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上涨、对“能源安全”的追求和能源需求增加引发了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的搜索。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被用来发现和提取肮脏的化石燃料──如页岩气和焦油砂──而不是安全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化石燃料能源行业由屈指可数的几家跨国公司掌控,如欧美的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以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和委内瑞拉等中东、南美国家庞大的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虽然众所周知,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但化石燃料行业势力庞大,因此很难打破他们在国际和国内能源政策制定中的统治地位。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探讨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油气的过程以及法国公民社会团体反对这一方式的倡导。水力压裂开采是指通过高压向地下注入水、沙子、化学品等,使深层断裂岩层下的页岩气、致密气、油页岩、煤床甲烷和/或致密油藏从岩缝中被水流带出来从而上升到地表。
自2001年开始,一场全球性的页岩气和页岩油革命无声无息地在北美地区开始了。尽管在页岩气的预估储量上,欧洲仅占全球储量5%,但许多欧洲国家却急于争取勘采许可,认为能够从这一波新的“能源热潮”中获利。由于水力压裂开采会引发广泛的健康和环境问题,因此很多社区运动者已经在本地、国内以及国际层面开展了联合游说行动抵制水力压裂开采。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法国拥有的页岩油和页岩气储量在欧洲排名第一,但是因为强烈的反对声浪,法国在2011年7月成为第一个禁止水力压裂开采的国家。
下文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场在法国展开的支持水力压裂开采企业及其说客和广大反水力压裂开采居民之间的“战争”。
2010年秋,在法国可能还很少有人听说过“页岩气革命”。然而仅仅一年多以后,不知道这一事件的法国人就寥寥无几了。
2010年3月,据法国颇具声望的《世界报》报道,时任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向道达尔和舒巴奇(Schuepbach)两家能源公司颁发了三项开采许可,允许其在法国南部开采液态或气态烃。自报道发表到2010年年底,没有几家媒体关注这一话题,只有少数检举人曾经试图提醒社会各界潜在的风险。然而从2010年年底开始,一场反对页岩油和页岩气、反对水力压裂开采的公民运动在法国悄然开始了。
初期,只有一些小的公民社会团体举办公众活动,印刷传播信息。但很快,在可能会受开发波及的几个地区,市政厅会议开始挤满了人,来参加会议的人常常比当地居民数量还多。由于勘采许可未经过任何公开听证及环境调查,在当地社区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环保主义者,当地的农民、猎户、渔民、商人和普通居民都开始加入到反水力压裂开采运动中。
通过宣传教育、信息共享、辩论和活动组织,反对水力压裂开采的运动队伍日渐庞大。截至2011年2月──《世界报》报道“许可证事件”仅仅几个月后,在法国Villeneuve de Berg小镇已经有超过15000人抗议水力压裂开采,而此地的常住人口还不足3000人。
美国编剧、导演Josh Fox拍摄的电影《天然气之国》由于展示了水力压裂开采在美国多地产生的影响,被剪辑成或长或短的各种版本,在法国当地成百上千次地播放。像在其他地方一样,这部电影真实有力的画面和充满深厚感情的表现力,充分燃起了当地居民反对开采的愿望。在电影中,农场主马卡姆用打火机点燃了自来水的场景──显示水力压裂开采导致天然气泄漏到供水系统中,比任何持反对意见的报告或者演讲都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经济、技术和地质方面的辩论和知识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如今,许多这一领域的活动者都堪称“开采技术”的专家,尽管他们并没有相关的教育或培训背景,他们知道几乎所有与页岩气开采后果相关的科学参数和讨论。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及其他国家,许多案例都表明,页岩气开采导致的不堪后果不计其数,如造成化学或有毒物质污染、影响居民健康、浪费饮用水资源、破坏土地、引发地震、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等。
由于三个许可证批准的开采地均位于缺水地区,因此反对开采的理由中有两个都是针对水的使用和水污染问题。水力压裂开采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压水、沙子和化学品,将其注入地下,使天然气从自然储藏层释放到地表层,这一方法还会将高压水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注入到地表和地下水(包括饮用水)中造成污染,并且增加页岩所含水中的甲烷、危险废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水力压裂开采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淡水,这些水资源大部分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失或被污染。
由于反对者结成了非常广泛的联盟,包括社区居民、当地社团、环保和健康类的社会组织、国家性协会等,这迫使许多政治家──无论属于哪个政党/党派,无论来自于地方还是国家层面,都不得不在尚未得到政党总部指示的前提下对水力压裂开采明确表达立场。随后,迫于选民的压力,各地选举产生的官员们纷纷表态,这些表态最终转化为当地政府的承诺。
运动形势的快速发展让巴黎政界和商界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他们无力对抗汹涌的反水力压裂开采运动和反对组织的要求。政府里的官员和部长们开始提出暂停发放或延期执行许可证的建议,但当地社团──此时已经组成“国家协调委员会”,却要求注销一切现有许可证。
同时,当地社团在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了解矿业立法的复杂性,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的许可不只三项,而有六十四项,其中许多就位于巴黎附近。政府无力对抗反对组织的即刻要求,为了回避解决实际问题,政府使用了很多误导性的描述(如采用“法式水力压裂开采”的说法)和诸多修辞技巧(如采用“延缓执行”的说法而非“彻底取消”)。
议员们卷入了一场他们未曾预料到也没有真正理解的争论中,最终向议会提交了四种完全不同的法案(2011年7月13日立案,2013年10月经由法国宪法委员会确认)。一旦这样的法案通过了立法程序,会让这场运动原本的期望和要求大打折扣。最主要的问题是,尽管水力压裂开采已经被禁止,但仍缺乏对它的明确定义,这就给对新法案的诠释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例如,该法案给打着科学研究和实验幌子的开采行为留下了“后门”,这样的空子极有可能被那些附属于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研究所、实验室和企业所滥用。
在上述案例中,公民动员得到了法律层面行动的补充,这些行动挑战许可证的颁发方法和法律依据。尽管所采取的法律行动往往是分散而且缺乏协调,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最终促成了三个许可证的注销。其后,法律层面上的行动仍在继续,去关注那些依然存在的开采许可,特别是通过收集一切有必要的信息,掌握一份全面的现有许可证的分布图及其各自的“弱点”。
走向能源过渡阶段
在这场“法国战役”及其法律程序大获成功之后,下一步是解决更大的问题,即向清洁、安全、可再生的能源转变,能源使用民主化和减少能源消耗。
法国的反水力压裂开采运动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国际化的视角,例如,作为重要的动员工具,电影《天然气之国》在美国拍摄,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进行倡导并获得了一半许可证的暂停和延缓的成果,并成为法国反水力压裂开采运动的参照。魁北克地区属于法语区,同样的语言让法国人能够很方便地阅读来自魁北克的该事件新闻,并同法国当地的魁北克团体建立联系,很快,“既不能在这里,也不能在那里”的运动口号就得到了广泛传播。
2012年,来自欧洲各地的水力压裂开采反对组织汇聚在马赛和里约热内卢,开始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倡导和运动平台来呼吁停止水力压裂开采,亮点是一年一度的“全球水力压裂开采反对日”,活动当天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以及倡导行动。2013年,数百个来自全球各地的组织参加了这一活动。2014年的“全球水力压裂开采反对日”确定在10月11日,同样开展了规模更大的活动。
(作者系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和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特约专家,文章由中国民促会李航、许潇潇翻译。欲了解反对水力压裂开采运动的更多信息,可浏览www.globalfrackdow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