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慈善可以走多远?

  2010年的慈善领域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从青海玉树到甘肃舟曲,从章子怡落泪到陈光标裸捐,从民政部司长王振耀的辞官从“善”到李连杰壹基金的“危机”公关。就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在挣足了中国用户和股民的银子之后,也来到北京设下夜宴,和中国富人谈谈如何做慈善

 

  于是有关慈善理念的、文化的、行动的,这些对中国慈善的探讨首次被推在了社会舆论的前沿。

 

 

  运营六年的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认为:“充分认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格局,需要冷静地估量现实的不足与未来的前途,处于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慈善事业,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和所面临的特殊挑战。”

 

 

  王秋杨:“苹果”成熟缘于专业

 

 

  在车水马龙的北京CBD商圈,有一处自然生态与现代艺术水乳交融的“苹果社区”,居住其中的都市人享受着原生态环境和艺术氛围所给予的幸福感,这是今典集团的房地产项目之一,而旗下的“苹果基金会”名称也来源于此。

 

 

  用企业经验运营基金会

 

 

  “只要在西藏阿里地区,提起‘苹果基金会’或者王秋杨,当地人都很熟悉,因为我们基金会的‘苹果助学工程’和‘苹果赤脚医生工程’两大慈善工程,确实帮助当地人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王秋杨女士很自豪地说。

 

 

  的确,自从2003年苹果基金会成立以来,到目前,已在西藏投放6300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要把钱花对地方,花得有效果,却是一门大学问。

 

 

  今典集团做房地产项目前,总要看这个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否适合,请专业机构评估能把项目做到什么程度,当然还要看选址地的政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项目进入初始阶段,专业团队评估,需要预算、计划,并考虑项目的具体细节,甚至要有长远规划——怎样使项目长期、持续地进行下去。

 

 

  做慈善活动非常类似于做企业,也要有选址、选项、了解当地政府环境、项目资金预算规划,以及长期持续发展计划等等流程,在每个流程中都需要多方考虑。

 

 

  而对于基金会里的工作人员要求,当记者问:“您已经完成了‘7+2计划’(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到达南北极点),平时也游泳锻炼,是否您要求员工也要有很棒的身体呢?”王秋杨微笑着说,“对于苹果基金会的成员,首要条件一定要很热爱慈善,需要把身心投入于慈善事业。我虽然经常锻炼,身体也不错,但是确实没要求员工一定要身体很好,各个都能去西藏的。我更希望基金会的人能用专业的方法来解决慈善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所谓以专业方法来解决慈善进程中的问题,王秋杨承认自己开始做慈善时,是很感性的。当初在西藏听到一个十岁男孩唱了一首歌,让王秋杨感动地流泪,并为无法帮他上学而感到内疚,于是“苹果基金会”诞生了,在西藏设立“苹果助学工程”和“苹果赤脚医生工程”两大首要慈善工程。而苹果基金会秘书长周行康称,“如果要将一个慈善项目做好,要持续时间长,要多少钱可能都不够,那么理性地评估项目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要求项目有体系、用心地专业化运作。”

 

 

  但是做企业和做慈善基金会有什么区别呢?王秋杨说:“企业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基金会是为了把钱花好,使更多的人受益,这是本质的区别。今典集团每年拿出至少500万元用于基金会项目,对于要捐助的广大对象,还远远不够。”据基金会统计,基金会在7年里一共捐助1.3亿元,除了用于西藏的6300万元外,还有用于“非常态”的捐助,如玉树地震的灾难救助1300万元和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1590万元等等。在玉树建立第一个救助中心“玉树州苹果急救中心”;而在汶川仅仅提供物资就花了 270万元,与当地六七个县政府机构对接好,快捷地把物资发送到灾民手里;并且为丰富灾民生活,下乡播放1万多场电影,至今机器设备都留在当地。

 

 

