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如何培养思辨力(山东厅 26日下午速记)

主题:教育如何培养思辨力

时间:2015.4.26日(下午)

地点: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山东厅)

 

主持人顾远:欢迎大家的到来,这场的主题叫教育如何培养思辨能力,如果你是误入这场的还有机会离开,如果你不离开的话,我们可以保证接下来两个小时时间内大家会非常有收获。

    参加今天上午主题论坛的伙伴大家会有印象,我们在创想中国教育未来里的嘉宾,下午变成了主持人。上午的那个场里我给下午的活动做了广告。我说这个场时间有限,就这么两轮,如果大家对公共辩论的话题感兴趣,各位就到我们这场来。实际上我跟大家讲,这个主题我自己是有特别深的感情在里面的,为什么这样呢?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中国教育缺失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一样的,让每一个人具有思辨能力。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以后,我们看待习以为常的东西,再包括看待外界获得的大量信息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真是这样吗?我们先看一下视频,因为有了这样的思维,我们习以为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视频)

    我们今天讲者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故事。今天我们的讲者是北京十一校的历史老师魏勇老师。前半段有三个嘉宾的演讲,宝贵时间留下来放到嘉宾讲完以后,我会带几位嘉宾做论坛,我们有深入的问题进行交流,接下来我们让嘉宾和在座的伙伴们再去做一个深入的交流。在此之前我先做一个约定,既然我们讲的是思辨能力,我们要遵守规则,首先从嘉宾开始。每个人分享不超过15分钟时间。不要以为他们不知道时间,如果他们不停那他们是装的!如果到了时间还没讲完,我们掌声欢送。

 

魏勇:各位好,主办方给我安排的任务是话题中的第一部分,是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我以前没有仔细的完整的去琢磨这个问题,得到这个任务之后我才开始去琢磨,我在想它有什么意义呢?我能想到的第一个是对学术生活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文科和理科都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需要批判性思维,甚至在发达国家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他们评价学生学术潜力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几年前,我看到一篇作文,一个美国学生杰西卡参加SAT考试写的作文,名字叫做“民主难道就是多数人作主吗”质疑美国的民主制度。这就与美国的主旋律相违背了。另外他这篇文章还没有写完,结果这篇作文得到了满分,理由是这篇文章中体现出了杰出的批判性思维。事实上,突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价值,在发达国家它已经是一个共识,一个常识。只不过在我们国家,把它上升到评价标准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在下面跟谢老师交流的时候,他说我们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将来有可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我觉得挺高兴,这是好事。

其次批判性思维可能对我个人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我自己40多岁了,有个孩子,也结过婚。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婆媳关系很难处,千古难题,她们都缺乏批判性思维。比如说媳妇晾衣服,从洗衣机里拎出来晾上完事了,婆婆看不惯,衣服拿出来应该掸两下,结果婆婆就把每件衣服都抖落一下,这时候矛盾出现了,媳妇觉得这是挑毛病,婆婆觉得媳妇不能干,做事马虎,懒,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但是她不知道,媳妇家里从来就是这样晾衣服的,她的妈就是这样晾衣服的,本质上这是娘家文化和婆家文化的冲突,没有是非,但是双方没有那种反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反省思维。反省自己所不知的,反省自己所知当中的缺陷。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文化背景,类似的小事积累多了,就容易产生家庭风暴,婆媳双方均以自己的文化来评定是非,在批判性思维中,这就叫做立场判断。这是不客观的。很容易产生分歧的。批判性思维讲究的是中立性判断,但是她们,不是你们,完全没有这种意识,这样的事情累积多了,这个就难搞了,矛盾就很深。

很多时候我着急,为什么我不能把我的思维匀一点给她们呢?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婆媳关系,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可能不那么容易产生矛盾,同事关系和领导的关系,我感觉有批判性思维和没批判性思维差别挺大的。然而我今天要讲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主要不是学术的,也不是讲日常生活的,这只是为了让这个话题完整一些,做得一些铺垫。其实批判性思维在当下最大的意义是对公民教育和公民社会的促进作用。通过思维方式的改变来塑造理性的、合格、负责任的未来的青年。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也是思考了很长的时间,一直我对教育有一个基本的看法,我们的教育要在中国的大历史背景下来思考,一定要在中国的政治的前提下思考,没有政治思考的教育是瞎子,你都不知道你要教什么!你都不知道教育要向何处去。你不思考这个问题,不在政治的前提下思考教育,极有可能我们会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一丝不苟的把一些偏见和狭隘分享、传递给学生。我前不久观摩过一个地方翻转课堂,用大量的现代技术手段,来把一些陈腐的偏见灌输给学生,这个问题是特别大的,大到比技术更应该优先被重视。

