第一次世界老龄大会召开的时候,老龄化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发达国家的事情,而2002年4月份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第二次大会,这个题目已经变成全球的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超过1亿多老年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正面临着社会保障体制的巨大变革,老龄问题从而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
老龄化问题不仅使社会福利需求增大,而且使从事财富创造的人口比例降低。由于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1运行时日尚短,并且缴纳的金额很低,同时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下岗人员和很多早退人员过早的进入到领取社会养老保险的行列,这也给本就捉襟见肘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用年轻时候的钱买老来的生活”是欧美通用的养老体制(paygo),随着老龄时代的到来,连这些发达国家都感到这种储蓄不能满足实际之需,而鉴于中国目前的状况,国家更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南开大学人口所的李建民教授认为“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老年人成为边缘群体,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老龄人口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分层,尤其是农村人口和妇女更容易处在贫困之中。”参加了马德里世界老龄大会非政府论坛的李教授,还认为中国的老年人非政府组织少而又少,也跟老年人处在经济不利地位密切相关。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作为负责老龄事物的政府部门,也在联合国老龄大会之后,作为对“马德里宣言”2的回应,今年在上海制定了实施战略。
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老年人才会面临和需要的问题,是需要政府多部门合作、经济发展和社会积极参与的,是跟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适合所有人群的社会”。
注释:
1.根据中新网2002年9月15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3%,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中,绝大部分也能按时足额领取生活费。另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464万人,其中412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为1亿余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为3400多万人。
2.《马德里宣言》提出的主题是“健康、参与、保障”,提高老人生活水平,促进代际和谐。
2002年4月16日,由香港汇丰银行慈善基金资助,中华慈善总会主办,鹤童老人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办了全国民办老人院院长论坛。这次论坛的议题是中国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趋势与展望;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对政府的期望与建议;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如何与国际养老规则接轨以及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培训需求调查等。老人院的从业人员、社科院的研究者和民政部的相关官员都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讲述了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观点。
方嘉珂,天津鹤童福利协会的副会长,提出了他的七大呼吁:1、优惠政策要落实,例如水电价格、供暖等设施 2、民办工助的办法尽快出台,通过税收转移的方式将资金转向不利人群,实施政府买床位 3、国办和民办机构要公平对待 4、提倡公办民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5、建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的交流,并且统一价格 6、对非营利机构进行界定,同时给民办非营利机构合法定义 最后呼吁政府不要“越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
而在慈善会工作多年,现在中国社科院从事社会公共政策研究杨团也就此话题,提出了现存的五个问题:1、国家对老人的福利政策不清晰,尤其是老年人的内部分层造成老人群体内部也不是平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2、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明确的问题;3、民办机构和国有机构公平竞争的问题 ;4、非营利性的老人机构面临准市场操作的问题和行业标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来自民政部门的赵泳就民政部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管理办法进行了阐述,并表示将会尽快出台支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公助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