  企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而基金会的发展也是如此,以前在西藏做教育、医疗慈善项目多些,现在致力于做西藏文化保护、神山圣湖环保的慈善项目,同时苹果基金会作为民间的NGO,将更多关注政府忽略的地方。王秋杨说,近期初具雏形的项目计划建立藏医学院,投资大概有一千多万元,培养藏医传人,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看病难及就业等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要把基金会当成事业用心做,可以做到很好,并且会逐步做到很大,收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王秋杨将做企业的经验完全用于经营基金会,这在当前看来无疑将会是成功的。

 

 

  做慈善不能撒胡椒面

 

 

  “做慈善是由感性到理性,从不专业到专业的过程。有善心是好的,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将行动实现成好事。慈善项目需要理性的各种评估,还要非常好地结合当地资源,推进中更需要专业的团队。”

 

 

  从2003年至今,苹果基金会除了重点做西藏的慈善项目外,还做了很多地域的慈善项目,而且每个慈善工程中都有不同的子项目,如由基金会提供岗拉梅朵计划,丽江的助学捐赠,西南地区“电影下乡”,资助在广西的北大潘文实教授进行白叶猴的研究,以及在边区建设村医务室,“一对一扶助”可以向受捐者提供持续援助等等。在苹果基金会不到10人的员工团队,有基金理事会和项目理事会,常常因繁多的项目忙得不可开交。

 

 

  王秋杨打算下个月要去阿里出差一趟,至少要一个月,面对团队每个成员可能都要兼做好几个项目,她常常感叹基金会的成员太能干了,这么几个人却干了那么多事情,但再这么疯狂地运转,不禁也让她担心团队整体的执行力在削弱,项目持续发展的质量会下降。她经常在思索:做慈善不是“撒胡椒面”,目前的慈善项目是否应当有所收缩?毕竟慈善项目做得太多,就不能把每个项目都做好!

 

 

  在苹果基金会慈善捐助中,企业和个人捐款比例相差很大。今年苹果基金会接受两个个人捐助者(占捐助总额比约为2.5%),其中一个是生意人,捐助30万元,他说自己经常在网上关注苹果基金会,觉得其慈善项目做得非常扎实有效,但由于自己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也不知道怎么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钱交给基金会,自己比较放心。目前基金会根据捐助人要求每年提供项目进程花费明细账,而提供透明严谨的财务账,仅仅是基金会给捐助者的汇报内容之一。她说,“扎实投入做慈善,而非企业的宣传活动,这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尽管捐助者认同慈善事业,自愿进行个人捐助,但基金会秘书长周行康说,“像苹果基金会这样的非公募基金会,对于个人募集资金采取谨慎态度,因为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可能涉及‘公募’‘非公募’存在界定不清等问题,这些都是同行有待合理化解决的行业外部环境问题。”

 

 

  王秋杨对现在慈善出现的负面效应也有自己的看法,“随着社会富裕度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对待慈善上虽然还存在问题,但这是基金会必经的成长阶段。事物发展规律怎么可能让坏事情越来越多?慈善是件好事情,终究会积极正面地发展。”她这种积极、开阔、豁达的精神塑造于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的经历,也得益于多次命悬生死一线的登山经历。她作为国家级登山健将,是全球完成“7+2”的第一个华人女性,把在登山过程中,对忍耐力、毅力、细心和理性的考验,以及理性的专注和脚踏实地的作风都放在发展基金会这个机构中,从自身影响到整个团队。

 

 

  让做不同领域慈善事情的基金会结合起来,或许是另一种形式上“最少人做最多事”的大型团队合作。“我只是一个发起人,每年捐助500万元资金只是杯水车薪,算是为这个无法向公众募捐的私募基金会提供了抵御寒流的后盾。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起来,通过善心、善举来得到善果。”王秋杨希望更多的人来做善事。王秋杨亲历亲为,力求慈善项目的扎实有效,她相信,当梦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细节化的管理使苹果基金会的慈善之路前进得更加稳健。

 

 

  LINK:王秋杨因何取名“苹果基金会”

 

 

  我不爱吃苹果,但是苹果的形态完美,营养丰富,硕果累累。我创立苹果基金会就是希望它能够枝繁叶茂,有更多的果实,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我们希望将慈善的幸福延伸到更广阔的腹地。

