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拜访一位大企业的基金会,对方很诚恳地说,我们所有人员费用都是从企业走的,理事长希望我们"零成本"运做,包括项目行政管理费用.你们看看是否业内有同样做法的企业,看看是否可以有参考?
看到一篇网络文章,是讲一个专门做少年儿童救助的民间基金会.这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所有资助费用基本都来自一家企业,甚至连我们的人员工资都来自这家企业, 我们是在"零成本"运做.
前段时间,也有某公益组织在微博里骄傲地宣称: 我们零成本运做!
面对这么多号称"零成本"运做的基金会,我起初是坚决抵制.没有管理经费,怎么可能保证项目质量? 怎么能保持项目投入人力的可持续性?
第一, 零成本 ≠ 不花钱
不可能有绝对"零成本"运做的机构,很多机构宣称的"零成本",不过是说机构人员的工资,办公场地有资助,因此从财务报表上看,似乎在人员行政费用上是"0"了!
第二, 零成本 ≠ 绝对的项目管理透明
对外宣称"零成本", 似乎是对外昭示本机构属"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免受公众质疑. 但是其实只是一种说辞,"零成本"是在解决了基本的机构行政经费之后的说法, 并未涉及到"项目实施"的程度, 也和项目管理透明没有必然关系.真正的透明并不是不花项目管理费用,而是这些费用花得有理有据.
这里面就会造成几种极端,一种是虽然口口声声说是"零成本",但反过来一看只是说辞,因为有资助机构直接从资助方将机构运营以及项目运营的行政费用大包大揽了.
另外一种是极致"零成本". 资助方为机构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但是忽视了项目的运营管理,包括机构工作人员为了管理项目而发生的差旅,通讯等相关费用, 以及项目设计,实施,评估所引入的第三方费用.不考虑这些费用,机构一直存活,但项目难以运营下去. 本来希望"钱花在刀刃上",但是如果连前期的社会调研都认为不需要,只想一门心思地给到受益群体,更别说考虑项目的影响力,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等方面了,那么这样的项目到最后很有可能沦为鸡肋.和陈光标其实也没啥区别了.
大佬们想了,我已经有2-3个专职人员做了,他们来负责项目的监督执行不就行了? 但事实上,这2-3个专职人员并非专业人员,况且企业基金会在中国还是个新兴事物,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在前期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需要一些领路人给予专业的指导,这或许也是一些专业公益咨询机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第一种"零成本",除了很难断奶,机构发展受制于资助方,不利于机构自身发展的劣势之外,对于项目运营并无大碍,或许还有利于项目管理行政费用的控制.我觉得无伤大雅,不妨赞成.
第二种,就需要好好说道下啦.大佬们的思想痼疾难以去除,这个机构所要开展的项目的成效就很难保证.这个机构的春天也会迟迟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