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泽君:
7月4日,<慈善与金融对话>公众号发表《徐永光:基金会不投资是不道德的!》。永光说:“我说慈善资源的浪费,慈善资源的无效使用是最不道德的。人家付出爱心拿出来的钱,你在那里实际上无效的使用。”
8月18日,溜达猫在<慈善与金融对话>公众号发表《基金会只存款不投资,恐怕不仅仅是不道德的,背后?》,结合银监会6月的30号通知,猜想基金会只存款不投资,连货币基金都不买,背后是否有什么名堂?
本公众号经授权,摘要发表溜达猫的以上文章。
某君看见师弟发来一条微信:“有利于把慈善资金从银行挤出来”,下面附了一条链接。某君一愣,打开看:
6月2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公款存款行为的通知》(银监发〔2017〕30号)。
这跟慈善资金有什么关系呢?基金会在银行存款难道也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6月28日,某君与徐师弟聊起银监会刚发的30号通知,说自己以前分析那么多的基金会为什么只存款不投资,只想到他们保守、无知,从没想到什么别的。徐师弟有点诧异:师兄不知道存款后面的猫腻吗?多少年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也许是在慈善行业呆的太久了,某君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
银监会30号通知第五条中的一段是:
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公款存款业务,不得向公款存放主体相关负责人员赠送现金、有价证券与实物等;不得通过安排公款存放主体相关负责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直接利益相关人员就业、升职,或向上述人员发放奖酬等方式进行利益输送。
溜达猫以前真的不知道,看起来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银行存款,背后还会有那么多名堂。看来这问题很普遍且很严重,要不然,也不至于让银监会大动干戈,专门为此发通知。
如果认真通读了该通知全文,你可能会说,它与基金会没有任何关系。确实,该通知开头就说了:“本通知所指公款是指财政专户资金、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资金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资金。“
但是,基金会就不存在银监会30号通知里说的那些情况吗?
所以,溜达猫提醒各位基金会的理事、监事、秘书长,千万注意:
1、 银监会和各级银监局在检查各银行吸收公款存款行为中是否有利益输送问题时,有可能把基金会的存款也一并检查了(有的部门或地方可能还把基金会财产误作为国有资产);
......
5、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作为社会爱心的受托人,不是为了应付谁的检查,基金会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溜达猫也不想说太多,把2016年《慈善与金融对话》公众里的一段话摘抄下来:
昨天,与一个资深的固定收益投资专家的师弟聊到慈善组织普遍的投资不作为。他忽然说,我们以为别人都是傻子的时候,其实可能是我们自己傻。他举了一个企业10个亿存银行的例子......
我立马辩解,慈善组织的负责人绝不会有这种坏心眼,他们的投资不作为是因为恐惧,因为无知,因为行业缺乏正常的氛围,因为......
说着说着,我停住了。动机能解释清楚吗?我们恐怕只能看行为,看结果。
银监会30号通知恰是对上面这一段的最好注解。
复杂的投资先不说,溜达猫请各位来看下面这张简单的表:
1000万元投资于银行存款与货币基金的收益对比
货币基金通常被看作“现金等价物”,而其目前的收益率是活期存款的12倍,是一年期存款的2倍。
如果一家基金会只存款不投资,将几百万、几千万、乃至几个亿资金都存在银行(甚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活期存款),仅仅与购买货币基金相比,基金会因此蒙受的损失(也相当于银行因此获得的收益)有多大?上面那张简单的表算的一清二楚。
实际上,只有存款、连货币基金都不买的基金会似乎并不罕见。溜达猫很难理解你们人类、尤其是干公益的人。但无论如何,恐怕这不能仅仅以“保守“或”懒惰”来解释,也不是骂一句“不道德”就可以轻轻飘过。
也许、大概、可能、说不定,
存款背后是不是存在着利益输送?
各位自己想吧。
后记:
徐永光大声说:基金会不投资是不道德的!
我们认为,溜达猫对基金会动机的猜测是言重了。
幸亏“周筱赟”等人不像溜达猫那么专业,如果让他们盯上了基金会投资不作为问题,看看秘书长们再怎么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