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乐施会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

       “中国11个连片特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带高度耦合,特困区具有气候暴露度高、敏感性高、适应能力弱的特点,其气候脆弱性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8月20日,国际扶贫发展机构乐施会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强调中国扶贫发展目标的实现正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指出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策略中应考虑气候变化及其适应问题,而11个连片特困区应列入气候适应重点地区。

       《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报告在梳理气候变化对贫困地区生计发展和扶贫工作影响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地球遥感卫星信息、统计数据和发布的全国连片特区的政策资料,分析与气候变化及贫困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用空间制图生动展示出中国11个连片特困区的气候脆弱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及贫困程度。

       报告主笔、北京全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殷永元教授强调:“气候变化使得干旱,洪涝,病虫害,高温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中国11个连片特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将进一步增大。可以看出,中国11个连片特困区大多数处于气候、水文、土地使用、森林等多种系统边缘,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异常敏感脆弱。这些地区的扶贫减贫工作需要与气候变化适应、粮食安全保障、贫困人群生计安全以及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作为最具有挑战性的全球性议题之一,气候变化已经直接影响到靠天吃饭的特困区贫困人群的生计。

       “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公正和扶贫发展问题。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更成为发展中国家人群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因素之一。”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团队经理王彬彬表示:“今天,各国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发展这两个全球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在中国,如何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乐施会希望,《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报告可以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在扶贫发展规划中很少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政策设计和推进中也较少真正覆盖到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中弱势小农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包括应重视特困区粮食安全、关注特困区脆弱人群的生计安全、重视特困区的生态保护及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扶贫发展战略规划中。

       《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报告是乐施会“低碳适应与扶贫综合发展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为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应对气候变化,支持中国政府实现到2020年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战略目标,乐施会于2013年发起了面向中国农村社区的“低碳适应与扶贫综合发展计划”(Low-Carbon Adapt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me, 简称LAPA),通过与各级政府、研究机构、NGO、私营部门和媒体等开展不同层面的互动与合作,探索将兼顾减缓与适应的气候变化视角融入农村扶贫发展规划中,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宫鹏主任认为,《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报告很好地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议题相结合,开辟了气候变化评估与扶贫研究的新模式。

       《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报告全文:http://www.oxfam.org.cn/download.php?cid=18&id=202

       关于乐施会:

       乐施会是一个国际扶贫发展机构,旨在推动民众力量,消除贫穷。

       传媒查询请联络:

       宋扬(高级传播官员),电话 65512635-623 13141326211,邮箱ysong@oxfam.org.hk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乐施会  乐施会词条  精准  精准词条  扶贫  扶贫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