 

 

  TIPS:外国慈善管理

 

 

  美国:任何公民都可以去慈善机构查阅账目,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规定,慈善机构必须向州首席检察官提交年度报告,首席检察官还可以代表公众对触犯公共利益的慈善机构提起公诉。

 

 

  英国:法律明确规定,公众中的任何成员只要交付一定合理的费用,就有权获得慈善组织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对于那些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来说,公众对其信息披露的要求不亚于上市公司。

 

 

  德国:设有社会福利问题中央研究所(DZI)和天主教联盟两家独立机构,负责监督善款的使用情况。

 

 

  法国:法国一些大型慈善机构1989年联合制定的规范慈善机构行为的《宪章》以及法国政府对慈善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基本保证了慈善机构获得的善款得到善用。《宪章》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不谋私利、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财务透明。

 

 

  Dialogue 对话王秋杨

 

 

  钱经:为什么选择在西藏做慈善项目呢?你们是怎么挑选项目呢?

 

 

  王秋杨(神采飞扬地说):头上的发髻,脖子上挂着的蜜蜡,手机上的松石吊链,看到这些东西,我就觉得很安心,我虽然不相信前世今生,但是我认定我的前世是西藏人。每次一到西藏觉得像回家,所以我想在家里要干些对当地人有帮助的事情。

 

 

  钱经:您在慈善进程中,在不同地域和不同项目中,从感性到理性,从非专业到专业,是否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您是怎么解决的?后来结果如何?

 

 

  王秋杨:在做企业或者慈善事业时,遇到问题都是正常的,这就像我曾经回答一个登山中的问题‘登山到了一定的海拔高度,身体上的不适会引出放弃的念头,可离登顶不远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只有坚持呗’。我相信,付出了,自然而然就会有回报。

 

 

  钱经: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慈善机构各有什么特点呢?

 

 

  王秋杨:政府、企业和草根这三者的并存是有道理的。政府的权威背景使其慈善机构有着很强的公信力,可以向公众大规模募捐;草根NGO做的慈善规模虽然小,但是那份真诚、热情和人气让人倍受感动;而企业能够为慈善机构提供资金保障,企业家的朋友也可随时提供帮助。总而言之,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基金会的长期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专业的员工和政府的支持。

 

 

  Case of Association

 

 

  瓷娃娃关怀协会:还好,我们的爱不脆弱

 

 

  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被称为“瓷娃娃”的人,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可能让他们骨折。万分之一到一万五千分之一的发病概率,瓷娃娃的痛苦遭遇来得那么不幸。然而幸运的是,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组织:“瓷娃娃关怀协会”。

 

 

  背靠背,撑起脆弱的身体

 

 

  在面积不到8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负责期刊编辑、医疗援助、宣传教育等工作的8名协会成员既忙碌又充实,平凡的工作中有沉甸甸的含义。就如关怀服务部主管魏瑞红说的,作为一个瓷娃娃病友,我常想到一句古语“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是鱼,我知鱼的冷暖和苦乐。我是协会的受益者,也是工作人员,在这里我找到了心的归宿。

 

 

  在这8名成员组成的协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作为社工专业的实习生李雪春说,在瓷娃娃工作,自己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得多。在这里她学会很多,包括爱、坚守、感动、以及理想,在这个“瓷娃娃”群体里,有令人感动的家庭,可爱坚强的孩子,她始终舍不得离开他们。会长王奕鸥说,每天中午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吃午饭,所有人分做饭组、洗碗组、吃饭组,这里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我们其乐融融的。

 

 

  瓷娃娃的愿望对于很多正常人来说很容易达成,《瓷娃娃》杂志上常常刊登诸如这样的简单愿望——“十三年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去趟游乐园,能够自己走着逛,而不是被妈妈小心翼翼地抱在手中,担惊受怕地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们其中很多人是在父母的怀抱中完成基础教育的,对于深入学习只能靠自学,而随着社工、外语、法律、工商管理、医学等专业人士加入,使得这个协会可以更专业地为瓷娃娃服务。

 

