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NGO:社会媒体时代下的角色转变 (上)

文章转载自:E惠社[http://www.ecauses.org]

 

大名鼎鼎的《未来是湿的》(Here comes everybody)的作者克莱·舍基近期接受了采访,谈到了NGO在新时代下该扮演的角色。

 

 

如《未来是湿的》所阐述的一样,新的媒体形式,新的互联网发展阶段,正在改变并吞没着传统的传播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下,影响着机构、组织及个人的角色定位。以下,凝练下《未来是湿的》的一些核心观点,以及克莱·舍基就NGO新角色与价值的看法与意见。

 

 

1 群体聚集变得轻松,有力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这令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而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无论是人肉搜索,还是微公益的概念,都体现出了新时代下非机构性的群体自发性行为所产生的力量

 

 

《未来是湿的》开头便援引了一位妇女丢手机的实例来说明新时代的现状。

 

 

例子1:妇女丢手机,拾到者态度恶劣,拒不偿还(该姐们用手机留影自拍,并群发给朋友,而借助于电话公司,该发送记录也同步到妇女手中) —— 妇女的朋友 愤怒下决定将此事公之于众 ,发表在其个人网站上,一并附上了拾到者的照片——在几小时内贴子即被大量转贴,同时开始出现反馈:如,有网友在Myspace找到了拾到者的住址信息等 等——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提供信息,甚至是法律援助,网站也特地开辟出了BBS,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最后,由于聚集的人数之多,关注的程度 之大,为警察局带来了足够的压力,令警察局最终逮捕了拾到者。而在手机被归还的同时,另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是,这个个人网站的所有者,妇女的朋友也因为在此 过程中所累积的人气而开始从事自由的公关活动。由此可见,现下网络的特色即具有了聚集群体,并让群体通过线上的交互在线下的生活中产生实际影响的能力。

 

 

例子2:与此类似地也包括微公益的运行,譬如说Wiki及利用Twitter组织的公益活动。Wiki的特点就是很多的人,贡献出一小点力量,最终 提供了超过大英百科辞典的更为丰富的内容,并实现了良好的自运行与自检模式;而Twitter则有早前广东番禺反对垃圾焚烧厂建立的示例。借助于 Twitter,对该事件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交互手中的“情报”与信息,并在约定的时间,一同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与该不合理的决议对抗,并最终以 和平的方式取得了抗议的成功。

 

 

以往,人们从线下走到线上,但彼此依旧陌生,或者只是带着面具的虚构友谊,但如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与真实世界相辅相成的空间,通过共同的兴趣或者议题我们由线上再到线下,形成某种新的力量。

 

 

“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 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当人们把组织像衣服一样脱掉时突然发现,新的关系和环境不再干老而僵硬,而变成有生命力的、有黏性的存在。”

 

 

2 模糊的专业与非专业间界限

 

 

 

 

 

大规模的业余化的结果是:专业和非专业之间不再是断层 而是缓坡

 

 

克莱·舍基反复用blog以及Flickr上的照片来说明“大规模的业余化”这个命题。也即新媒体的发展,让某种特定的工种受到冲击,一些固有的商 业模式也将随之消失不见。以Flickr为例,Flickr为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上传照片,而借助标签,可以轻松收集起关于某 一活动的众多照片,在此过程中即模糊了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与之相应的,这为媒体编辑在报道时选择素材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即编辑们不再只能从专业摄影师那 里买到好的照片素材。这种大规模的业余化,对以往以掌握某种特殊资源而逍遥于世的从业者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国内,类似的示例即最早反映“央视大火”这一突发事件的是一位网民在事发后半小时上传到天涯博客的、用手机拍下的火场照片,在几乎所有主流新闻媒 体有所反应之前,YouTube、Flickr、天涯社区、土豆网对火灾的报道和评论早已铺天盖地。由非专业人士,通过社会媒体资源,对社会新闻等产业的 影响愈加剧烈。

 

 

就如同只会发媒体通稿的记者终将被彻底淘汰,而纸媒正走向消亡,同时,一些blog的博主正以业余者的身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进一步说,原来依赖垄断资源而笑傲于世的人,在泛信息时代,将遭遇贬值。由此,相应的商业模式必将随之转变。

 

 

3 即使如此范形(被关注的焦点)依旧属于少数,而变革也非朝夕可至

 

 

 

 

 

“残忍的是,越来越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事实上,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不是那些有几百个社会关系的大多数人,而是拥有几万个社会关系的少数人。少数的人承载着完全不合比例的总体连结数量。”

 

 

信息不再稀缺,分享如此轻易,即便如此人们的注意力仍旧在少数的几个人或几件事上,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Twitter、Facebook 取得营销上的成功。总是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影响大众的言行,而多数的普众只是多了寻找到同类人,并在小范围内相互影响的可能。

 

 

因此,新媒体或者可以认为是极少数人所发挥的大众媒体功用+ 大多数人的人际媒体间的作用。而新世代的核心在于,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平等参与,相互聚集的机会。 而至于变革何时能够到来,克莱·舍基表示“

 

 

从普通到普遍到视若无睹,真正的变革才会到来 ”。也就是说当这种互联不再是一种现象被探讨,而成为常规的生活模式,我们有了新的关注热点或媒体形式时,才是变革真正的开始。

 

 

以上观点,部分引用自: http://weiwuhui.com/2490.html ,推荐大家全文阅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E惠社[http://www.ecauses.org]

 

 

本文标题:NGO:社会媒体时代下的角色转变 (上)

 

 

本文链接: http://www.ecauses.org/2010/08/23/the-changing-role-of-nonprofit-organization-in-social-media-stage-1/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转变  转变词条  角色  角色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