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云南连心专栏】如何协助社区社会组织真正“组织”起来?系列二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系列之二

 

 

上一篇文章讲到社区社群骨干的培育,强调了连心认为社群骨干不仅是居民代表和社工帮手,更是社区社会工作赋权的重要抓手和工作指标之一。

 

在我们以赋权和培力为最终目标的社区社会工作中,培养社群骨干不仅是一个策略和工作目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工做好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同时,社群骨干的培养也少不了社区中的各种平台提供联接和磨合的机会。换而言之,社群骨干的培养也许会始于个体识别(例如个案服务对象或社区志愿者等),但却必定是在团体中得以深入。

 

 

近年来,“三社联动”和社区社会治理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视角和目标,社工如何能够识别、挖掘和培养社区中的人才成为骨干,如何让骨干能够组织起来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等议题,成为了社区社会工作中的热点。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自2007年进驻城中村社区后,致力于推动流动人口社群尤其是妇女和少数民族群体的赋权包括自组织工作。本系列文章主要以云南连心在流动人口社区中的探索①为例进行讨论。

 

 

社工机构找到居民骨干之后,是否协助其在社区或街道备案为社区社会组织就成其为一个组织了呢?俗话说的好:“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才叫团队”。那么,社工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性别的骨干愿意成为一个团队呢?第一步,连心是将制度制定过程,作为组织过程来推动团队形成。

 

 

标注①:由于机构战略转型,流动人口社区工作现已转交五华区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连心反家暴和流动人口社区工作团队)持续开展。

 

 

一、制度的订立是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组织工作的一部分

 

 

社区社会组织在成立初期,可能都是脱胎于兴趣小组或志愿者小组,在制度上比较松散随意。社工协助组织的第一步就可以是从一系列制度的订立入手。 “制度”听起来似乎非常高大上,但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小组活动的规则。

 

 

在流动职工联合工会的经验里,“制度”包括了组织名字、组织目标和宗旨、日常活动规则、日常治理小组的选举和活动规则等等各个方面。如果是具体到流动姐妹手工小组,则制度包括了如下四个维度:

 

 

基本上,只要涉及到相对成熟的组织,都会包括这几个象限的规则。对于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来说,活动时间与资源分配的规则是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可能是最开始出现分歧和矛盾的部分。

 

 

例如谁来谁不来,谁早来谁晚来,外来的福利和资源应该如何分配等等,都是一个小组织最初要面临的敏感议题。

 

 

我们的经验是,与其等矛盾出来再来用“堵”,不如一开始就从制度订立的过程内去“疏”。即是说,从一群人决定开始在一起做组织的时候,社工就可以将规则订立的过程当做一个“组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作为一个协作者,更多可以抛出需要制度规范的若干议题并进行分解;可以介绍其他组织的类似制度和经验;可以协调不同个体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表达;也可以负责召集会议和主持会议;但最终的制度是由核心参与者们共同决定。

 

 

例如连心推动流动职工联合工会的制度制定过程就经过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期间工友骨干在社工的召集协作下,围绕委员选举、委员责任和义务、工会章程、工会活动组织规则等制度反复开会,通过把若干大的制度解剖为小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一步步向完整的规则制度发展。

 

 

这个制定制度的过程也很好地提升了工会骨干乃至委员对于工会到底“什么是工会?”;“如何让工人当家作主?”;“工会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给工友?”;“集体里面如何平等地讨论和决策”等基层工会重要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并加深了骨干们对于流动职工联合工会的认同。

 

 

除了最初的制度订立过程外,社工也要牢记“制度”需要保持一定的原则性。制度一旦订立出来,大家就一定要让它执行起来,否则不仅是以后的规则都会被“踩在脚下”,而是整个团体的运作方式都会受到严重质疑。

 

 

最开始推动民主讨论制度社工也会被骨干认为“言行不一”,成员对组织和社工的信任就打了折扣,之后的工作推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制度的执行同样也是一个形成组织文化和内部凝聚力的重要过程,但是执行制度并不是为了肯定某个个人的“权威”,而是为了塑造集体参与讨论及决策这件事的严肃性。

 

 

 

二、制度的必要调整及其过程也是组织凝聚的过程

 

 

另一方面,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多漏洞或带来太多摩擦,社工也可以鼓励骨干提出来。但制度的问题不要用某个人的力量(尤其不能用社工的“权威”)去解决,同样是需要回到团体中去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弥补和调整。

 

 

调整制度的过程,正好是赋权和培力团队的过程。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每个骨干才能感受到制定制度的目标不是规范和限制,而是希望让团队运作更加顺畅。

 

 

社工作为协作者,不需要害怕制度产生了问题,而是要学习如何分析和善用这些“矛盾”与“问题”,来持续地推动大家相信组织的力量。组织并不是来形成制度去“压迫”个体,而是通过制度来促进团体更流畅地合作。而只有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规则,同时发现问题再集体调整规则,才能够真正实践社工希望推动的组织工作。

 

 

例如妇女手工小组“绿领平台”作为流动职工联合工会下的女工骨干小组,由于涉及到各种物资管理和补贴发放问题,很多制度都要跟随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所以通常每两周一次的例会就经常用来讨论制度。也有骨干说“讨论了那么多次的XX制度,怎么又要拿出来说?”,但社工就需要让骨干们看到,一方面制度定出来就执行了,执行中产生了问题,有人提出,就集体讨论。

 

 

这样势必占用个体的时间和精力,骨干就会认真对待制度制定的过程,而不会随便投赞成票或附和票。另一方面,骨干也会看到,集体讨论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必由之路,私下里的抱怨等“弱者的武器”最终还是不如公开说出来更有用。只有当大家把集体讨论和制度制定“当成正经事”,“制度作为一个组织过程”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制度并不是“惩罚和规训“。如上文所言,制度及其制定过程都是以”推动团队凝聚“为目标,而不是相反。换言之,在社区社会组织内部制定的制度不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形成争斗的状态,社工要慎用所有带有惩罚性的制度。但是纠结点也是,不遵守制度的行为也需要有代价。

 

 

我们的经验是,让制度被遵守,最好用的方式就是社工或权威者自己先用制度自律,并对自己无意间违反制度的行为当众指出和道歉。或者以正向的方式,积极鼓励遵守制度的骨干。

 

 

 

总之,社工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要学习擅用“制度“及其制定过程来做组织凝聚的工作。而当制度让组织逐渐形成凝聚力和规范运作后,就会面临”集体合作“这个问题,将是下一次我们讨论的话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连心  连心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云南  云南词条  协助  协助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