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实习记者 陈鑫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几家单位共同发表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去年中国全社会的慈善资源总量估计达到1981亿元,较2013年增长33.5%。慈善资源总量由三大主体组成,包括:社会捐赠总量1046亿元、全国志愿者服务小时折算价值539.9亿元,以及彩票公益金的公益使用量399亿元。
6月12日发表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下称《蓝皮书》)指出,从社会捐赠总量的去向分析,慈善会系统和基金会系统始终处于承接中国社会捐赠的主导地位。两大系统加总约占中国慈善捐赠资源接受量的80%。其中,由基金会系统接受慈善款物的捐赠总额,预估达到420亿元;而对慈善会系统的捐赠款物总额预估达到426亿元。此外,民政系统接受的社会捐赠款物约为82.26亿元,红十字会系统则有26.43亿元,其他机构共接受约91.7亿元。
从捐赠源头看,民营企业在去年继续领衔“慈善捐赠脊梁”的角色。无论是国企或是民企,其捐赠行为都已逐步进入“理性捐赠”状态,并以组织化、捐赠委托或直接捐赠等三种不同的路径持续发展。
除了社会捐赠总量,《2015慈善蓝皮书》还采纳了与国际接轨的标准,首次针对全国志愿服务的总体量及志愿者的服务价值数据进行估算。
去年,全国志愿者总人数约1.091亿人次,合计志愿服务时间达14.8亿个小时,折算价值约为535.9亿元。去年,志愿者服务总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与2013持平,仍为约8%,但全体志愿者的捐赠时间及折算价值,却比2013年提高了30%。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60万个,比2013年度增长了9.7%。
未来慈善新重点:彩票公益金
根据《蓝皮书》,2014年,中国筹集的彩票公益金首次超过千亿元大关。去年,全国共筹集彩票公益金1040亿元。其中,福利彩票公益金为586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为454亿元。
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总量双双达到千亿元层级,且还在不断上升。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慈善蓝皮书》主编杨团特别强调,“两个千亿元”引人关注,尤其是彩票公益金,“这个1000亿如何使用,将成为中国公益的新重点”。
中国的《彩票管理条例》在2009年5月出台时,便明确强调了国家彩票的公益使命。但是,应该如何发挥彩票公益金的社会引导作用,为社会治理增加活力?
2014年10月,民政部曾发布《关于民政部门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尝试使用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服务。民政部正在规划,要在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服务机制。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工场协力中心”总干事徐启智认为,政府预算以外的福利彩票基金,可以作为社会治理创新和政府职能转移的一个很好切入点。
《社会福利》杂志副主编、《蓝皮书》作者之一宋宗和建议,要想更多地推进以彩票公益金购买社会服务,慈善组织就应对资金的投入和产生的效益进行更精准的折算,给出更明确的社会贡献值。
在2006年财政部所发布的《关于调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彩票公益金的收入,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1:1的比例分配。其中,由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则由社保基金按60%、专项公益金按30%、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各5%的比例进行分配。
至于由地方留成的彩票公益金,则由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与民政部门、体育部门会商研究分配原则。宋宗和认为,在中央层级,彩票公益金仍有确定的分配比例;但在地方层级的使用上,彩票公益金的去向却显得模糊。
杨团认为,彩票公益金的体量巨大,非常重要,但是“怎幺使用?谁来使用?政府和民间一起使用吗?如果政府使用,需要民间的监督机制吗?”等问题,目前仍待破解。
网络社团活跃 公益进入“2.0”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社会功能的强化,大量未登记注册的非法人社团,目前也通过互联网活跃在慈善公益事业领域。今年发布的《蓝皮书》,也首度针对未正式登记注册的“非法人社团”进行统计和估算,并推测总量约达到2630万个。
其中,已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20万至30万个;挂靠在基金会下的公益项目或公益基金约有1.5万个;未注册也未备案的社会自组织体有600万个,另有网络社团约2000万个。
“我们想要强调的是,中国的社会组织,并非只有登记注册的20万个。”杨团说。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工场协力中心”总干事徐启智认为,在把中国志愿者的服务贡献度与国际接轨,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之后,下一步可以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志愿者组织、社工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害社会治理层面,还能扮演什幺角色。
《蓝皮书》认为,在传统公益实践中,常倡导公众“学雷锋”、做好事;但对于“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而言,公益参与者不再具有传统的“自我道德优势”。公益更接近于“一种自我实现的生命体验,一种赋予快乐的方式”。
对于创新性的公益活动而言,新鲜感、刺激感、随时随地能够参与的可及性,以及刺激公众对参与其中的渴求感,皆成为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而网络社团又是创新性公益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其在公益事业中的影响潜力,从去年的“冰桶挑战”风靡过程中即可见一斑。
2014年8月,以“瓷娃娃”为代表的一批民间组织,在中国接续了国际上呼吁关爱“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战”公益项目,在互联网上引发巨大影响。
通过慈善营销与社交媒体携手共舞,当时该话题在一周之内的阅读人次便达45亿人,募集善款达800多万元。
《蓝皮书》认为,“冰桶挑战”是中国公益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慈善公益的传播、实践和资源筹募方式由此进入了“2.0时代”。而随着公益活动逐渐内化于生活,狭义的慈善活动正转化为广义的公益实践,实践的形式和关注的主题,更由狭义的扶贫济弱,逐漸延伸至社区服务、时间捐赠、公益众筹、关注雾霾、关怀罕见病等多元化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