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城市公众对NGO的知晓和理解调查报告

为了解中国普通城市公众对NGO(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其工作范围、工作方式的知晓和理解程度,今年八月中国发展简报在北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零点调查公司的董事长袁岳博士对此次调查有所贡献,在此表示我们的谢意。

 

调查说明

 

 

此次调查采取了街头拦截访问的方式,由10名大学生于8月15日(周四)下午和8月18日(周日)上午两个时段分别在人民大学、亚运村北辰中心、燕莎、王府井四个采样点进行访问。大部分的被访者接受了调查,最终采集到128个样本。调查问卷由中国发展简报的工作人员设计并对初始数据进行简单统计。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被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构成参见右图。

 

 

调查结果

 

 

1. 概念认知

 

 

在过滤问卷中,我们将与NGO相关的若干概念制成卡片,出示给被访问者,以了解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知晓情况。被访问者中表示 “听说或知道”(某概念)的人次参见表1。

 

 

 

 

 

 

 

 

 

 

 

 

 

 

 

 

 

 

 

 

 

 

 

 

 

 

 

 

 

 

 

 

 

 

 

 

表1:与NGO相关的若干概念

概念 第三部门 NGO 非政府组织 民间社团 社会团体 慈善组织 奥运会 WTO

人次 6 10 71 82 97 109 127 127

 

 

 

 

 

 

 

 

 

 

 

 

 

 

 

 

 

 

 

 

 

 

 

 

 

 

 

 

 

 

 

 

“奥运会”和“WTO”是有意设置的两个迷惑选项,旨在模糊调查的性质和方向,避免被访者做出迎合的选择。调查显示,内涵基本相同的三个概念:“第三部门”、“NGO”和“非政府组织”的知晓度差别很大。“慈善团体”因为其字面含义比较明确,在相关概念中知晓度最高。“民间社团”和“社会团体”是中国的话语环境下意义宽泛的两个词汇,它们的知晓度高于NGO的相关概念。

 

 

在正式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开放式问题,要求被访问者说出他们认为NGO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以进一步了解公众对NGO概念的理解程度。尽管不少的被访问者表示听说或知道NGO的相关概念,调查显示,城市普通公众对NGO相关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见表2)

 

 

 

 

 

 

 

 

 

 

 

 

 

 

 

 

 

 

 

 

 

 

 

 

 

 

 

 

 

 

 

 

 

 

 

 

表2:公众对NGO相关概念的理解

特 征 人次

不知道、不清楚、没听过 52

自发的 26

民间组织 21

非营利 14

有一定目的,宗旨 7

 

 

 

 

 

 

 

 

 

 

 

 

 

 

 

 

 

 

 

 

 

 

 

 

 

 

 

 

 

 

 

 

以下特征分别有一位被访者提到:“教会性质”、“社会性、政治性”、“无权选举”、“自由平等”、“热心慈善事业”、“救助有困难的人群的一种特殊组织”、“私人的”、“无组织、无纪律,对政府不满而形成的组织”、“出发点值得怀疑”、“不可信”。有4人次认为NGO是“非法的”。

 

 

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公众的认识多元化,比较模糊。(见表3)

 

 

 

 

 

 

 

 

 

 

 

 

 

 

 

 

 

 

 

 

 

 

 

 

 

 

 

 

 

 

 

 

 

 

 

 

 

 

 

 

 

 

 

 

 

 

 

 

 

 

 

 

表3:NGO与政府关系

看法 人次

政府不干涉的 12

与政府无关的 8

类似社团活动,政府机构之外的 6

不用政府领导、组织 3

与政府、政权分离的、不受政府控制 2

(民间组织)执行党的政策法规 1

不行使政府职能 1

不与政府对立 1

没有政府支持的 1

 

 

 

 

 

 

 

 

 

 

 

 

 

 

 

 

 

 

 

 

 

 

 

 

 

 

 

 

 

 

 

 

 

 

 

 

 

 

 

 

 

 

 

 

 

 

 

 

2. NGO机构的知晓度。(表4)

 

 

 

 

 

 

 

 

 

 

 

 

 

 

 

 

 

 

 

 

 

 

 

 

 

 

 