 

  但眼前这位除了身材矮小之外,与常人无异的“瓷娃娃”会长王奕鸥,她长发飘飘,玉指纤纤,手腕上的那块玉镯更衬托出她的温润、柔弱。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身患疾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创立了瓷娃娃关怀协会。学过会计和法律专业的她说,同样是工作,为什么不做一项能帮助和自己有同样病痛经历的群体呢?她选择了辞职,2008年,与另外一位罕见病病友黄如方创办了“瓷娃娃关怀协会”,并定下规矩——核心团队中罕见病病友人数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一半。

 

 

  说起自己创办之初的艰辛,王奕鸥不禁陷入沉思,我是学过法律的,希望自己做得事情也要合法,但是中国相关NGO的立法及政策还不健全,如没有合法慈善身份,就无法设立筹款账户,无法和企业、医院开展进一步合作,所以困难也都接踵而至。但现实是,中国民间慈善机构很难取得民政注册。

 

 

  王奕鸥娇小的身躯,于是就在工商部门、残联和民政部门间来回奔波,难以想象公益创业的艰辛给她带去了多少身体以外的痛苦和烦恼。终于在2009年8月,“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名下成立了,这是中国第一项服务于罕见病群体的专项公募基金。

 

 

  我不懈怠因为大家在身后

 

 

  2008年瓷娃娃绘画巡展的作品,在半年多的巡回展出里,通过义卖筹集到一万多元善款,让更多的人了解“瓷娃娃”;2009年,瓷娃娃关怀协会四位员工和一些志愿者在北京举办“瓷娃娃全国病人大会”,近200名到场瓷娃娃,接受数位医学专家义诊和法律、社会专家的培训;2010年在山东省立医院设立了“瓷娃娃爱心病房”而在平时,他们还要解答病友来电咨询、开展医疗援助项目、为贫困病友联系“一对一”资助、还要做《瓷娃娃》《中国罕见病》两本期刊,为病友筹款等等,如果没有热情,没有团队合作,根本成就不了现在更专业化的瓷娃娃关怀协会,其中付出的辛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没有取得这些成绩,也不会有联想集团邀请会长王奕鸥在2010年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活动上做公益创业讲座。也不断有病友或者好心人找到他们,有的希望能获得捐助,有的则是来帮助他们。“曾有病友家长帮我们找到办公室,并支付了一年的房租”,奕鸥面带满足地微笑说,那次他们才第一次有了自己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更说明协会的作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其关注群体的支持和认可。

 

 

  但是协会也面临很多困境,据会长王奕鸥介绍,2009年协会共收到捐款90余万元,其中70%来自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捐助所占比例较少。缺乏大笔的资助,诸如医疗援助这样的项目就无法稳定地长期开展。虽然政府对于慈善捐款者提供一定的减免税收优惠,但这微薄优惠得以实现的程序太繁琐,花费的时间过长。正如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企业真到退税环节,更是步步被卡壳,如此效率,不单单消耗捐赠者的精力,更挫伤了公众参与慈善捐款的积极性。

 

 

  对于这些问题,王奕鸥表示,我们期望有企业来给“瓷娃娃协会”捐助,但目前协会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可能地专业高效地帮助瓷娃娃才是当务之急。而慈善人力资源的匮乏,要求瓷娃娃关怀协会需要更规范更扎实更专业的发展顾问、法律顾问、募款顾问和管理顾问团队。

 

 

  目前协会的运作已经更趋于专业化和规范化,协会的慈善活动更加透明公开,每一笔捐助的来源去脉都会在官方网站和杂志上刊登出来,每份财务报表也将各项收入支出详细列出,并由2008年和2009年的年度报表调整为2010年半年度报表,在2010年下半年,又进一步调整为一季度一报表。清楚透明的财务公开也是吸引那么多“个人”持续向协会提供捐助的重要原因。

 

 

