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生态一带一路”与联合国环境署《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大力支持,搭建起了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来自全国政协、民革中央、环保部等国家相关单位领导以及国内外专家代表就相关话题展开积极对话。
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组织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联合国环境署《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执行秘书布拉尼·钱伯斯,中国绿发会负责人谢伯阳等出席了研讨会。
2013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一带一路”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得以不断推进和深化,同时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受到各方关注。如何保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如何确保“一带一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共同贯彻,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话题。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作为联合国的框架公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搭建起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目前该公约组织拥有124个成员国,中国政府在90年代就与CMS签署了《保护白鹤备忘录》,并展开了多项国际合作。CMS执行秘书布拉尼·钱伯斯在会上详细阐述了公约内涵。他高度赞扬了中国在物种保护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介绍了CMS在中国取得的进展,同时殷切期望中国代表团能参加CMS明年举办的缔约方大会。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包括大量迁徙物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迁徙物种的栖息地正在大量丧失,珍稀物种数量也在急剧减少。根据2015年7月公布的《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我国提前完成了多个千年发展目标,唯一未达标的一项是“到2010年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该任务是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核心,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
会上,中国绿发会“中华保护地”的专家和代表以迁徙物种为例,详细汇报了其建设实践与经验。为推进中华保护地建设,中国绿发会还制定了《“中华保护地”纲要》和《“中华保护地”申报管理办法》,对于快速、有效、动态地跟进生物多样性现状,推进相关保护工作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黄昂瑾 通讯员 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