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正确把握社会工作服务的“三观”

 

       在提供服务中,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其社工应把握正确的“资源观”“政策观”和“系统观”,那如何正确把握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介绍,可供广大读者借鉴。

       所谓“资源观”,指的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其社工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应树立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的意识和观念,善于充分发掘、培育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组织等各类社会资源,更加有效地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但实践中,笔者通过对一线社会工作服务的评估发现,年轻的社工大多非常重视服务对象外在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却经常忽略服务对象自身及其家庭的资源。比如在个案服务中普遍重视为案主争取外部支持,但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动和利用案主自身及家庭资源来设计和实施服务,也不善于让案主参与社会资源链接的过程和服务设计、服务实施等活动,使社工服务过于强势和主动,而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力和资源未得以充分发挥。

       为何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年轻的社工尚缺少良好的社会工作资源观。良好的社会资源观应包括这几方面:

1:

       一是社会资源需要发掘,社工应在服务中具有资源的发掘意识。

       许多社会资源都具有隐蔽性和分散性,需要社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摸底,因此发掘的过程是社工系统地调研、评估和了解社会资源的过程。

2:

       二是社会资源需要培育,社工应在服务中具有资源的培育意识。

       社会资源一般都是掌握在不同个体和组织等主体手中。由于掌握社会资源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他们对社会工作和社工的认知度、熟悉度和信任度现阶段仍处于不高的状况,因此社工需要一定的时间让更多掌握社会资源的主体加以熟悉和信任,这其实是资源培育的过程。

3:

       三是社会资源需要链接,社工应在服务中具有资源链接意识。

       相对服务对象个体而言,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往往不仅有限,且资源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加之缺少第三方,服务对象仅靠自身较难获取社会的信任,因此社工可针对服务对象需求及其所处的环境资源状况,积极做好相应的社会资源链接服务,有效将服务对象需求和社会资源对接起来,以弥补服务对象在获取社会资源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

4:

       四是社会资源需要储备,社工服务中应具有储备意识。

       一方面, 服务对象对社会资源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点,而社会资源又具有相对的稀缺性,这会导致社工能提供的社会资源往往有限。所以,社工服务中应树立资源的储备意识,建立相应的社会资源储备,做好社会资源的开发和维系。

 

 

        所谓“政策观”,是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社工在开展专业服务时,应熟悉、了解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社会政策,并善于运用社会政策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这就要求社工必须具有极强的社会政策运用意识和能力。

        但现实中,社工往往存在重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而忽略社会政策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社工普遍缺少对社会政策的重视,在潜意识中并没有自觉地把社会政策的把握和运用纳入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部分机构和项目团队亦没有建立专门、系统的服务政策培训、督导机制,导致出现了服务长者的社工对涉及长者服务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服务妇儿的社工对涉及妇儿的社会政策不甚了解。总之,这样的结果就是,社工对涉及服务对象的政策不关心、不研究,也很少用。二是在专业服务实践中,部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工运用社会政策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由于社工对政策的了解和认知不够,部分社工服务中可能经常忽略社会政策带给服务对象的帮助和支持, 更倾向于寻找非正式资源帮助服务对象。社会政策具有保障性和托底性,相比非正式资源具有其特定的法定性和保障性优势。比如某些社工针对经济困难的服务对象,第一时间会热心地帮助其寻找各类非正式资源,却没有优先为其寻找低保、就业等政策资源支持,这不仅有可能降低服务成效,也可能导致有关政府部门和购买方不满。因为政策资源是政府彰显其服务职责的最有效工具,政府也希望作为第三方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工能充分倡导政策和促进社会成员利用好其所掌握的政策资源,以便扩大社会影响力。一旦社工只重视非正式资源的运用,就可能忽略了政策资源之于服务对象的重要作用,并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观”,就是要求社工重视社会政策之于服务对象的重要作用,并善于运用社会政策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生活处境。

 

 

       所谓“系统观”,就是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工在开展服务时, 应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 系统地看待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服务,并系统地实施社会工作服务

       服务对象是处在社会生态系统之中的一分子,服务对象和社会资源都会受社会生态系统影响制约,并依赖社会生态系统而生存发展,个体的问题和困境的产生、解决都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文化、法律、经济等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但现实中, 许多社工在个案服务中,往往采取一对一的会谈和辅导的方式提供服务,虽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情绪支持、心理辅导、精神慰藉、陪伴支持等服务,却并没有很好介入影响服务对象生存发展的文化、法律、社会关系等结构性社会环境因子,其服务并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服务的成效也不高。相反, 若能从“社工+”思维出发设计和实施服务的话,社工在开展个案服务时,就不再仅仅只采取一对一会谈和辅导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采取结构化的行动介入影响和制约服务对象的政策、文化、社会关系等因子,积极探索从多个层面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优化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社会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社工应积极拥抱“社工+”思维,在服务中保持“资源观”“政策观”“系统观”的三观原则, 做好服务项目的设计、推广和运营, 以便持续优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质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观  三观词条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词条  把握  把握词条  正确  正确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公益

 常坤:一个青年的公民实践(图)

[导读]28岁的常坤梦想把这里建成一个类似于美国青年活动中心的地方,“我想让我周围的邻居和父老乡亲、年轻学生都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大,多么广阔……”在临泉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