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英国,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非营利机构对人们生活、教育的影响。
人群“无处不在”:志愿者网络与外来移民参与
刚到英国约克郡的第一天,在约克火车站接送我们的人员来自一个志愿者网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是退休人员,包括退休教授、学者、当地的艺术家等,并且我们被告知这个大约30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在接下来约克大学访问学习中为我们提供支持服务,以便让我们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访问学人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和生活。可以说,我刚到达约克时就体会到了当地的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网络“无处不在”。
接下来的日子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当地的NGO了。第二天,傍晚时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一名非裔的年轻女子告诉我,她来自一个健康服务团体,目前她正在为这个团体筹款,并欢迎我们参与她们的慈善活动。该志愿者称她是在利用学习业余时间为这个健康干预机构服务,而她的筹款工作并非完全筹集现金,我们如果想捐赠的话也可以捐出自己不想要的衣服、鞋子、书籍、CD等物品。说完女子就递给我一个塑料袋,道谢后离开,在离开前她说如果我想捐赠物品,可以将这些物品放到塑料袋里,并在每个星期三的早晨挂在门外,她们机构的志愿者会在白天来取走捐赠品。
慈善机构的衣服鞋子捐赠回收箱
像上面的非裔女子一样为各种社团筹款和服务的志愿者不少,几乎之后的每个礼拜我们都会接到来自各种NGO的信件或者邀请函,信件的内容大多是邀请我们去参加约克当地社区非营利社团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原约克圣约翰大学教育学院全球教育中心主任玛格(Margot)教授邀请我去参加她们学校下面的一个非营利项目。当天晚上的活动是在圣约翰大学的一个演出中心举行,主要内容是戏剧表演。
令人吃惊的是,到达现场的与会者90%是新移民或者第二代移民,项目的负责人是一位亚裔面孔女士,后来她告诉我她是日裔,她父母在二战期间移居到英国,她算是移民中的第二代了。另外一名女士在自我介绍中说自己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多米尼加,她在这个项目中负责组织非裔人士参与。一位负责接待服务的义工称她来自智利,在智利皮诺切特军事独裁期间追随父母逃到了英国。
当晚戏剧表演的主题是“说出你认为身边的不公和歧视”,现场一位吉普赛人讲述自己的家庭从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进行殖民开发期间如何从印度到达非洲的乌干达,并在乌干达饱受排挤,到抵达英国从新开始生活的经历,她讲述自己故事时的场景让我至今难忘。
外来移民在当地NGO举办的活动中占绝大多数的案例在第二次活动中更加得到了体现。当时,这个NGO邀请部分在约克地区的新移民去聚餐,而参与聚餐的20人中,除了一人来自约克当地外,其余的参与者基本来自外国,包括科特迪瓦、喀麦隆、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
后来,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我,没有明确数据可以证明外来移民在参与NGO活动中更加积极,但可以肯定的是,来自英国本土的居民他们大多有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化和环境,也能够在当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家人、亲属,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和家庭。而对于外来移民,融入当地社区文化、生活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可能受到歧视、阻力、难以融入等多重困难。而不同的NGO就为这些移民寻找安全感和建立互助网络提供了平台,这大概是NGO在英国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筹款“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慈善商店与灵活的筹款方式
约克当地社区有很多超市,但是东西价格都不菲,终于有一天我在一个小型超市旁边发现了一个很便宜的杂货店,里面的东西不完全像是新的,但是所有东西都很干净、摆放得很整齐,门口还挂着“志愿者招聘”的字样。进店后我才知道这个商店是慈善商店,一种由非营利机构经营的商铺。
有一天,约翰(John)带我去约克市区中心的市政厅大街后参观了一些慈善商店。那情景简直让我感到吃惊,在这条坐落着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约克大教堂的背后大街两旁,竟然分布了许多由不同基金会运行的慈善商店,对于依靠旅游业的约克市民来说,位于教堂附近的商铺租金价格一定不菲,NGO能够像其它商业公司一样参与竞争,自然少不了要缴纳昂贵的租金。
乐施会在当地的慈善商店
约翰带我利用了一上午时间走马观花般地参观了这些慈善超市,在中国很有名的乐施会(Oxfam)在约克市中心居然运行了3家慈善超市,他们出售的商品主要包括募捐的衣物、工艺品、书刊、甚至包括乐施会一直推行的公平贸易商品——一种尽量减少中间商盘剥,并把主要利润留给农户的营销手法。尽管英国的乐施会与在中国执行项目的乐施会中国项目办是不同的两个部门,但是在筹款的模式上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处,英国的志愿者介绍,乐施会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支持来自个人。