技术即便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甚至颠覆我们课程和教学,然而我还是坚信,今天的文科教育内容为王!你一堂形式新颖、充满高技术的,但是内容却是有问题的课,不如一堂从头到尾一言堂讲的,但是它的内容是集聚了前人思想精华的课。目前来看,这一点还没有改变,但是以后技术会不会彻底颠覆呢?也许会,但是现在还不会。缺乏对内容的重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极有可能是高智商的机会主义者,这一点在我们学生中已经看到了,大量高智商的机会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然就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言,更优先的是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今年暑假,我在成都跟朋友们搞了一个关于教师的培训,搞了批判性思维系列培训。至于给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把批判性思维渗透到教材的编写中,我主编了一套校本教材,以及做到APP的历史游戏中。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把二战做成了学生自己学习的APP再跟学生进行讨论。这里就像玩游戏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找,我们找到一个历史场景,运用“平庸的恶”做了一个场景,虚拟了汉斯这个人物,一丝不苟执行了消灭犹太人的任务,他有没有罪我们进行了讨论,对不起,时间到了。谢谢!

 

 

    主持人顾远:魏老师给我们开了非常好的头,虽然他正在进入状态,但是一到时间他就非常以身作则。魏老师15分钟的分享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一开始是婆媳关系,突然话题转为凝重,一下子变得非常严肃了起来,但是到临结束45秒的时候告诉我们,原来这么严肃的东西是可以变成非常轻松的东西的,变成新的教材,而且非常好玩,寓教于乐,这是非常棒的思路,首先告诉我们利益是非常高的,然后告诉我们,利益非常高的事情不见得非要板着脸去做。实际上这些东西也只有融到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才真的是好的。我自己的机构有一句口号,“创新催生公民”,我不多解释了。因为接下来的时间我要留给李庆明老师。

    李庆明:我是做哲学的,也在上哲学课,哲学启蒙跟思辨力的事情是一样的事情,包括批判思维力是一种追根溯源的事情,更多是来自哲学的学习,因为哲学在思辨上有优势,尽管有它私心的一面,浪漫的一面,但是哲学形而上的思辨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哲学的理性思辨在现在公民教育的理性启蒙中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我通过人自由独立意识的培养,尊重平等意识的培养,公共公益服务中博爱与互助意识的培养,我觉得都可以的。儿童他的思辨天性如何?这个是有争议的,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批评传统哲学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开始注意对儿童的哲学研究,这一点被美国的哲学家马修斯提出了严肃的批评,马修斯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天性,因此有了儿童哲学的一些讨论,儿童哲学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关于儿童的,一个就是儿童自身的,前者不一定认为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而后者认为儿童是有自己的哲学思维,而且是天生的哲学家,比如说意大利哲学家费鲁奇有本著作叫《孩子是个哲学家》,研究了儿童的哲学思考,我认为这样来看,儿童的求知欲,自由游戏的心态是非常符合哲学产生的情景的,而且在我看来,儿童本原性思维,灵性思维、直觉思维和纯粹思维更向一种非二元对峙或者分离的现象学哲学思维。为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并非不可思议,恰恰是植根于儿童的哲学天性的。马修斯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是说儿童就一定比大人来的强大,但是儿童的哲学所拥有的迫切、自然天成值得我们喝采,也有助于领略成人哲学和哲学本身的逸韵。

    人类在哲学方面具有内在的禀赋,这是我的女儿的故事,她小的时候总是喜欢打破沙锅问道底,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她突然问我,意思是什么意思?我有时候真的是张口结舌,我就惊叹一个孩子,一旦把他的思维场景开放打开了之后,她真的会对本原的问题发生迷恋,所以总体看来,我认为必须坚定的承认,并惊叹儿童的哲学思辨天性,使我们在哲学思辨前人的意义上,承认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并且挖掘这种潜能和资源,但是我们也反对,过于浪漫的将儿童哲学天性夸大其词,认为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我觉得人文学科是扮演着扼杀孩子的哲学天性的,儿童的哲学天性只有通过教育或者训练才能得到释放和实现。

    儿童哲学启蒙的特点,不是成人化,灌输式的教训式的来指导儿童学习的思考哲学问题,哲学教育的策略仍然应该植根儿童的天性,我这些年一直在做儿童哲学的探索,我基本上就是从下面这么四个方面来,也是植根于儿童的天性来进行哲学启蒙的。哲学的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小学生谈爱情问题,多有意思啊,谈民俗问题和游戏问题等等。