  随着与其他罕见病组织交流合作的加强,今年4月《中国罕见病》杂志创刊,王奕鸥希望在未来,服务于上千名患者的瓷娃娃关怀协会能将工作领域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罕见疾病患者,联合所有“罕见”的力量。为了不仅让脆骨病群体,也让整个罕见病群体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王奕鸥组织5家罕见病组织,于2009年的两会,和3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这份有着七百罕见病患者签名的提案——《呼吁尽快罕见病立法》,并于2010年两会再度提出为罕见病立法的议案。

 

 

  协会工作人员说,我拒绝说瓷娃娃“可怜”、“坚强”、“自强”、“脆弱”。生活对谁都一样,伤心的时候就哭,高兴的时候就笑,就这么简单。经常突袭而来的骨折并不是瓷娃娃们的生活中唯一要面对的问题,他们也有和大家一样的婚姻、就业困惑。宣扬“我们的爱不脆弱”的瓷娃娃关怀协会打算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启动“梦想支点”计划——技能培训,创业启动金和爱巢“缘”,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提供小额资助,帮助更多瓷娃娃走向社会、独立自主地生活。2010年10月,成立仅两年多的瓷娃娃关怀协会进入“2010年壹基金潜力典范工程”的复选,或许在11月6号的颁奖晚会结束后,会议室里将添上一幅王奕鸥获得捐助后与李连杰的新合影。

 

 

  LINK:成骨不全症

 

 

  又称为“脆骨病”,属于基因突变疾病,临床表现是骨脆弱和骨畸形,而成骨不全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眼巩膜通常呈现蓝色。脆骨病全球发病率在1/10000到1/15000,按发病概率推算,中国大约有10万名患者。严重的“瓷娃娃”患者会经历百余次骨折的痛苦。

 

 

  学者观点:慈善领域期待市场化破冰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相似之处。当我们思考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时,如果稍稍回顾一下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程。不难发现,三十年前在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恰恰是今天的慈善领域所需要的。

 

 

  三十年前,创业和投机倒把是没什么区别的。三十年后的今天,创业成为时尚,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但是如果个人创业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慈善,并且以慈善的名义向公众募捐,可能就要招致麻烦了,因为只有国家指定的某些社会组织才有慈善公募资格,任何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公募活动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

 

 

  计划经济带来的问题现在已经尽人皆知。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没有压力导致创新不足。生产要素的计划性分配看似合理,却远远没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更有效率。然而这些问题是否也会出现在慈善部门中呢?

 

 

  弱势群体和捐赠方-慈善机构客户

 

 

  虽然慈善机构和公司的经营方式不同,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慈善也是一种通过有组织的劳动来满足客户需求的社会经济活动。那么都有谁是慈善机构的客户呢?慈善事业的基本客户是社会弱势群体。所以慈善机构的根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弥补公共服务不足。

 

 

  虽然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总有各种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公共服务的良好覆盖,特别是在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要面对某些地域贫困的客观存在,比如自然灾害和罕见疾病等导致的弱势群体,更需要慈善组织为其提供及时高效的帮助和服务,他们是慈善服务的直接消费者。

 

 

  在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同时,慈善机构也在满足另一类型客户的需求:捐赠方。在慈善领域的另一端,大量的捐赠者也是慈善组织的客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过程也在满足捐赠者的“爱心”需求。通过慈善捐赠帮助别人所获得的满足感是任何其他消费和经济活动所无法获得的,所以慈善组织也为捐赠者的爱心提供了释放渠道,从而为捐赠者带来爱心需求的满足。

 

 

  除此之外,捐赠者的慈善行为也许还有其他收获和作用,比如根据法律规定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税务减免。慈善还能为捐赠企业进行品牌宣传,为捐赠人树立良好形象。在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时候,富裕阶层的捐赠无疑带有缓和贫富矛盾,提升社会安全的自我保护作用。这些也都是慈善组织能够给捐赠者带来的需求满足和效用实现。

 

 

  在弱势群体和捐赠方的两类客户的需求中,慈善的核心是必须先满足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否则本末倒置,副产品取代主产品,使慈善蜕变成以捐赠方的需求为导向的伪慈善和无效慈善

 

 

  企业和慈善机构的相似之处

 

 

