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每个人有不同的敏感点,就像尊重这个社会是多元的一样。无论你的敏感点在哪儿,那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要比照着自己的敏感点去找别人的麻烦,做人如此,做事也应当如此。
从做志愿者再到全职公益人的14年里,今年,是我内心最压抑的一年。
同性恋公益机构,从过去没有人搭理到越来越受“关注”,现在像是进入了“敏感化”时代。稍微理一下逻辑,你会发现,所谓的敏感,实在是吊诡。
去注册,“你们很敏感!”
从2011年,广东要开放民间组织注册起,我工作的机构就积极的寻求注册,希望能更规范的运营。理事会决定尽快去申请注册,作为实际操办的人,我去了民间组织管理局八趟。从科长,到处长,到局长,听完我介绍的第一句话“你们这个很敏感”,在一次次的沟通之后,广东民间组织管理局专门写了报告,把亲友会注册的事请示民政部(我非常敬佩和感激广东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工作)。民政部的答复是“暂缓”。注册不顺利,并不影响机构运营,连当时的民政局领导都安慰我说,尽管政府还没有对同性恋组织开放注册,但不影响民间组织开展工作,“你们现在不是做得很好吗!”
国内基金会,“你们很敏感!”
在中国文化下,“身份”终始是一个问题,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没注册的机构是没戏的,网络平台筹款,无论是淘宝、腾讯、还是新浪微公益,你没有注册也基本上很难开展。就连微信公众账号和新浪微博机构账号认证,都需要提供组织代码。这些还不是最紧要的,资金使终是关乎机构的生存之本,国内的几千家基金会,你几乎找不到一家支持同性恋领域的(谁知道请告诉我)。我曾经试着与几家基金会交流,换来的是“难道你们是支持同性恋吗?”,“你们是帮助同性恋改正吗?”那一刻,我意识到,再谈下去,浪费我们各自的时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国内基金会很多人对性别知识完全不了解,还要普及最基本的常识,有时,你的工作还会被道德评判。
拿了国外基金,“你们很敏感!”
相比之下,国外的基金会听说你的工作,都是“Amazing ”、“Fantastic”。首先,你觉得被尊重了,人家听得懂你工作的价值。一边是质疑你为什么要关注同性恋?另一边,是觉得关注同性恋是有价值的,那自然,更容易从国外的基金会得到支持了。以前,我非常淳朴的想,国外基金会支持国内的同志解决问题,不是好事吗?
最近,公益机构,有国外基金会的支持,好像也很敏感了。有时候想一想,还是“菜刀理论”更容易说清楚。“钱”本身是中性的,拿钱做什么才是核心,就像菜刀,你是拿来切菜还是砍人,这才是重点吧。建议还是多多关心钱拿来做了什么吧!
保护传统文化,“你们很敏感!”
现在保护传统文化成了热门词,一些“反同”的人,乘机想把同性恋建构成违反了传统文化的人。最近,一位在网络上找人去反对广州性文化节的组织者说,同性恋和手淫都是有害的,他说“同性恋是被人教坏的”,手淫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太伤身体了”,我问,“老兄,你手淫吗?”他说“我以前手,现在不手了。”我又问,“同性恋在古代就有啊,再说也不是跟人学来的!”,对方回答说,“哎呀,你要好好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了!” 我了解的传统文化,同性恋自古都有啊,又不是现代才发明出来的。
当性倾向被意识形态化的时候,同性恋就成了“西方的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好像变成了“外敌入侵”,“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想用同性恋灭我们的种。”这样荒谬的逻辑,都懒得去回应。但,只要披上“传统文化”的外衣,反对者都变得理直气壮了。
谁建构了敏感点?
作为公益机构,如果我们能注册成功,就有更大能力在国内筹款,也就有能力,减少或不再需要国外的资金支持。也就少了几处敏感点。
再回到工作层面上,我们的工作是帮助家长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同性恋子女,促进家庭和谐。同性恋者的家长,我相信至少95%以上是异性恋者吧?为什么帮助异性恋者也成了敏感的工作?就因为他们生出了同性恋的子女吗?
在这个议题上你很容易看到,偏见和歧视是蛮横不讲道理的,对同性恋的歧视,到今天还有点株连九族的感觉;对同性恋的歧视,让同性恋者的家长、亲友都觉得抬不起头,甚至服务于同性恋亲友的机构依然被认为”敏感”,而困难重重。
其实,所有的敏感都是人为建构出来的。
别用你的敏感点伤害他人!
每个人的敏感点都不同,有的人在下半身,有的人在上半身,有人全身都是敏感点,对望一眼,都能喷射而出,你能怪别人不该望你吗?
那些反对手淫的人,很可能一边自撸,一边反对别人撸,希望人人都成为“不撸帝”。如果手淫真的那么伤害身体,人家自己的身体,TA不知道保护吗?要你瞎操什么心?你要保护传统文化,难道古代人就不撸吗?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内在的问题,却在拼命找别人的麻烦。尊重每个人有不同的敏感点,就像尊重这个社会是多元的一样。但无论你的敏感点在哪儿,那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要比照着自己的敏感点去找别人的麻烦,做人如此,做事也应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