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咋办?

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现实策略

       纵观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专业人才培育是关键一环,也一直是个重点和难点。社会工作教育界一直努力做着尝试和革新,但这一难题尚未得到有效的破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总结反思和行动规划。

       当前社会工作正处在超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出现了非理性的爆发式增长,但整体现状是速度过快而质量欠佳。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人才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社会工作的发展亟需一批具有社工价值理念、深知本土社情、掌握专业方法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现状,我们需要找寻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多元路径,多元方式并用,不宜拘泥于一点。

       一是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的深入肌理的改革创新。虽然社会工作教育界和教师们还进行着尝试,但似乎还远远不够。而且,这一改革应首先从专业教学管理人员、一线社工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开始,尤其是一线社工教师,这或许将决定着未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基本形态和模样。社会工作教育教学应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中国本土文化这一核心,真正增强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实践性,让社会工作知识与实践场景、切身体验深度链接,尤其有意识地让本土实践困境和智慧反作用于已有知识并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首先进行铺下身子的用心实践并将其为教学所用,所以建议充分考虑建立社会工作教师专业实践基地并确保其常态运作、持续发力。基于持续、深入实践的实务研究和学术研究才是当前社会工作研究所急需的(而非通篇下来让人难以理解的、充满着过于生硬且文绉绉的、沉寂在图书馆而无法走进实践者的“文字堆积物”)。基于实践的带有泥土芳香的知识、经验和理论才是当前社会工作教育教学所亟需的,而非教师还未理解、体悟时,刻板地传授给学生们。那或许就不是传道、授业、解惑了,而是传书、授书、制惑了。或许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走进社会工作的世界。

       二是有规划、有目标地开展有层次、有深度、有品质和有持续性的社会工作培训班和能力建设课程,积极推动传统社会服务工作者的更新换代,并鼓励他们从本土的工作方法体系中找寻社会工作元素甚至发展为本土社会工作智慧。中国的社会服务没能与经济发展同时起步,因此耽误很多年,从业者的服务理念、工作方法存在较大滞后。在当前社会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应遵循问题为本和需求导向的基本原则,从现实出发,开辟和推进现岗转化提升的路径。这就需要系列、持续、有效、专业的能力建设。对于具有一定甚至丰富经验的社会服务从业者的能力建设具有高于普通教育的难度,这就需要有较好经验的培训师资加以保障。这样的培训也需要培训者以同行者、陪伴者、分享者的心态和姿态加以推进,并尝试在与学员的互动中增长自身的盲点和经验,教学相长。同时,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方法,引导参与者的积极思考、互动讨论、共学研讨,协助梳理原有服务体系的可取之处、有效方法并加以文本呈现,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往往能够产生不少化学反应,发现有价值的成果。

       三是包容并开放性地看待有心、有潜质的非社工专业背景的相关人士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学习和发展。适度的人才流动和长时间跨行追寻职业发展已经是当前人力资源领域和人才发展的一种现象。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能够遇到非专业背景,但进过自身努力学习和实践,能够将社会服务做的有理念、有创新、有专业性的同仁,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如若有其他不合理想法、非专业但冒充专业、鱼目混珠者进入,想必同仁们都不会视而不见。社会工作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而这良好的环境则需要每个同仁和机构的努力打造和精心呵护。

       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真心愿意委身这个事业,并且有人文情怀、有社工理念、懂本土社情、会有效方法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拥有了这些真正的人才,这个专业、职业、行业、事业才有望,而且他们亦需要有尊严的职业保障,让他们潜心、用心、安心地服务有需要的人尤其边缘人群、困难人群和弱势人群,构筑社会力量、守住社会底线、参与社会治理,让社会更有温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词条  供不应求  供不应求词条  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