    四个策略是哲学的启蒙应该设置成一个悠然的场景,第二,激发好奇心,第三,开展自由对话,包括辩论,争吵,反思都可以。第四,要通过诗意帮助孩子洞悉人性,洞悉世界,洞悉自然。第一个悠然闲适,有了闲情逸致,才可能自由的思考一些哲学问题,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由自私,我记得第一次我上哲学课,我问孩子们哲学是什么,还有背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我说谁告诉你的?他说我爸告诉我的,谁告诉你爸的?他说书上说的!我说这都是错的!有一个孩子说,我老爸老让我讲哲学,他讲我不懂的东西我不懂,他给我讲我懂的东西,我更不懂了,所以他说哲学就是吃饱了撑的!我说你很棒啊!亚里士多德说,哲学作为“爱智慧”产生于诧异或好奇租出从明显的疑难中感受到诧异。感到困惑和诧异的人想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无知,他们就爱智慧。于是就产生了哲学。我问孩子,你们一天到晚都干什么?吃饭、上学、睡觉啊!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说你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吗?有一个小朋友悄悄告诉我“小便”!一个男生说还有“大便”,一下子问题就来了,我说好,我们就来谈论大小便开始好不好?然后给他们看了一个绘本,这个小孩是不怎么文明的,引出这个话题来,开始讨论哲学,很有意思的。他们更好奇了。

    我有一次讲爱情也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你偷看过爱情的书没有?孩子们说老师我们都没看过,我说这个看过吗?我看过的!我说你们撒什么谎啊!你们都聊聊这个话题,我说好,你们有没有思考过爱情是什么?小孩一本正经的站起来说,爱情是心心相映。还有人说爱情就是一剂毒药!

    第三个是自由对话,自由对话是哲学启蒙最重要的一种策略,其实,我们的哲学柏拉图也好,苏格拉底也好,《论语》翻译成孔子对话论是非常准确的,就是和学生的对话。我跟学生讲语言问题,始终在对话,这个很难的,开始一个问题,狗能不能说人话,结论出来了,还看了这么一个故事,最后出来了,狗是不能说人话的,然后第二个问题,动物的名字是哪来的?孩子们争论得非常厉害?我说先有狗还是先有狗这个名字?给你们讨论去,讨论一年!学生争的昏天黑地,只有一个孩子说,你们吵什么,怎么可能先有狗啊?先有狗就等于给这个动物命名了!这个对话真的是非常意思的。最后大家都以很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个印度的哲学诗。

    儿童的天性是诗意审美的,李泽厚说哲学是科学加诗,没错,它是审美的、艺术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情理交融的策略,我上个这堂课我认为我已经把哲学上几个策略,特别是诗意策略融化在自由这节课里了。然后对自由的理解孩子们都理解了。然后我说这就是一个成语,这个话讲的这个故事,揭示了这个特点,下面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说自由要限制的,如果把这个限制推到极端,这个限制成了人肉身和心灵枷锁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自由是什么吗?然后朗诵了这首诗,然后看了这个视频,那些犹太小孩子留下的画!这些孩子1.5万名孩子只有100多个幸存者,让孩子们在静静的思考中思考,自由意味着什么?孩子们很厉害,这种艺术诗意的伴随,孩子们真的能够想出两种自由的含义,美国的战争纪念墙上这句话的含义,再通过电影的片断,《勇敢的心》,最后喊出来的话是“自由”!最后朗诵“是什么是自由”一首诗。好了,讲好了。

 

    主持人顾远:庆明老师你给孩子们放《勇敢的心》是不是有点暴力啊!首先说是思辨的能力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接下来是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给儿童讲授这些内容有一个基础的前提,然后谈孩子们的哲学天性怎么被压抑掉了,然后我们怎么做这件事情,帮助孩子们发挥他的哲学家的天性,整个的线索是非常清楚的,每个问题有非常丰富的例证,这个过程就是关于什么是思辨能力的一个体现。非常有意思。我也得批评你一下,超时,咱们得讲规则。接下来的一位讲者,就是教别人什么是规则是怎么遵守规则的,他讲的是关于什么的规则呢?萝卜和白菜的故事。请袁老师说。

袁天鹏:谢谢主持人。我的题目是以规则拥抱思辨。一开始听说让我讲的是怎么培养思辨能力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是讲规则的,不是直接针对思辨,但是我灵光一现,我们在推动规则的时候遇到的就是思维的问题,思辨的问题,我们普遍的公众,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也好,农民也好,城市居民也好,企业家也好,逻辑经常搞不清楚,很令人苦恼,然后我就思考规则和思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有很大的启发,感谢给我这次机会。

《罗伯特议事规则》我用了10年时间来推动它的本土化,所以它现在的名字叫“萝卜规则”!(视频)我们在各个领域去推动萝卜规则,公益组织、包括企业、农村、学校也有城市社区,我重点举一个例子是城市社区,我们投入的时间比较多,我们帮社区建立一个居民代表大会的一系列章程、制度、议事规则、财务制度等,这个居民代表大会是实实在在的,真有一批固定的居民代表,由他们拿出动议,要给出预算,阐述为什么做,这些都要按照专门的议案表格提交,由居民代表大会一起进行辩论,进行表决,进行充分的辩论才能表决,决定的是一笔叫“幸福资金”的钱怎么用,每个社区比如有10万元幸福资金。我们把规则讲得很好,一开始大家很“上道”,然而运行起来,我们遇到困惑:居民把规则似乎是听明白了,但是用起来有问题,例如我们讲基本的规则:一、不许人身攻击,我们就事论事,人家讲的是公益的项目,某项事情,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二、不许跑题,说这个事就是这个事。然后我们遇到具体的困境,有一个代表,说我们要去办一个美食节,有若干项预算,加一起有6千块钱左右,其中3千块是买食材的,让家家户户去做自己的拿手好菜,拿到一个公共的地方做评比,其中一个代表就提问,“这个预算看到了,有三千块钱是买菜的,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买菜?”这个是提议案的代表,回应说“我这个菜不是买给我自己吃的,我是买给大家吃的,你们不相信我可以跟我一起去买啊!”不知道你们找到了感觉没有!