 

 

 

 

 

 

 

 

 

表4 :NGO机构的知晓度

机构名称 乐施会 自然之友 福特 基金会 春蕾工程 中华慈善 总会 绿色和平组织 地球村 共青团 希望工程

人次 12 27 41 68 83 85 90 115 121

 

 

 

 

 

 

 

 

 

 

 

 

 

 

 

 

 

 

 

 

 

 

 

 

 

 

 

 

 

 

 

 

“希望工程”和“共青团”是公众知晓度最高的两个组织。反映出在目前的中国具有政府背景的组织(即GONGO)的生存状况优于纯民间的、草根的组织,它们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青基会的“希望工程”不愧为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在所有的NGO中大众知晓度最高,121位被访者都表示知道。作为知名的绿色NGO,“自然之友”和“地球村”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正式问卷中,我们用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让被访者列出他们知道但没被列出的组织。结果如下:国际红十字会有4人提及,青年志愿者协会、宋庆龄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海协会、SOS、中日友好协会、香港基督教慈善总会、佛教协会、保护动物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均有1人提及。一些受访者还提到汽车俱乐部、歌迷会、影迷会等,还有人认为:“所有的学会、协会都是NGO”。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受访的学生提到了他们自己创办的一个学生社团:幻想屋子。

 

 

3.常见的公益活动

 

 

由于中国的国情特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单位组织的。我们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公益活动,被访者参与的情况如下:

 

 

活 动 人 次义务植树 89 义务大扫除 78 青年志愿者 39 献血 63

 

 

捐款/捐物是很常见的公益活动。我们在过滤问卷和正式问卷中都设置了题目。除3人表示没有“捐款/捐物”的经历外,其他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曾捐款/捐物。

 

 

捐款形式:单位/学校/社区组织捐助对象:灾民、失学儿童、西部贫困人口、残疾人、需要帮助的人。捐助机构:希望工程和福利机构是最常提到的公众捐助机构。与一些小的、民间组织相比,大众更信赖有政府背景的组织和大组织。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达了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的良好愿望,“捐赠渠道不畅通”是阻碍人们奉献爱心的主要原因,“对相关组织缺乏了解和不信任”的信息不畅又是“渠道不畅通”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众多的草根组织多宣传自我,多做有益于公众的好项目。组织成立之初就建立起良好的财务和监管制度,保持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增进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同时珍视民间的捐赠热情,重视挖掘来自民间的资源也很重要。正如上一期中文刊中指出:“能找到大额的捐赠固然好,但是发掘普通公众中潜在的小额的捐赠也同样重要,对于一些成立不久、纯民间的NGO来说,后一种渠道可能更容易实现。”香港乐施会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设计了“乐施之友”、“ 乐施米”、“毅行者”等形式多样的公众筹资活动,创下了去年一年筹资1000多万港元的良好成绩。

 

 

4.NGO与政府的权责划分

 

 

在“NGO与政府的权责划分”问题上,被访者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大派:

 

 

大事、要事靠政府解决,政府处于主导的位置;民间组织适合在慈善、环保等有限的领域开展工作,扮演支持、辅助、参与的角色。

民间组织有其不可抹杀的独特作用和相对独立性。

 

 

调查显示第一种观点占绝大多数,具体数据如下图:

 

 

 

值得说明的是,此次调查显示,“民间组织权限在植树、环保等方面”的观念在民众中认同程度很高。一方面与环保事业本身的特点有关。地球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大环境,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环境的外部公共性很强。同时,环境的改善也需要每个人的切实行动。而且环保行为的产生是以环保观念的树立和环保知识的普及为前提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NGO比政府更适合从事环保工作。从实际情况看,从事环保的绿色NGO是目前中国所有NGO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不断涌现出新的绿色NGO,已有的NGO的活动也开展的比较充分。相对于其他NGO, 政府为绿色NGO提供的政策环境显得更为宽松。

 

结论

 

调查表明,对于城市公众而言,NGO不再陌生,但依然模糊。

 

调查设计、调查撰写:钱霄峰(中国发展简报编辑)

调查执行:钱霄峰 张东(中国发展简报行政经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词条  知晓  知晓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公众  公众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