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准备成立公益机构的人士来说,理事会的建立是件头疼的事。是找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帮忙”的模式好?还是找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仁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进退”的模式好?对于已经成立了公益机构的人士来说,怎样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又是一件头疼的事。“橡皮图章”式理事会好?还是“婆婆”型理事会好?
为解答上述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和分享,8月30日,中国发展简报举办了《公益组织如何有效建立和运行理事会》工作坊,以提高参与者对公益机构理事会的运作和管理方面的认知和能力,有近20人参加了工作坊并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工作坊主讲人刘忠亮是中国发展简报/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兼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NGO 领导与管理”客座教授 ,有多次成功设立和运行公益机构理事会的经验。
刘老师一开场就给在座小伙伴们抛出了三个问题:
小伙伴们分成两组,热烈讨论起来。
20分钟以后,两组小伙伴都对以上问题有了探索性的认知。
随后,刘老师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理事会的利弊以及不同理事会成员的利弊。
不同类型理事会的利弊
不同理事会成员构成的利弊
为了让小伙伴们对理事会的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刘老师从概念上解析了战略型理事会的构成要素,并对理事的责任与义务也进行了逐条讲解。让大家通过本次工作坊对于理事会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