人家问的是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买这个菜?她回答是什么?我不是给自己买的!答非所问。我们大学生也是这样的,你问他一个问题,他给你扯很远。他感觉被质疑了,她被问到你花三千块钱买菜,你什么意思?我堂堂正正的。人家问的是一个事,这个预算怎么做的?就事论事说起来简单吧,但是一到那个情景中就不行了,控制不了,一定会跑题,你去质疑我的议案就是在质疑我的人格,这是我们所有人当中讲规则的时候遇到的典型思维,不仅是跑题,而且人家没有人身攻击你,你自己认为人家攻击你。

我们社区里有一位刘姥姥,她可能精神上受到了打击,没有收入来源,每天捡破烂,还把破烂堆在家里,有代表动议拿出3000块钱由志愿者帮她买午餐,是这个代表动的议,另一位代表说有困难的人很多,这个也给,那个也给,那幸福资金怎么够呢?她作为代表提问,幸福资金够用吗?这个是在表达她的观点,她的问题不是在获得信息,而是在表达她的观点。信息和观点分不清。结果提动议的人很激动,这种钱都不批,没人性!他搞不清楚题是什么。为什么人身攻击,很多事情分不开,永远往人上扯。

怎么办?我最近看了一个挺火的视频给大家讲。(视频)。这个视频告诉我什么?我真的很感动,这个老爹真的是很克制,很忍,这个女儿这么死追他问why,他一直在试图回答,这是干什么呢?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是有哲学潜质的人,他有好奇心,你得保护他。咱们的家长可能都烦了,说你以后就懂了,这么点小孩别问。当然这里有跑题,没经过议事规则训练觉察不出来。她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出去玩?结果她爸爸就回答为什么太阳没出来?这是跑题的。最后的回答也很奇特,他实在找不到理由了,说上帝死了,靠自己吧!结果这个小女孩说,好吧!哲学思维到最后往往是要思考上帝的,同时告诉小孩,要自己思考。

思辨要从提问开始,亲爱的代表们能不能先学会提问呢?你不能问怎么花这么多钱呢?听起来不是问信息,而是说乱花钱了,变成观点,要问3000元的预算怎么做出来的。回答的人是回答信息,我们计划吸引三百个人参与,每个人十块钱就这么做的。另一个例子,提动议的说这个钱不能给,回应的人也是说服,说民政的钱申请不到,有客观原因,只要严格把关,个人也可以拿出幸福资金来帮助。

我们看Sheldon这个视频,他们要命名,起一个团队的名字!(视频)。

蚂蚁相对战斗力最强,然后他的回答是我用放大镜就可以把蚂蚁烧死,我给课堂上给大学生讲的时候说,有人说那印度小孩人身攻击,你攻击了我的观点就是在侮辱我的人格,你说我的观点是荒谬的错的,你不就是说我蠢吗?对吗?

萝卜规则还有很多规则:你听到一个赞成的观点,一定要再听一个反对的观点,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所有的规则加在一起,以及动议表这种工具,我们让大家思考议案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思考的点,你要问自己,才能把议案做的很完整。这都是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思维方式。然后升华到跟罗伯特规则相关的一整套的思维体系,比如说从动议的提出到有人附议,有人宣布议题,辩论、表决、宣布结果。西方的社会科学怎么跟自然科学的那种思维方式非常一致?我之所以理解这些内容,还挺自如的,就在于我是学计算机编程,我做过很多这方面的训练,所以我很容易理解这方面的思维方式,每个人在路径的框架内不得不去听别人的观点,你不能打断别人,你必须正反轮流,不得不去聆听不同角度的思考,然后用修正案这种模式,逼着你做出折中妥协的提议,来解决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思考角度,达成一致的结论,就依赖这个流程。经过我们这样的训练,我们的代表开始学会折中的方案,“我提一个修正案!”——不再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这位代表说“违反了章程!”她思考程序正义的问题。

我们的结论:萝卜规则运行起来需要思辨能力,但是我发现萝卜规则也可以帮我们训练思辨能力,而且是可操作、可落实的思辨能力训练。希望萝卜规则能够被大家更多的认识到,谢谢大家!

