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河边实验随笔:向规划志愿者致敬

 

张萍  勐腊小云助贫执行干事长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硕士

 

       2015年5月至9月间,来自全国多地从事建筑设计、项目规划、热带生计发展的10名志愿者分五批来到勐伴镇河边村开展实地测绘和调研,现在有关成果经整理初步形成了《建设山河秀美的贫困瑶寨河边村——云南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贫困综合治理规划》。感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感谢来自全国专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以下是五批志愿者志愿服务过程记录,在此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

  

规划前后

 

      2015年5月3日第一批河边瑶寨规划志愿者在发出邀请的第三天即已到达,志愿者们到达小云助贫中心的当天下午,李小云教授就向他们讲解了村寨规划理念,规划中要充分利用村民现有资源保持村寨原有生态,并要求根据村民诉求与当地村民们共同规划村寨,力争做到村民参与式的优质资源下移,而不是简单的物质施舍,让村民之间在共建发展村寨中,自发形成有意识地改造自我,管理自我,互帮互助的正能量,而不是靠、等、要的恶性行为的滋生。

  第二天,李老师带志愿者们开始奔赴调研基地——勐伴镇河边村,经过崎岖山路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们在村民们的协助下,正式开展了对村寨景观、住房、道路方面的摸底调研工作。

  在对村寨规划和建设中,借助村寨现有自然资源优势、民风民俗优势,小云助贫团队要求志愿者们坚持两“不”原则:不改变自然及人类居住的天然联系;不造成对天然景观的改变,希望将现代居住生活要素融入传统和自然中,突出功能。与此同时,小云助贫团队也十分期待志愿者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道路建设、排水建设、垃圾处理等公共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一致;并要求居住设计专家考虑三种不低于90平方米面积大小的宜居建设方案,更多地使用本地以木质为主的材料,强调低碳建设,色调与自然景观和瑶族民风相一致。

        就这样第一批规划志愿者基于实地调研用4天的时间规划出了瑶寨河边村第一幅美丽画卷。而小云助贫团队也开始了公益、政府跨界合作的公益创新探索之旅。在之后的3—5年他们将携手挑战现实和理想之间究竟有多长,看看能不能让穷人也有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只为有钱人建造他们休闲放松的精神乐园!

  

第一批志愿者

       2015年5月16日来自深圳理性城市·中国·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中方合伙人、景观建筑师、项目负责人共三名专业志愿者将在第一批志愿者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抵达小云助贫中心工作室的当晚李老师就引导志愿者明确了工作任务:1、完成村落整体布局的规划2、设计住宅整体布局规划、住宅结构设计、人居环境景观规划、生产、生计系统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争取完成五大系统的规划。3、细化各规划系统,提出实施方案及预算。围绕这些任务,专业志愿者们首先了解了第一批规划完成情况和需要补充内容,直到晚上10:30筹备工作才完成。

       2015年5月17日李老师带着志愿者们深入贫困瑶寨河边村全面了解了村寨整体布局,弄清了村寨与自然保护区的界线,并要求志愿者们在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的有关规定,与村干部沟通将接近保护区雨林的农户迁移出来,把村寨规划成河南、河北相对新的村落格局。

       第三天鉴于河边村所处位置为临近自然保护区的敏感区域,为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实现原生态恢复,同时保持村落布局与周边山、水、林和谐共存的自然景观村落。为此,在村寨布局规划前,志愿者们不仅搜集了村民居住界线的意见,还在勐腊县扶贫办有关部门领导的帮助下与县自然保护所所长见面了解了现有自然保护区规章制度,并取得了所长的建议和意见。基于以上工作才初步形成了河边村村寨河南、河北布局规划图。   

 

