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转型,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治理贫困的战略重点。2011年以来新的扶贫开发纲要颁布实施和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使我国扶贫政策进入以确保全面小康为主要目标的精准扶贫新阶段。
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扶真贫、真扶贫”,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将扶贫政策和措施下沉到村到户,通过对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从而拔出“穷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本文旨在梳理2013年以来精准扶贫政策的进展,阐述政策的执行情况。
全国各地政策落实进程
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起应有的责任,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等多个部门发文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大力促进精准扶贫。2017年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3月,财政部发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甘肃:创新型金融扶贫
甘肃省于2015年6月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形成了“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这一揽子方案包括了金融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电商扶贫、交通扶贫等含金量很高的切实举措。尤其是在金融扶贫方面,甘肃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攻坚行动,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信贷产品、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与创新,为精准扶贫提供金融支撑。
甘肃省财政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并于2015年7月启动实施。通过利用各种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扶贫产品、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互联网金融与扶贫开发的深度融合、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破解了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探索走出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政府责任联动”的金融扶贫新路子。
2016年7月,甘肃省被国务院督查组评为“全国金融扶贫的先进典型”。
山西:集约型产业扶贫
山西省是精准扶贫重点省份之一,在进程中开展了引黄灌溉二期工程、平等教育、产业扶贫、培训就业扶贫、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改善等行动。
同时山西省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如“百企千村”项目,产业扶贫开发工程通过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14户山西省属国有企业成立产业扶贫公司40个,确定规划实施项目达到58个,投资总额220亿元。省内民营企业实施项目180多个,建设内容覆盖多个领域。
以中药材为例,山西省是全国中药材大省,但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制剂的发展均粗放落后。近几年,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公司+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投资5.5亿在平顺县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帮助中药种植户增产增收。2015年,仅中药材种植一项,平顺县农民年人均增收1533元。
陕西:联合发展型扶贫
陕西省国家片区县有43个,数量排在全国第4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与贵州并列排在全国第2位,是我国扶贫工作的大省。陕西省政府通过开展异地搬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各方面扶贫工程进行扶贫攻坚。
2017年7月,陕西省工商局、省扶贫办、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组织引导全省个体私营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突出产业帮扶,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陕西省个体私营企业以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同个体私营企业合作创办经济组织,吸引农户就业,带动创业,对农户进行培训,以分红方式增加农户收入,惠及贫困群众。
河北:特色型产业扶贫
河北省在扶贫推进过程中进行了四项具体实践,包括区域化布局、精准化推进、园区化发展、龙头化带动。河北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选取发展前景好、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目前,全省各级扶贫龙头企业达2.1万家、农民合作社达10.1万家,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率达到50%。
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北省政府合作开展“河北省股份合作制经济试点项目”。2015年,富岗公司以扶贫资金入股经营模式直接把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到富岗公司,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苹果种植,在产权、责任、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对于技术进行把关。在苹果收货后由富岗公司按照统一的质量以高于市场价50%以上收购并进行销售。
通过这种模式,贫困户不仅可以获得分红,还可以解决在产业发展上的难题,实现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自2015年以来,县扶贫办累计向富岗公司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71.6万元,该公司带动界子口、云大沟、张北洼等13个贫困村的1202户、2896名贫困群众,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左右,实现稳定脱贫。
湖北:体系型组合扶贫
湖北省是扶贫工作的大省。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1+N+M”的政策体系,构建脱贫攻坚硬支撑。“1”即省委、省政府《决定》;“N”即贫困县约束、帮扶、考核、退出、激励脱贫、扶贫责任制、精神支撑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M”即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职业教育、产业扶贫、社保兜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关爱扶贫等精准扶持系列措施。
咸宁市通山县板桥村是产业扶贫政策的一个成功案例。该村有1700余村民,人均拥有山林两亩以上,2015年该村引进湖北天宇公司,通过山地二次流转,集中3000余亩山林连片地发展油茶,形成“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的新模式。目前,通山县新发展油茶9万亩,已建成万亩油茶基地两处、千亩油茶基地12处,建成5000亩茶叶示范基地1处,千亩楠竹、千亩杉木速丰林、千亩香榧等连片示范基地多处。
湖南省全省贫困人口在2010年高居全国第三位,为了助推精准扶贫,湖南通过“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档、省市县乡村信息平台共建共享”。
在行业配套政策方面,湖南省省直部门正在抓紧推进17个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出台,包括安全饮水、农村道路、农网改造、信息网络、文化建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医疗保障、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万企帮万村、科技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生态保护共17项措施。
在电商扶贫方面,以株洲市为例,株洲市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积极对接社会扶贫网,已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近亿元。同时,株洲市通过“股权”“债权”投资方式,融资30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发展产业。株洲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大力支持炎陵县、茶陵县投资旅游开发和农业产业项目,已投放资金3亿余元。
