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入门资料

一、什么是基于性别的暴力

  “基于性别的暴力”——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暴力,即“因为女人是女人而对之施加暴力,或女人受害比例特大。它包括施加身体的、心理的或性的伤害或痛苦、威胁施加这类行动、压制和其他剥夺自由行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歧视形式公约》第19号一般性建议,1992)

  “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在公共场所和私人领域发生的暴力;包括已经或可能造成后果的,及已经实施和威胁实施的行为。

  “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造成或可能造成身体、性和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的行为:

  肢体暴力:包括所有施暴者对受害者身体各部位的种种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打耳光、抓头发、脚踢、使用攻击等,其程度从打巴掌到谋杀。

  性暴力:包括攻击受害者胸部、阴部,用物或身体暴力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等。

  限制人身自由和精神摧残:包括以语言威胁恫吓、诽谤、辱骂,直接影响受害者的自我和自我价值;使用武力、自杀等行为威胁受害者;强迫受害者做其不想做的事情;控制受害者的行动自由,如干扰睡眠、禁止工作及与外界接触等。

  经济控制:包括控制时间、食品、衣服、住房、钱等,对没有收入的妇女,经济控制是使其不能脱离暴力环境、处于受虐地位的主要原因。

  需要关注的是,各种暴力形式一般都不是单独使用的,身体、性、精神和经济上所受的虐待存在连续统一性,性暴力是性别暴力的基础。基于性别的暴力的独立性及其与特定环境和背景下的多种身份的交叉;各种暴力形式会随着全球化、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的发展,不断演变出新的手段和方式。如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新技术的使用,不断演变出新的、更隐蔽的亲密关系的暴力形式,如约会暴力、约会强奸。(联合国大会2006年7月6日第六十一届会议秘书长的报告《关于侵害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的深入研究》155节)

二.什么是消除性别暴力的16日行动

  消除性别暴力的16日行动是一项全球性活动,它源于1991年妇女全球领导中心(Center for Women’s Global Leadership)赞助成立的第一届妇女全球领导协会。与会代表选择11月25日,国际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日到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就是为了象征性地将针对妇女暴力与人权联系起来,从而彰现这种暴力就是对于人权的践踏。这16天也包括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如12月1日的世界爱滋病日,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屠杀周年纪念日。

  16日行动主要的组织策略是通过个人和群体的力量通过以下方式来倡导消除针对妇女的各种形式的暴力活动:

  在区域、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提高人们对于基于性别偏见的暴力是一个人权问题的意识。

  加强围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工作。

  建立为终结针对妇女暴力工作的区域与国际的联系管道。

  提供一个各方组织者能够发展和共享有效工作策略的平台。

  展现全世界妇女有组织地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团结。

  创造渠道向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履行为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所作出的承诺。

  自1991年以来,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大约1700组织者参加了16日行动。

  每年,经过与世界的妇女人权倡导者协商,全球中心都会提出一个活动的主题,然后尽可能地传播这个宣言。过去几年的活动主题包括:针对妇女暴力侵犯人权(1991/1992);没有妇女人权的民主不是真民主(1993);意识、责任、行动:针对妇女暴力侵犯人权(1994);维也纳、开罗、哥本哈根和北京:将妇女的人权带回家(1995);在家庭与世界要求妇女的人权(1997);建立尊重人权的文化(1998);履行消除暴力的诺言(1999)庆祝该活动进行十周年(2000);种族与性别:不再有暴力(2001)创造一个对针对妇女暴力说“不”的文化(2002);针对妇女暴力侵犯人权:维也纳十年之后保持行动的动力(1993-2003)2004年活动的主题是:为了妇女的健康,为了世界的健康:不再有暴力

链接:“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的由来

  11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起源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米拉贝尔三姐妹反独裁、追求民主公正、不断抗争的故事。

  1960年11月25日,在去探望她们被关押的丈夫途中,三姐妹被秘密警察杀害,在多米尼加激起民众的强烈愤慨。从那以后,三姐妹在自己的祖国被喻为蝴蝶,是勇气、尊严和力量的象征。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世界各国的妇女活动家自1981年起,将三姐妹被暗杀的这天作反对暴力的纪念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1981年7月,第一届拉丁美洲女权主义大会宣布11月25日为反暴力日,指出:对妇女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强奸和性骚扰、对女政治犯的酷刑和虐待等。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

三.十六日与白丝带

  “白丝带运动”是男人参与终止妇女受暴的社会运动。

  白丝带活动是世界上为消除对妇女暴力而开展的以男人为主要对象的最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源起:

  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一所大学的14名女大学生被一名年轻男子枪杀,两年后,1991年,以迈克•科夫曼博士为首的一群加拿大男性,认为男性不应该再对男人加诸女人的暴力保持沉默,希望社会能够从这个悲剧中学习反省,于是发起白丝带运动,以集结更多男性参与对妇女的受暴。1999年在加拿大开始,在每年的11月25日国际反暴力日至12月6日期间,佩带白丝带,以宣示男人”反对男人以暴力加害女人”的决心,并促使这个议题获得更多公开的讨论。此白丝带运动已经由加拿大扩展到全世界很多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男性反性暴力的世界行动。

  含义:

  佩戴白丝带是一种个人宣言,表示佩戴者本人决不参与对妇女施暴和对针对妇女暴力保持缄默的承诺。

  理念:

  虽然大部分男人不会对妇女施暴,但是,如果看到对妇女暴力而保持沉默,实际是默许了暴力

  男人并非天生有暴力倾向。许多男人是学习到以暴力的方式表达愤怒和不安全感;许多男人相信:对妇女、儿童或其他男人施暴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控制别人的方式。

  不仅要关注对妇女的身体暴力,也关注一切形式的暴力,如各种精神暴力,包含性别歧视的玩笑、工作场所的性骚扰等,以及对儿童的暴力

  致力于推动法律与教育的改革,以保障妇女人身安全、建立性别平等的社会。

  

  白丝带运动包括:

  鼓励大家签名,向社会和公众表明反对暴力的立场和态度;

  鼓励社会各界(工商界、政治家、专家学者、工人、民农)的男人发表反暴力演讲;

  鼓励人们为结束暴力行为想办法、出谋划策;

  为反对暴力妇女组织、妇女项目筹集资金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行  日行词条  暴力  暴力词条  消除  消除词条  入门  入门词条  性别  性别词条  
公益

 公益大赛玩“屏蔽”?

公益大赛入围项目内容、评委名单“不公开”遭公益界人士质疑 公益大赛玩“屏蔽”? 承办方回应不公开是为保持独立和保护项目知识产权 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