 

    主持人顾远:天鹏非常守规则。我建议大家去网上搜一篇文章叫“这个鸡蛋真难吃”,有各种各样的对话,底下有各种回应,有的说再难吃,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下的蛋!还有人说,难吃,你生一个?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下午的分论坛第二个环节,更有意思更刺激,信息更丰富的环节,就是对谈的环节。我们三位讲者是觉得不太过瘾的,15分钟时间对他们这些内容来说太短了,刚才只是一个影子,让大家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对谈让大家对他们的思想有更多的了解,大家参加过我们很多类似的会议,我们今天上午的论坛有不同,我们没有对各个嘉宾做直接的介绍,叫了名字直接上场,第一是节省时间,第二那个时候介绍那个东西没有实质意义,你要喜欢这个人自然会搜这个人。他们都是有百科词条的人,所以不用去做这样的事情。自己去搜这个本身就是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还有一位讲者是谢老师。

 

谢小庆:我是北京语言大学的退休老师。

 

    主持人顾远:非常简洁。您做了很多语言测评、教育考评测评等工作,谢老师退休以后致力于推动思辨能力的发展的普及。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是很自然而然的问题,您为什么改行做这个呢?

 

谢小庆:语言大学号称小联合国,因为在校有一百多个国家来的学生,我对中国和外国的差异都比较关心,因为我这么多年主要工作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我发现,我有一个公众号,到今天发了296篇文章了,大部分文章我都会重复一句话,凡是对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教育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教育最差的区别最大的就在于审辨能力,我把它称之为审辩思维。在座的人都有国内国外的经历,像刚才那个外国的小孩说的“为什么”,外国小孩的最大特点就是问家长或者老师“为什么”,而我们中国的小孩总是“yes sir”,无论是对家长还是老师,美国这样的国家,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我们说中国是什么呢?最常用的一句话是“听老师的话”,但是大家知道,在西方他们会说“过一个精彩的一天”,这个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中国的父母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小学以后,他马上就不再问问题了,因为在我们小学基本上把孩子问问题的能力就消灭了。

 

    本来应该问的问题,我们中国人都从来不再问了,我的教育方向是教育测量,我一辈子是做考试的,我本职工作是考外国人汉语,我做了几十年,我本身做考试的,所以本来考试我用一个考试剥夺你升学或者就业的权利,这是一把尺子,这质量怎么样?本来是该问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从来不问,美国人正相反,美国人因为考试剥夺了我上学或者就业的权利,我马上问,何以见得我考不好这个考试,我就找不到好工作?何以见得我不考试,我就不能结业?如果拿不出证据,如果我是黑人,我就告你歧视黑人。如果我是妇女,我就状告你歧视妇女。国外都是讲证据的。所以大家知道,这些年牵线,我本身在ETS做了博士后研究,我们劳动部的领导就问ETS,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有效性、公平性,但是别人的回答是什么?我们最关心的是在法律上能够自我保护!他们最担心的是考生告他们,因为美国的教育在扫荡孩子问问题上,简直是太差了!孩子大学毕业还在问问题!我们都扫荡掉了。

 

    我做考试的,大家知道我们2004年高考才逐渐的变成不是统一试卷,2014年我们全国是一张卷的,一本线每年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湖北来的考生,湖北来的考生比北京大约高100分,同样的试卷,为什么我们湖北的孩子同样考这样的试卷,北京的考分能上清华,而我湖北的考生连一本都进不了,我们北京的老师有人问吗?湖北的家长有人问吗?凤毛麟角!有人问的也是提问的能力没被扫荡掉的残余!

 

    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可以过几年一次的嘉年华呢?我们没有人问,这个是我看电视上屏幕上播的,这不是喝醉以后酒桌上说的话,这个来讲,这就是我来这里关心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这几年特别关心来缩小中国教育和发达国家教育最重要的差别,希望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能关注这个问题。

 

主持人顾远:谢老师的发言很明显,非常清晰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谢老师非常有激情的这段为什么的质疑也能够打动在座的很多人,有些答案我们自己心里清楚,但是我们这个答案可能是这样的,其实问了也没有用,或者说问谁呢?当我们这样去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某种情况下属于自我审查了,其实很多的空间是有的,我们可以继续追问的,刚才老师说我们的家长非常容易,因为孩子们再也不会问“为什么”了,老师也更容易了,孩子们只会接受老师们给的标准答案,从来不会质疑,老师也比较轻松。我90年代当过英语老师,全国特级教师挥舞着泛黄的笔记本说,这本笔记本伴随我17年,走到哪里我都不怕!太可怕了!今天也很多老师主动让自己变得不轻松了,而且鼓励孩子去问“为什么”!

