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罚国”的慈善募捐管理

       新加坡是一个“a fine place”,一个美好之地,同时也是一个罚款之地。新加坡的法律特点就是严密,事无巨细,乱丢垃圾,罚款10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随地吐痰,最高罚款1000新元;法律规定只要拥有15克海洛因或30克吗啡,一经查获,即视为贩毒,判处绞刑;作案时开枪的案犯一律判处绞刑;非法持有枪支者,判处监禁5到10年,或至少处以6下鞭刑。新加坡卫生规章规定,发现谁家有蚊子,第一次即可罚款50新元,最高罚款达1000新元或处三个月徒刑。

 

       对法律的执行也非常严格,即按照成文法,也按照案例法,没有案例,可以根据法官经验发落。而且还有英殖民地保留下来的鞭刑。法律的地位至高无上。

 

       法律的严苛与社会的宽松有时并不矛盾,就拿募捐领域来讲吧,总统的儿子王子文,个人可以为了5个慈善组织募款,而在7天内跨越7个大洲,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奔跑295公里,完成将近70万人民币的筹款。还有,新加坡还有“通过足球传达爱心”的慈善赛,一场也可以为慈善组织筹款50万元。也就是说,不论是个人还是各种机构,在新加坡都是可以募捐的,就让我们看看“罚国”的募捐法律吧。

 

新加坡前总统之子王子文

 

       在慈善领域,新加坡民间组织可以依据不同的法律注册,比如《社团法令》《互惠组织法》《合作社法》《慈善法》《公司法》,其中最重要的是1967年颁布的《社团法令》。新加坡社团注册局负责注册,虽然法律很严格,但注册却极简单,甚至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无需现场提交。但新加坡慈善组织需要社团法令和慈善法双重登记。慈善法对募捐都有严格的规定,还制定了商业机构开展慈善活动的操作细则,还有数目众多的辅助法则,慈善总监办公室是慈善募捐的主管部门,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新加坡民众对慈善团体的信任,并使善款得到有效的利用。

 

       按照慈善法令,信息公开必须向捐款人说明筹款的目的,保证实际用途与此相符,并做好记录备查,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基本上与上市公司的要求一致。

 

       即使是使用第三方公司进行募款,也必须向捐赠人公开信息。募捐的款项,不得超过每年筹款额的30%,对委托第三方筹款也明确,非万不得已不予鼓励。募捐时,也需要明确募捐额度,超过额度用于其他要向捐赠人作出说明。

 

新加坡

 

       新加坡有专门的慈善机构会计准则,不仅公开财务信息,还应向公众提供慈善合同、慈善活动计划、具体决策过程等非常详细的信息。相比之下,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办法》则体现出我国制度过于粗线条和框架性的特征。

 

       募捐也同样需要申请获得许可,许可权掌握在慈善委员会,委员会的决定不接受司法审查。对慈善组织募捐,并没有“公”的概念,但非常重视募捐中的商业因素,包括商业劝捐和募捐商业。

 

       新加坡慈善监管也向新加坡其他法律监管一样,法律严密而执行严格。由慈善总监、财政部、金融管理局和经济发展局合作开发了一套有利于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监管机制,称为“轻触式”低干涉监管,使得慈善组织容易注册,鼓励慈善组织发展,同时又有全面监管的机制。慈善总监又有慈善理事会制定各类指导准则和监管准则,并为慈善总监服务,慈善理事会的网站,可以查询各类募捐是否经过许可,而且还推出了手机短信服务。

 

李连杰

 

       新加坡慈善募捐还有两个特点,就是慈善组织的募捐活动,政府会按照募款的额度,给予一定配比(一般1-3倍)的政府拨款;而且为鼓励公众捐赠,个人捐赠还可以按照捐赠额度的2.5倍,进行税前抵扣。这些鼓励措施造就了新加坡慈善组织高度的公信力和民众的高度的捐赠热情。

 

       大家熟知的李连杰谈到他为什么选择加入新加坡籍时提到过,中国把基金会分成公募和非公募,而且限制不具备公募资格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使他当时对壹基金的发展充满困惑,他了解新加坡对公民个人开展募捐、商业公司开展募捐没有限制,只需要简单的申请就可以操作,然后的监管就是税务监管,这种方式保证了社会的活力。因此他才移民去做募捐实验。当然,我们也是姑且听之,但不得不承认,新加坡的募捐管理,严虽然严,但丝毫没有限制社会活力,应该说在华人圈的国度里,很有特色的。

 

       通过上述,我们了解了新加坡慈善募捐的法制情况。基本是法律严密,执行严格,系统监管,政策鼓励这四个方面,对我们的慈善及募捐监管很有借鉴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罚国”的慈善募捐管理  募捐  募捐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公益

 日本NGO的薪酬困局

日本NPO/NGO起源较早,但自明治维新以来其发展大不如欧美。直到1980年代末,受“福利国家危机论”的影响,日本政府才开始将部分无法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NPO/...(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