云南:复合型金融扶贫
云南有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特殊省情。为落实精准扶贫,云南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订到村到户扶贫攻坚计划,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金融支持到村到户等工程,与此同时,采取发展教育脱贫、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等一系列复合政策措施。
云南省依托原有产业,鼓励搬迁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会泽县者海镇的金融扶贫政策为例,该镇在安置小区内规划建设养殖小区1个,建设畜厩66间、沤肥池66个,用于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同时贫困户可向银行申请金融精准扶持贷款1万—5万元,入股村党总支书记创办的恒荣养殖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扶贫投资协议,在养殖小区进行养殖或在水果基地进行水果种植,由村党总支统一托管。公司分季或分年按不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利息支付给投资贫困户,并按入股资金的3%以上进行分红。贫困户贷款5万元,每年最低可得到4000元的保底红利。公司负责对贫困户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待贫困户掌握了一门种养殖技术后,再把养殖小区或水果基地交还贫困户自己进行管理。
青海:综合型旅游扶贫
青海省是我国西北欠发达地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为解决贫困问题,青海省通过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园、旅游扶贫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从2016年开始,青海省开展了“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建立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关系,运用企业的自身优势帮扶贫困人口。青海粤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共和县哈尔干村及治亥村签订产业帮扶合同,企业整合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枸杞种植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西宁市采取以电商帮扶为主,公益捐赠为辅的扶贫方式,民企公益捐赠40.9万元,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07人,各类技能培训351人次,各类产业、项目投资金额1.1亿元。
青海省还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各地区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实施了一批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了53个村的旅游扶贫试点,通过引导贫困户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办农(牧)家乐、经营乡村旅馆等形式带动创业、促进就业,先后带动了全省4900多户近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青岛:因地制宜型产业链扶贫
青岛市编制了27个专项实施方案,形成了青岛市“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从15年开始,市财政将扶贫资金增加到1.3亿元,区市配套2000多万元并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开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及小额信贷等。
青岛市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青岛有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企业2700多家,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下,贫困户深入到各个产业中,形成了蔬菜、果品、花生、生猪、肉兔、粉条、海产品等产业链扶贫模式。
以太阳能光伏企业昌盛日电为例,作为国内首创“棚上发电棚下种地”模式的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启动了产业扶贫项目,成立了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村民将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后,企业为移民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园区农业车间向产业工人转型。
附录1
附录2
全国各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纵览(点击此处即可查看)
附录3
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区域纵览
参考资料
1.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2016
2.甘肃:
程小旭,徐敏,徐颖,《银政合作 甘肃探索金融扶贫新路》,《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8855.html
程小旭,徐敏,《甘肃金融扶贫:扶志、扶智、扶贫相结合》,《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8951.html
3.山西:
曹英,刘雅卓,《“精准扶贫”的山西答卷》,《中国经济时报》,2016.09
http://jjsb.cet.com.cn/show_478683.html
曹英,胡祺,《双向互动 山西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8746.html
4.河北:
唐沙砂,《产业扶贫:河北脱贫攻坚主攻方向——访河北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魏存计》,《中国经济时报》,2016.12
http://jjsb.cet.com.cn/show_480858.html
唐沙砂,《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中国经济时报》,2016.12
http://jjsb.cet.com.cn/show_481166.html
唐沙砂,《织牢“保障网” 兜住民生底线》,《中国经济时报》,2016.12
http://jjsb.cet.com.cn/show_481222.html
5.青岛:
陈凌馨,《青岛精准扶贫打出组合拳》,《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9106.html
6.湖北:
魏昊星,《湖北: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9009.html
7.湖南:
王晓红,施娟,《湖南力推精准扶贫》,《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9073.html
8.云南:
李强,邓道勇,《云南扶贫: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8804.html
李强,《云南产业扶贫的会泽实践》,《中国经济时报》,2016.10
http://jjsb.cet.com.cn/show_478817.html
9.陕西:
程伟,《陕西省出台个体私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陕西日报》,2017.07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13/content_5210113.htm
《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
http://www.shaanxifpb.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29014472&chid=100203
10.青海
赵静,《青海:391家民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青海日报,2017.07.28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8/content_5213974.htm
11.《关于公布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的说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06.14
12.《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03.19
13.《关于公布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的说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