第二、三批志愿者

       第四天开始,志愿者们通过查阅先前志愿者就河边村的基线调研报告及三天的实际摸底考察,将结合各自专业技能分类规划。景观建筑师主要负责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及住宅结构设计,景观规划部分志愿者在尊重当地的台地地形与景观特色,在保留村庄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开放空间的基础上以“一轴一带”为重点进行规划;住宅结构设计部分,志愿者主要考虑从根本上解决河边村盲目低水平建设住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住宅建设粗糙、四周无窗、室内昏暗、建筑缝隙过大,透风防雨性差等问题。住宅结构设计中将融合现代元素,本着“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重新设计居住格局,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深圳理性城市·中国项目,项目负责人主要围绕村内水、电、路做基础设施部分的规划,包括对村寨村公所、幼儿园、瑶寨文化博物馆、五保居、公厕、垃圾处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道路规划本着减少出行困难的原则,村内道路规划为村内主要干道、次级道路、宅间路及人行通道,基于当地废弃木料较多,人行便道将采用当地木料为主建设;结合当地给水水源为山泉水和村内无污水排放设施、无雨水收集系统的现状,及根据村民供电需求,规划了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排水系统方案、电力电信工程。另一名志愿者根据李老师理念,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本着对河边村生计、生产系统综合提升和改造的原则,和李老师一起做了六个方面的规划:生态型木瓜、香蕉种植园区建设、冬季作物种植带、建设规模化冬瓜猪饲养、肉类鸡和蛋类鸡饲养体系、建设黑心树新炭林园、挖掘瑶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建立电商为基础的市场系统的建设。

       2015年5月23日,经过一周的实地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如期完成了规划,当天李小云教授致谢各位志愿者:为公益志愿者赞!瑶寨的美景留在了他们的图画里,你们用心给侵蚀的焦土海上了绿色!就如同第一批志愿者一样,第二批志愿者们同样在这个大转型时代的交响曲上落下了新的和谐音符!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巨大的凝聚力量!感谢友成志愿者计划的远见和支持!河边瑶民铭记大家!你们都将是我们的发展伙伴,再回来看看你们的图画成为现实!

       2015年6月21日-6月26日,为确保工作连贯性,快速、准确完成规划工作,小云助贫中心再次邀请2名第二批志愿者实地完成修规和规划预算工作。修规部分主要是基础设施部分道路、排水等系统的完善,预算部分主要是针对住房改造可能涉及到的材料成本投入。这两项工作大概用了一周时间才最终完成。

       2015年9月12日-15日,来自深圳市万泽集团汕头公司总工程师即第四批志愿者走进河边村实地考察做规划实施方案。他以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向河边发展工作队讲解了每一步规划实施方案包括规划实施时间节点、注意事项、工程建设预备材料、实施先后顺序等。讲解过程中,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对于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疑难点不断与工程师沟通,现在他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发挥集体能动性才能真正改变家乡的面貌,才能实现脱贫,也只有学到了过硬技术才能真正建设好家乡。看着村民们一步步成长,小云助贫团队也对未来工作的开展更加充满信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离梦想会越来越近。

第四批志愿者

       2015年10月,为挖掘瑶族文化,发扬、传承民族优质文化,小云助贫中心在规划中设计了一个小型的瑶族民族文化展览室,其旨是通过支持河边村村民恢复瑶族服饰、民族工艺品的生产以及对瑶族歌舞、音乐等的挖掘保护一系列的工作。为全面规划、实施好此项工作,第五批志愿者(分别是来自中文联的杨老师和清华大学培训中心的郑老师)前往河边村老寨高桥用4天的志愿服务时间较为全面的追溯了村寨发展史,途中体验了最美原生态舌尖上的美食,亲眼目睹了碧蓝天空下如画卷般的自然风光。

 

 

第五批志愿者

      【追溯河边村寨发展史之启程篇】

       为更好的追溯河边村寨发展史,探寻过往的足迹,志愿者建议先去老寨高桥拍摄录影,为此,启程的前一天我就带着志愿者们直接入住了村民家,和村民同吃同住,这样便于志愿者们更直观的了解村民日常作息,民俗文化。

       出发前一天和村民大概了解了村寨发展史,据村民介绍老寨高桥山路崎岖、险峻、海拔高,无法引水入村,出行不便,雨季出行存在多处安全隐患,后来因地理环境所迫,村民只好另择新址,重建村寨,于是从1988年开始老寨高桥村民陆陆续续搬迁至现居地,重新成立了一个新寨,就是现在的“河边村”,村民说现在老寨原址空旷地基已恢复种植甘蔗、山谷等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基本看不到原来的住宅痕迹了。