 

 

    魏勇:我们怎么判断信息的真伪?批判性思维有一个概念,人通过主动的思考,对于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的真实性,精确性以及理论论证进行独立的判断,并对于自己选择相信什么和要做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这里面首先第一个步骤是真实性,一个故事如果让我告诉学生的话,我肯定不会跟他说是不是真实的,我会告诉他判方法,我们判断信息真实性的时候要从这几个角度,常识、科学、逻辑、更重要的是这个事情完全可以从你自己人性的角度来认识。另外还有这个事情的出处、源头去判断,很多时候我们网上以讹传讹很多的信息,你只要找源头就能发现它的真伪。还有,你可以反思逻辑是否能够支撑。

 

    主持人顾远:非常棒!魏老师的回答非常真实给我们展示了怎么样用辩证性思维来判断一个问题,他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告诉同学们判别真和假的方式。说得非常的清楚。

 

    魏勇:你的看法呢?

 

主持人顾远: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们把话筒交给庆明老师那里。您给我们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您怎么通过一个活动帮助孩子们去保持他们天生哲学家天性的?

 

    李庆明:我在南京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哲学课“愚昧”,人们平时也不重视这个话题,那次资中筠老师到南京来,我很敬重她,就上了“愚昧”,孩子们经常讨论这个话题,我开始问你们最聪明的人是谁?说魏勇最聪明,设了一个陷阱,我说你最崇拜的是什么人?爱因斯坦什么的!我说你认为什么人是最笨的,他们就开始指人了!小孩子很好玩,从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今天跟他们讨论聪明和蠢的问题,然后让他们说说什么是聪明的,什么是笨的,小孩子说的很有意思的,什么学习好,成绩好,被老师影响和被家长影响的,现在给孩子上课,哲学课最好的,因为他经常说错话,孩子接受都是假象,孩子说的很多是错的,老师们都接受了。然后我跟他讲到,一个孩子是不是天生就聪明?他们说奇才啊,我们年龄小就是萌动无知的,启蒙就是对这批,萌动无知,给他问了几个问题,我说萌动无知是不是等于你是一张白纸?这个孩子有争论了。

 

    第二,要想让自己摆脱无知,什么是最好的方式?说我爱参加生活,这个说的蛮好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我说什么样的事让你会越学越笨?那孩子厉害了,马上老师成攻击目标,做不完的作业,一大双休日就送到培训班去了,我们越学越笨!在这个里面,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促进他反思,我的重点不在这,我的重点在后面,我说这叫没有知识的愚昧,还有一种愚昧我不是太懂,先让你们看希特勒,我说知道这个人吗?他们说知道。杀人魔王,也是从老师那来的,我说你还知道什么?一个南京的孩子说演讲很厉害!画画不错。有一个男孩说,我听说他很能治理国家的,否则他当不了元首的。当然他当元首不一定是有治理能力,一个老百姓或者一个孩子对他是什么样的心态,还是都拥护他,我给他们看了一组图片,幼儿园的孩子,德国叫青年团,少年队,怎么膜拜他!男女老少都拥护他,我说这样的原因发动过一场屠杀!我说这样的屠杀有那么多人拥戴这场战争,其中有很多是受过社会教育的人,他们是有知识的,其中不乏大科学家,我说我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子,他们不也是另外一种愚昧吗?孩子就开始思考,有一个小女孩说,我就是太相信它了,我说什么叫太相信?那小孩说“迷信”!我说不错,讲好了以后这个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但是还有很多的迷信。他们说这是愚昧,大科学家也是愚昧?他们说也是愚昧!这就是反思能力,后来我听了以后我此不会再迷信人,我说你迷信个歌星也不要紧。这个课是带有某种思维训练的味道的。

 

    主持人顾远:大家看到,所谓的深的道理,跟我们生活是有关系的,也是可以从生活中的直觉和探寻式提问导出来的。

 

    李庆明:我说现在很多人都读这个东西,你们有没有好好看过?就把24孝拉出来过了一下,孩子脑子清醒着呢,他冷静一下,一下子就点破了它,这不是杀人犯吗?但是我们平时天天念的时候有多少人质疑他?有多少老老实实校长质疑?

 

    主持人顾远:弟子规几乎都成了标配了,学校墙上都贴这个东西,不假思索的背这个东西,并且贴了标签,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学!真的是有很多问题。什么是愚蠢,他开始让孩子们辩论,昨天上午的主题发言里,我们某一个中学附小的演讲里提到小鬼成长计,说这个女孩长的也不漂亮,我心里咯噔一下,你为什么说这个女孩不漂亮呢?漂亮有什么标准呢?如果他听到了庆明老师的分享,肯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天鹏一直矢志不渝的推他的萝卜白菜的规则,非常执着。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推的时间非常长了,效果怎么样?