除了乐施会,在约克街运行慈善商店的国际机构还有国际特赦(Amnesty International)组织等。与乐施会在约克街头占有几家旺铺不同,国际特赦组织在约克市区内只有一家很小的慈善商铺,主要销售的商品是国际特赦的支持者捐赠的书刊,包括传记、小说等各种读物,一般一英镑两本,任意选购。除此之外,还销售颇具特色的体恤,这种印着国际特赦标志反对死刑的短袖衫成为店中的畅销品。我到过国际特赦总部和国际特赦英国分部的办公室进行拜访,在英国伦敦昂贵的地段上,他们的办公室居然达到几栋楼,可见其强大的筹款能力和社区的支持程度。
国际特赦组织的慈善商店
这些运营慈善商店的机构除了招募大量志愿者游说潜在捐赠者,还招募了部分志愿者对募集的二手物品进行挑选、清洗、熨烫等。这些二手的物品会被重新贴上标签和价格向市面销售。在距离我住处不远的一个停车场,靠近垃圾箱放置有几个硕大的鞋、衣服捐赠箱,这些捐赠箱由不同的NGO设立,每个捐赠箱上面贴满了NGO的姓名,捐赠者可以向自己喜欢的组织进行捐赠。
在停车场旁的捐赠回收箱
当然,慈善商店里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使用过的二手物品,走访中我也发现很多慈善商店的产品是其它大型超市的转赠,如部分NGO将筹款的目标瞄准不同的超市,超市也乐意将部分商品转赠给NGO进行销售,这也是为什么慈善超市中能有很多商品以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进行销售的原因。
有一次,玛格教授问我对这些慈善超市的感受,我说很好,慈善超市商品价格便宜,这让很多穷人有机会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玛格告诉我,光顾慈善超市的人,不仅仅是穷人,包括她本人也经常爱去光顾慈善超市,玛格的丈夫皮特(Petter)认为慈善商店除了自己能够赚取利润外,他们提供廉价、货真价实的产品也让社区的居民受益,同时重复利用符合环保主义者的价值观。
当地社区居民注重环保大多用的小排量两厢车
玛格还告诉我,每周四她都会去当地的一家NGO慈善商店做志愿者,工作的任务就是做营业员,当然她是不会拿取报酬的,她说当地社区的居民如果想支持一些NGO的工作但是又不想进行资金捐赠的话,他们除了捐赠二手商品外,也可以去做整理、清洁和销售的志愿工作。
根据英国专门为慈善商店服务的慈善零售协会(Charity Retail Association)报告,截止2015年,慈善零售协会多达370个会员已经在英国境内已经开设慈善商店达8000家,多达213000名志愿者参与了这些慈善商店的志愿服务,这些慈善商店为NGO筹款贡献达到2.9亿英镑。
关注精神疾病的非政府组织MIND的慈善商店,张贴着募捐物资的告示
影响“无处不在”:岂止高校,何止社区
与中国大学高校内的教学与研究机构由政府资助和设立相比较,英国这边学术和教学机构与NGO有很深的渊源。例如,我所访问的中心是一个历史不是很悠久的中心,该机构在2007年由瑞典一亿万富翁子女捐赠启动资金设立。除了在机构设立前几年接收到以该富翁命名的基金会资助外,该机构每年也接受包括欧盟、OSF的支持与赞助。正是因为在资金上获得基金会的广泛支持,机构才有财力为我们这样的来自遥远地区的访问学人提供资金支持,每个月约克大学的财务部门会负担我们访问期间的基本食宿、外出访问的费用。
国际特赦组织为NGO编写的人权教材
NGO在英国高校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接受基金会的广泛赞助与支持,很多学术机构、甚至高校本身也将自己定位在NGO的一部分。与中国近些年进行的教育产业化改革趋势相比较,英国当地的高校更加注重学校的非营利性质和公共服务特质,而不像中国高校近年来一直通过扩招,吸收生源、占地扩张和收取昂贵的学费维持学校运营。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高校与NGO有广泛的合作。每周的学校内部的公开课和讲座基本都会邀请一些NGO的实践者进行演讲,而有的NGO则把这些演讲当作推广机构项目和进行公共筹资的一种机会。
在教材的使用上,英国学校内的教学甚至可以选用NGO组织编写的报告做教学案例参考。例如玛格教授在退休前除了主持中心的全球教育与公民教育教学外,她还应国际特赦组织的邀请,参与了国际特赦组织编写的针对中小学生人权教育教材。除此之外,她还为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编写了人权教材,这些教材被广泛介绍到英国、罗马尼亚的中小学用于人权教学。
国际特赦组织为学校编写的人权教材
约克的NGO除了在学校里有着广泛影响力,在社区里也是一样。
我住的地方有不少可供居民散步用的草场,包括远一点的赛马场内都设立了很多特殊的垃圾桶,这些垃圾桶专门为宠物设置,遛狗的主人在遇到宠物拉便的时候,狗主人可以利用NGO提供的塑料袋将狗粪放置在垃圾桶内,垃圾箱上还专门标注了宠物的标识,并注明“做一个负责任的狗主人”。居民在散步的时候总会看到这些公益广告。NGO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连处理宠物粪便的服务都做得如此精细,这让我不得不对英国的NGO的社会服务功能之强大感到赞叹。
社区中专门为收集动物粪便设立的垃圾箱
在离开约克前,我再去约克市中心的大教堂去观光。约克大教堂由于建筑结构极其复杂并且发生过火灾,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修理。而挂在教堂外提醒路人注意安全的横幅上则表明了,为这次维修提供支持的机构是约克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这笔款项是来自NGO,不是约克当地政府。
约克大教堂
只要在英国,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NGO对人们生活、教育的影响。
(本文作者系独立撰稿人)
※ 本文为NGOCN原创投稿,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刘芝怡,图片来源作者。如需转载,请在NGOCN官方微信(ID:ngocn02)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到editor@ngocn.net获取授权。媒体合作请联系yanggc@ngo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