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84岁老人奔走10年将善行写进家谱,只因一次偶然......

   “女儿刚1岁零19天,我就为她办了扶贫月捐,等她懂事时,我会告诉她,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奉献,要奉献一辈子。”

 

   “爱心不要等到灾难来临才被激发,我们要把月捐化为自己的习惯,一直捐下去。”

 

       他们是孩子的父亲、中学生、退休老人……在八年前的海淀区甘东社区迎新会上,大家济济一堂,分享着爱。

 

       寒冬腊月,社区会议室里却分外暖和。76岁的胡明老人穿着西装、戴着黑帽子,精神奕奕地端坐在桌前,给眼前的男女老少讲着月捐。

 

       胡老退休前从事新闻出版和影视工作,担任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珍藏本等大部头著作的主编。退休后,他经常到社区老年大学教授国学及书画,在课堂上,他又给“学生”们讲起了自己的慈善观。

 

       1、如果爱心能够延续、传承该多好!

 

       胡老的慈善之路源于九年前的一个夜晚,北京晚报夹缝中的一则公益广告映入眼帘,他看了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了。

 

       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月捐,每月小额捐赠,在银行就可以办理?他在北京住了几十年,还是头一回听说。

 

   “每月捐10元,献点爱心还是可以办到的,这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天定要把它办好。”胡老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兴奋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2008年汶川地震,看着电视画面中不断攀升的捐款数字,胡老心想:“如果献爱心能够得到延续、永远传承下去多好。”

 

       月捐在国际上已有近60年历史,但国内起步比较晚。每月的小额捐赠,力量虽小,但胜在连绵不断,这些力量长年累月累积,便能持续帮到有需要的人。而在潜移默化中,助人也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已古稀之年的他跑了三家银行,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都没能成功办理月捐。最终,胡老直接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才圆了月捐梦。

 

   “太难了,给我累着了!”胡老说,“这段经历就像‘求仙拜师’,故意考验我的忠诚,也从此开始了我爱的奉献新旅程。”

 

       从此,胡老每天都沉迷在一件事情中——动员周围的人参与月捐。

 

       在当时,月捐要在线下办理,不像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方便快递地完成手续。但胡老的热情善良,深深感染并带动了身边的亲友,老伴、女儿、孙女接连加入月捐,社区里的46位朋友也加入了这个善举。

 

    “为了推广月捐的事,老胡太不容易了。”80多岁的高韵华腿脚不便,胡老便一趟趟地往基金会、银行跑,帮他领表、填表。

 

       有一位朋友罹患癌症,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把我的存款全部捐给基金会,每月扣十块钱,扣完为止。”

 

       2、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出光,普通人的光也能点亮别人

 

       这份爱只在社区里荡漾,胡老觉得远远不够。他想到了离别多年的老家,东北辽宁本溪市,何不将这份爱从家庭延续到整个胡氏家族呢?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根,只是在生活的重压中,这种闪光的品质被藏住了,无法发出应有的光芒,现在是时候重新把它寻回来了。”

 

       胡老不止要把善意找回,更要把善行加入族谱,让它发光发热,代代相传。

       在本溪,胡老先后召开了三次月捐座谈会,最大型的一次,有200多人参加。

 

       家族后辈胡玉翠从小双腿残疾,常年靠双手支撑着爬行,这一路,尽管每一步都艰难重重,但总有无数只手在帮助她前进。

 

       从小学到初中,她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学霸,在英语学习上更是拔尖。初中毕业后,因身体原因她不能继续上学,便在家里给孩子们补习英语。后来,玉翠还在村里开起了小商店。

 

    “一路上有不少人给予我勇气和力量,支持我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帮助过我的人们,是他们的爱激发我奋发图强,我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玉翠一直都是政府帮扶的对象,但如今她决定要用爱来回报社会,每月多节省10元贡献给更有需要的人。

 

       一如胡老所说:“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出光,普通人的光也能点亮别人。”

 

       这一束光还成了最温暖的养分,让爱开始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住在本溪的侄孙女雨婷在姑爷影响下,用了半年时间才辗转把月捐办好。在雨婷的带动下,学校里的同学们也纷纷加入到月捐的行列。

 

       胡老那年仅9岁的侄孙子梓梓,也比以前懂事多了,每个月都将零花钱攒下来。他兴奋地说:“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和我一样,每天能喝一袋牛奶,吃一个鸡蛋!”

 

       爱的火种伴随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始于善心而传之于永久。

 

       3、拥有一份纯美的善心是收获人性的升华,感悟心灵的洗礼

 

       善良的火花在那片他魂牵梦萦的黑土地上燎原,胡老仍清晰地记得,有次家乡的座谈会刚结束,56个人当场办理了月捐,银行瞬间爆满。

 

    “每个人埋在心里的善心被激发,为了善道你追我赶,得到的是内心的安宁、充实和满足。这是道德的发扬和积累,先积累而后发扬。”

 

       慈善文化成了家族间和谐团结的纽带,在胡老的号召下,黄氏家族也加入其中。在当地,这是史上第一次。

 

       除了东北的家乡,胡老在南方的广州和云南,也留下了慈善的足迹。

    “为什么多年您一直在推动和倡导月捐?”

 

     “一个字,爱;俩字,喜欢。只要我的爱心能够被延续就够了。”

       胡老不但推动月捐,还爱深入阅读与公益慈善相关的书。这位编撰过不少重要著作的老人,却总是谦逊地说自己读书太少。

 

   “将其爱心融入绵绵不断的生命长河,因而使有限的生命得到了一种永恒的辉煌。”阅读《季羡林的处世哲学》时,胡老记下了这句话。

 

       但凡遇到透彻深刻的内容,他都用写篆书的方法记下,如今这样的笔记已写了二十多本。

 

       2010年初,胡老获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扶贫月捐爱心家庭奖”,在这之前,他获颁“新中国六十华诞60个爱心榜样”荣誉称号。

 

       就如颁奖词所说:

       他推己及人,诚心自省,打开慈善理念的人性源头;他老而弥坚,行善如常,做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他以执着而智慧的人际行动,从差序格局的传统社会中,放出现代公益的光芒。

 

    “拥有一份纯美的善心是收获人性的升华,感悟心灵的洗礼。”

 

       耄耋之年的他用尽力气推动月捐,就是希望慈善能成为常事。只要坚持下去,善心就能得到发扬,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充实而有光彩。

 

       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

       是对内心的坚守,

       也是一种值得

       珍惜和骄傲的品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善行  善行词条  家谱  家谱词条  奔走  奔走词条  偶然  偶然词条  老人  老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