 

    袁天鹏:效果很让人忧虑!我是不大乐观的。因为我们无论什么年龄段都已经被洗的差不多了,我们自己身上就好很多吗?改变是特别难的。这种规则我经常拿来问自己,我们说不希望孩子听话,但是这个话我们自己说不说?我们自己对自己孩子说,他早上起来要上学不穿衣服,听话!我说完以后我心咯噔一下,这什么意思?你们找到合适的词了吗?不穿衣服,不吃饭,不梳头发?我最后找了一个词“配合”,意思说我和孩子俩是平等的,咱们协作这件事情,我帮你穿,你要配合,咱们共同完成这个事情,但是你得配合你得参与啊!不是我给你命令!咱们俩为了共同的目标来协作。我也找不到特别好的词。思辨、逻辑跟语言是分不开的,中文也很让人困惑,比如说听话,听,可以指“聆听”,也可以指“服从”,还有管,这个词你也搞不清楚什么意思,我记得一个电影场景,家长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再也不管你了!”孩子很淡定的回一句“你管过我吗”!第一个“管”什么意思?管制的意思,第二个是“照顾”的意思。我们讲“权利”和“权力”发音分不清的,“法制”和“法治”发音是一个词!特别要注意文字表达上,比如说听话这个词一定要找到更好的词。你要走到人的内心里去,首先是思维上,然后变成自已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行动。我们和搭档王老师天天讲规则,我们开会也吵架,跑题,到底是你没提动议呢?还是我自以为你对我人身攻击了呢?我们自我反思,必须做这样的思维,这本身就是思辨。

 

    主持人顾远:我是不准备多讲的。第二个问题比较抽象和严肃。非常简单的问题,真理真的是越辨越明吗?

 

袁天鹏:讲议事规则,就必须讲我们辩论的时候我们必须尊重每一种观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然后就推导出来没有绝对的真理。逻辑学家会说,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句话是不是真理?这个也困惑了我很多年。后来我看汉德法官关于“自由精神”的演讲,他说对于“自由的精神”我也不太确定,我只能告诉我的理解,自由的精神就是对什么是正确的,不那么确定的精神!这个是有联系的,对于什么是真理,不那么确定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态度。感觉就是说你相信你相信的东西,但是你要做好准备你可能是错的,你还是要相信东西!所以就别较真“绝对真理”这个事了!

 

主持人顾远:有点绕,我替大家翻译一下。意思是重要的是探索真理的过程,以及保持探索过程中开放的心态。你可以坚持你现在认为正确的东西,你也要保持开放,如果有一天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是错的我也接受。所以英雄所见略同。

 

袁天鹏:思辨的精神我认为很多时候到最后,最难去做到的思辨是对不同价值观的思辨。到价值观层面了。我们培训的时候给大家讨论计划生育政策作为议题大家进行辩论,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有人说生育是人权,这是没有异议的,这价值观很棒,我认同。可另外有人说,这么多人,我们环境遭遇这么大的破坏,难道只有人重要吗?整个动物、地球,环境不重要吗?环境是价值观我也特别认同。麻烦了,两个都认同怎么办?这个时候思辨就非常的辛苦,因为你要放弃,某些情况下生育权放下一点点,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损失哪一点我的权利?那是很细微的东西。这个过程才是痛苦的,才是有意义的,否则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特别正确,那就没有救了。

 

    主持人顾远:审辨性思维本身是一种能力,公共决策也是一种学问。现在这个时代是这样的背景,我们说今天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非常普及了,信息无处不在,唾手可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孩子们这种情况究竟是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思辨能力还是对他们的思辨能力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价值取向,20世纪科学技术做的好事不多,科技本身就有恶,我听得耳目一新啊,我自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先不说孩子,这个东西能把人类带向何方?现在这种电子东西的更换,人们对它的迷恋,跟中世纪对神的迷恋没有区别,神让我们有家可归,这个技术其实跟吸毒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对技术的迷恋。这是一种新时代的吸毒,参与面是远远超过吸大麻的人!我部分认同这个观点,如果说我在20多年前有一个人多人从娃娃学起,我当时就写一篇文章,这个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我当时在农村搞田园教育,一个孩子这么早接触这个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孩子要更天真一点,纯洁一点,接地气一点,英国人都让孩子到田野上抓蝈蝈等等。孩子是大地之子,要从他生命发生的地带开始行走,而不是聒过早的接触人和大地阻碍开来的技术。现在小孩什么都不会的,我们那个时候都会绣花的,挑水什么都会的。他又不是贵族?什么都不是。这个教育要出大问题的。

 

    主持人顾远:我有一个朋友说他在地铁里看满车厢人都在看手机屏幕,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我建议他们看《技术的本质》,另外是《科技想要什么》,他在里面提到科技变成了新的生物体了,可以有机净化,到底人控制科技,还是科技控制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这两本书。把话题交给谢老师。有人说,审辨性思维或者辩证性思考就是逻辑?您怎么看?