  如果说慈善机构和企业一样,都是致力于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那么企业所追求的高效和创新对于慈善机构同样适用。

 

 

  对于企业,高效和创新的动机无非来源于企业内生的动力和外部的压力。一方面,只有不断的提升效率和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是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残酷的竞争是企业创新的外部压力。企业创新不进则退,正如柳传志所说,不突破就只有萎缩。客户自然就会选择用脚投票,走向其他公司去选择服务。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一个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激励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

 

 

  同样,慈善机构的创新动机也来源于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的结合。没有充分和公平的竞争,慈善机构很难做到诚信,透明,高效和及时,更不用说创新了。中国现有的主流慈善机构中大量善款滞留在账户里的现象并不少见。即使这部分资金没有被挪作他用,但是低效率的使用捐赠款项难道不是对弱势群体和捐赠者的双方不负责吗?

 

 

  试想哪一个企业在具备大量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会让大量的现金长期放在账户中不去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投资呢?股东会同意吗?

 

 

  但是提升慈善机构效率的前提条件,就是市场化的机制,让慈善机构自由地在一个公平的市场化的平台上竞争。让公平竞争给慈善机构带来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使慈善部门不断提升效率,加强创新。

 

 

  如何市场化

 

 

  要建立一个完善而成熟的慈善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当初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大面积推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田,慈善领域的市场化是否能够借鉴这种路径模式呢?

 

 

  首先,大量的市场主体是建立市场的关键。试想如果企业连注册都无法实现,又何谈优胜劣汰,也更不会有活跃的市场经济。同理,慈善机构连成立都存在问题,那又何以发展慈善部门的竞争性市场。所以降低慈善机构成立的门槛,使得慈善机构能够容易拿到合法身份,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是市场化的当务之急。

 

 

  其次,健康的市场需要一个公平高效的游戏规则,能够使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中自由竞争。在中国的,不同类别的慈善机构获得的市场权利不尽相同,一些可以公募,其他只能私募。一些慈善机构提供的发票可以为捐赠方免税,另外一些提供的发票却不能免税。即使企业向具有免税资格的慈善机构捐赠,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是繁琐的手续和漫长的过程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如此这般,慈善机构如何能够公平高效?

 

 

  其实慈善捐赠不仅仅是富人的需求,更不是富人独有的专利,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会吸引更多的普通公众参与慈善,实现全民慈善的和谐局面。

 

 

  在美国,2008年慈善捐赠总共3080亿美元,占GDP的2.2%,其中13%来自基金会、5%企业、75%来自个人捐赠,除此之外还有7%左右的遗产捐赠,严格来说也该算个人捐赠。这样的比例是在没有单位倡议和街道号召的情况下完成的。

 

 

  当慈善市场活跃之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市场分工会越来越细致。会出现一些专门领域的专业慈善机构,比如专门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帮助的,或者专门为某种特殊罕见病提供帮助的,还会一些专门的市场服务机构比如慈善评级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或是专业的慈善筹资公司,财务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或者是慈善管理咨询公司等等。这些专业机构的出现,无疑促使慈善市场走向成熟阶段。

 

 

  藏富于民使得慈善市场化在将来会成为可能,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催化剂。有了这个催化剂催化作用,慈善领域有望在未来缩短与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得中国的慈善传统能够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正在酝酿中的《慈善法》能否成为慈善领域市场化破冰之利器,人们拭目以待

 

 

  观点:王健:北京师范大学公益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

 

 

  市场化是慈善领域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促进竞争和鼓励创新,是慈善领域的当务之急。

 

 

  记者感言

 

 

  在采访了众多的基金会后,记者深刻体会到做慈善人的那种热情和全情投入,也有慈善推进过程中面对各种环境的协调之苦。其实捐钱只是慈善的最开始,怎么用这些钱,怎么有效的用这些钱才是重头戏。慈善不仅仅是捐款,它更需要全身心投入,还要更专业、更规范、更高效地持续投入才能使得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受益。目前中国社会慈善热潮持续高涨,慈善参与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慈善可以走多远?  多远  多远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可以  可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