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蓝信封:乡村教育公益的思索

       为何选择教育与公益行业,结缘于大学四年,我都在一个叫“家工作营”的机构里,做麻风病康复村老人的陪伴者, 在康复村里面,我感到了和老人间彼此的相互需要,老人需要我们给村子带去热闹,带去陪伴,带去外面世界的见闻,而我们需要在老人的笑容和支持中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受信任,感受世界的温度。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公益行业的了解与热爱都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

       做工作营不仅需要对老人的陪伴,更需要和老人建立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工作营与教育做的事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康复村的老人大都没有子女,随着老人的逝去,村子规模也在慢慢缩小。虽然尽全力去陪伴、去改善一些村子的条件,但仍会有无力感。而孩子代表着未来,哪怕只是对一个孩子产生影响,改变的也可能是几个家庭、一个社交小圈子。所以我相信,在蓝信封里能做到的事情也更多,尽己之能,散发出的能量也更大,因此在兜转之下来到蓝信封。

       蓝信封是专注于留守儿童心理陪伴领域的机构,因此也曾觉得,陪伴教育好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啊。然而今年9月初去到广东河源的项目地乡村学校时,看到孩子的笑脸,听着他们对家庭的种种描述与成长的一丝烦恼,我感觉到与孩子间建立起了一种连接,也愿意相信如果陪伴能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那么在陪伴中,我们所充当的角色和对承诺所作出的身体力行,便是一种好的教育

       机构的秘书长说过,希望机构不仅仅做好项目,更重要的是,做的事情要有探索的意义,当我们探索一个新方法并有一定的成果可以展示之后,我们可以对外界和同行说,你看,原来这件事情可以这样做,从而在一池湖水里引起一串涟漪。因此,在做好项目的同时,也会反思并督促自己不要陷入到一个项目技工的角色当中。

       那么困惑来了。陪伴真的有用吗?在项目地学校和孩子手牵手在田野里玩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时,我相信陪伴有用。然而回到广州,投入到项目文书、沟通工作时,这一点点的相信也慢慢被消磨,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社工,毕竟我们告诉自己,只能陪伴不能介入,而孩子身处的环境不是少数人就可以改变得了,所以,陪伴教育所种下的种子,真的会发芽吗?

       如何去抓紧乡村教育的需求?教育公益的所倡导的传递的东西,都是偏向创新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也就是非应试教育这个“主流”的,但乡村最需要的怕是拉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未来出路以及经济上面更加平等吧。而我们又如何将我们能提供的和他们所希望的东西结合起来呢?

       以上,希望能得到前往年会的机会,了解现在教育公益所处的现状、同行的一些教育创新观点,也给自身的定位找一点启示。谢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蓝信封:乡村教育公益的思索  信封  信封词条  思索  思索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