 

谢小庆:这个话题在这个场合说起来也有点困难。我想先接着你刚才问的问题,关于真理是不是越辨越明?在我发表290篇文章里,几乎多数文章里都讲了这么几句话,世上只有主观的真理,没有客观的真理!我举三个例子,一个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罗斯福新政。今天大家辨明了吗?五四两面旗帜,科学民主,这是反科学啊!70、80年、100年,今天大家仍然在辩论,我想这些问题至少要辩论200年。我们怎么样教育怎么样培养审辨性思维?我们那时候是定积分题,当时我们班男生的成就感是一道难题被解了,如果现在考我定积分的题的话,我肯定是零分,我觉得我们花那么多时间浪费了吗?一点没有浪费,因为我不会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展了我的思维能力,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或者主要是发展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重要的不是让孩子掌握定积分,当时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我绝对受益终身,但是我们教育不是这些。不是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大家知道2012年在西安有一个叫蔡阳(音)的人把一个开日本车人的脑袋打破了,这个人判了10年,罚25万。这个蔡阳(音)未必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不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而这种人在我们今天是大量的。所以说,我最开始关注的,怎么样发展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保护孩子提问题的能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两代领导三届政府对保护孩子创造力问题都是极其重视的。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反复讲创新,去年6月9号,习主席说创新创新再创新!实际是非常重视的。

 

    不仅仅是保护创新,后来我才想到,二战以后美国人才开始重视申辩思维,是因为二战,德国这么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民族,那么讲究思辨的一个民族,为什么就让希特勒他们给忽悠了?而这个问题比较深刻的大家都知道,在总结二战的教训的时候提出了审辨性思维。审辨性思维不是批判性思维,不仅不断提问题,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还有很重要的是包容意见,所以刚才天鹏已经提到了,对逻辑局限的理解和语言辩证的理解,所以我说,逻辑思维是崇拜语言、崇拜逻辑和崇拜科学,而批判性思维是对逻辑、语言、对科学的局限性的清醒的认识。我就不说了。

 

    主持人顾远:非常棒。的确是这样的。二战以后人们才开始反思,人们对科学的反思跟二战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有着工具理性的人可能会造出毒气室,不一定会造出人类。

 

    魏勇:究竟什么是真理?绝对真理是什么?答案本身不重要。我们搞教育的人在乎的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真理探讨的兴趣和爱好。在探索的过程中,让他习惯于对复杂问题进行思考,进行缜密的思考。从而使他能够养成进行剧烈的智力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就如同对身体锻炼的依赖性一样,我们知道锻炼身体到一定程度是有瘾的,智力活动也是可以上瘾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养成智力活动的兴趣,这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什么是真理,这可能是永远没有答案,天鹏说的很对,很多时候真理是相对和游离的,教育的目标主要不在于要泾渭分明的让学生知道这是相对真理,那是临时真理,这是终极真理,而是让他学会一种人格和品质,他能够心平气和的容纳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两种以上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并且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改变立场,而不是偏执的走向任何的一个极端。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有这样的特质,他们可以与N种互相冲突的信息和观念和平共处,我们的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关于电子产品及阅读问题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碎片化阅读和思考的问题,我不否定科技,但我也不是全部肯定。顺便说一下,我们的教育往往要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从我自己出发来谈这个话题,我发现在这样的科技阅读的时代,有可能确实我们的智商会下降,因为我们科技阅读大多是那种短时间的阅读,文章作者从起点到最后得出观点,为了节约时间,因为他知道大家的阅读习惯,省略了很多需要推敲的细节,只有一个大致的步骤,如果我们习惯了这些东西,我们的智商会变得粗糙。

更重要的是,会使我们丧失饥饿感。什么意思?我们饿的时候,都想吃东西,电子阅读某种程度上就是快餐,如同汉堡包,我们吃了之后就没有饿的感觉了,这时候纵然面前有满汉全席你也不想吃了。天天上微信,我自己的体验是什么?我很难静下心看这么厚一本书了,没有冲动了,哪怕周末的早上睡觉睡得很好,起床后第一想的事是刷一下微信圈。普沃斯基的《民主与市场》,讲拉丁美洲的民主政治为什么会出问题,这本来是我感兴趣的,但我买了一个月也没有心境阅读,因为你没有饥饿感,你已经提前被这些碎片的阅读给填饱了。谢谢!

 

主持人顾远:这样热烈的掌声我自己是觉得非常欣慰的,在座的嘉宾一定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相对比较严肃,需要生活质量的分论坛,能够有这么多伙伴一直在这,而且从头到尾待这么长时间,我觉得本身也说明了这样的主题对我们来说的意义,而且有这么多人关心这样的主题,我们大可以满怀希望。今天非常感谢大家,我们分论坛到此结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如何培养思辨力  思辨  思辨词条  速记  速记词条  山东  山东词条  下午  下午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公益

 参与式治理开花结果

2011年春节前夕,社区参与行动主任宋庆华和她的团队格外繁忙。东城区民政局来电话,邀请她去主持举办一个创新“双拥”(拥军拥属)服务开放空间论坛。在“双拥”工作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