       对河边村寨发展脉络有了初步印象后,下一步我们将实地考察,拍摄录影,尽力还原最真实的河边发展史。

       启程当天,我们就约定早上7点集合出发,三个村民将骑摩托载我们去老寨探寻过往的足迹。正当我们准备出发时村民阻止我们说老寨海拔高,这个时间点雾多,路面易打滑不宜行程,要等到太阳出来,云雾散开才可出发。就这样为安全起见,我们一直等到十点才出发,一路上内心复杂,激动中夹杂着忐忑,这种穿越时空式的探寻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一路上我们就像“风”一样的男人、女人行驶在时而45坡度、时而几近90坡度,时而窄如肩宽的山路上,那样的刺激又欢乐,有几时,当路边的杂草毫不客气的触碰我躯体时,我很想披头散发高歌一曲“头发甩甩,大步地行驶”。在窄间小路行驶约一小时,我们的“方向盘“说:前面就是老寨,但路面杂草丛生,摩托车无法行驶进入,需要徒步一段路。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故乡》里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此情此景,我想说:“世上本有路,无人走了,也便没了路。”

 

     【追溯河边村寨发展史之饮水思源篇】

       大约行驶2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老寨高桥,到达目的地的第一件事当然是饮水思源了,更何况出发前就听村民讲过他们另择新居的主要原因就是引水困难,这让我们有足够多的好奇心去探寻水源。但是走到二十多年前的水井旁何其容易,从我们所在位置往下几近90坡度走200米左右才能看到那口养育河边村民多年的水井,探寻水源途中,陪同的村民在前面一边砍掉杂草一边负责给我们引路,我们走在后面,山坡实在太陡,那一刻我们貌似滑冰专业水手,一路滑一路拉住路边的杂草把控速度,才最终达到目的地。走到水井旁我原以为大家会欢呼雀跃,但我们都没有,看到水井和周边衬托的环境那一刻,让我回想起一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见水井旁有南腊河流经,所以我管这口井为“南腊井“。为避免树叶堆积影响水质,井口用石棉网盖着,上面落满了树叶,这时村民掰开石棉网,当看到清澈见底的水如南腊明珠般静静流淌的那一刻,我已然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尝,带队的村民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立即采一小片芭蕉叶于我~待我喝够够。

第五批志愿者

     【追溯河边村寨发展史之美景篇】

       饮水思源后我们沿原路返回,也是一路使劲拉住路旁的杂草大跨步往上爬。下一步我们将前往高桥住宅基地,行驶了大概10分钟,蔚蓝天空下一望无垠的甘蔗林和山谷引入我们的眼帘,这里海拔高,空气比现居地清爽怡人,凉风徐徐吹来很快吹走了我们的疲惫。老寨中央长着4、5棵大青树,树径足有3、4米宽,可谓是百年老树,这时陪同的村民爬到树上似乎在找寻童年玩耍的足迹。

     【追溯河边村寨发展史之舌尖上的美食】

       饮了河边水,看了河边景,中午和村民们在原始森林里就地取材烹饪最原生态菜肴,有野生芭蕉花、野生小河虾、包烧小河鱼、蕨菜清汤、瑶味杂菜汤……大家围坐在一起不亦乐乎!我想说,此刻您是否调起味蕾上的故乡,味蕾上的童年,味蕾上一去不复返的过往和那些曾经在味蕾上绽放的爱。

 

       谨此致参与河边村贫困综合治理规划志愿者们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您们无私奉献专业知识服务于中国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体,待规划落地实施建成时,还请您们常回家看看。

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云助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致敬  致敬词条  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  河边  河边词条  随笔  随笔词条  实验  实验词条  
公益

 厦大性骚扰处理结果令人失望

“厦大对吴春明撤销教师资格,但没有给予行政开除。这意味着,在厦大根基深厚,上有学术耆宿导师,下有一众学生在历史系担任教职的吴某,也许仍然可以间接地控制学术资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