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专业志愿服务,是惠泽人在新时代所推动和引领的新使命。借助中国发展简报这一良好的行业平台,为推广专业志愿服务的公众倡导和知识普及,从本期开始,专栏将对专业志愿服务知识进行系列介绍。
专业志愿服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概念,在我国与国际发展几近同步,目前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形成明确而统一的概念,尚处于开放性研讨阶段。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结合《志愿服务条例》的相关规范,参照国内外对专业志愿服务的内涵外延界定,结合志愿服务实践以及理论研讨,将专业志愿服务概念定义如下:
专业志愿服务(Professional Volunteer Service,PVS),是由专业人士或专业团体自愿、无偿为社会公益所提供的具有职业或行业标准和规程的专业服务[1]。其服务对象一般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弱势群体,也可以是社会创新与发展机构,以及针对特定社会问题发起的公益类项目或相关活动。按服务内容包涵了公益性专业服务(ProBono)、技能型志愿服务(Skill-Based Volunteering)、专家型志愿服务(Specialist Volunteering)和特定角色志愿服务(Targeted Roles Volunteering)。专业志愿服务运用专业技能和系统化解决方案,更加精准聚焦社会问题,提升志愿服务成效及其社会影响力。
这个定义是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并结合本土实践得出的,那么,让我们看看国际上都是怎样界定专业志愿服务这一概念的。
全球专业志愿服务联盟(GPBN)[2]提出,专业志愿服务(ProBono)是专业服务人士为了公共利益,自愿无偿去帮助那些社会非营利组织或需要帮助的人,分享技能和提供专业服务。它包含有五个要素:1.专业精神(Professionalism),强调志愿服务是按照专业服务职业标准开展服务;2.应用技术(InvolveSkills),针对非营利组织需求给予一项或多项技能支持;3.为了公益(CommonGood),服务对象是社会变革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或者社会弱势群体;4.无偿服务(FreeAccess),免费提供专业服务,但是其服务成本可以由第三方或者接受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支付小额费用,虽然这些费用不能补偿实施专业服务所花费的时间成本。5.自由选择(FreeChoice),专业志愿服务提供者和用户都是基于自愿性选择,并且同意合作。
美国Taproot基金会[3]被视为现代专业志愿服务引领机构,他们认为,专业志愿服务(ProBono)是面向社会变革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捐赠的专业服务,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需要非营利组织与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共同合作开展,需要相互尊重各自的专业和时间投入。与传统志愿服务相比,从参与的深度、共同的愿景和跨界合作多个层面,都具有根本的差异。因此,不能将专业志愿服务简单等同于一般志愿服务或者志愿服务中的一个类型。
美国CECP[4]对公司开展专业志愿服务(ProBono)的界定更为严格,他们指出必须要同时符合如下标准:必须是公司做出的正式承诺,如政策、文件、合同;必须是应用公司员工的本职专长;3.服务对象必须是正式注册且从不分红的公益慈善组织,不可以是政府机构或营利组织。
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专业志愿服务的界定比较宽松,比如法国专业志愿服务实验室(ProBonoLab)提出人们为了社会目标,对无法获得专业服务的个人或机构,通过所在工作单位委派、或者利用个人时间,无偿或几乎无偿分享个人技能专长的志愿行为(Skill-based Volunteering, SBV),均可被视为专业志愿服务。虽然对Pro Bono的界定在不同国家存在着分歧,但是,普遍的共识都认为专业志愿服务是将组织或个人的专业技能运用于公共福利服务中。
我国的专业志愿服务仍处在快速发展和倡导推广阶段,因此不区分服务对象,只要在志愿服务中使用了某种专业技能,均被认同为专业志愿服务。我国的《志愿服务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了国家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志愿者提供专业志愿服务。
专业志愿服务是在传统志愿服务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一种新型服务范式,具有普通志愿服务的一般性特征,同时还具有其他独特之处。
与志愿服务一致的是,专业志愿服务也同样包含公益性、无偿性和志愿性。其中公益性指专业志愿服务的工作任务是为了公益目标而进行的。公益特性体现在支持一个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这些技能的社会变革机构或非营利机构、或者是为弱势等相关群体提供福利。无偿性服务指志愿服务组织的非营利原则,针对服务对象来说的,无需支付专业志愿者的服务费用;但不排除志愿服务活动会产生必要的成本和开支。在具体服务情形中,参与 Pro Bono 的各方均不得因为无偿使用专业志愿者而进行营利性活动,志愿者不得因为从事 Pro Bono 而获得现金报酬。志愿性指志愿服务的参与双方都自愿合作与开展服务。除了这三种志愿服务的共同特性外,专业志愿服务还具有组织化以及专业化的特征。
专业志愿服务作为专业人士或专业团体自愿、无偿为社会公益所提供的具有职业或行业标准和规程的专业服务,其内涵和外延还具有进一步的特性,包括精准解决社会问题、结果导向带来实质改变、跨界合作、专业赋能。
专业志愿服务更加精准聚焦社会问题,理性确定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其策略。专业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一般为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弱势群体,以及针对特定社会问题发起的公益类项目或相关活动。专业志愿服务把社会需求方、供给方和专业志愿服务支持机构通过志愿服务整合起来,协同跨界合作,通过组织与组织间的协同工作,共同应对和解决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专业志愿服务不仅为社会需求方提供解决方案及策略,也提供和促进了相应的能力建设,从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两方面进行专业赋能。通过专业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问题的有效精准解决,提升志愿服务成效及其社会影响力。
通过以上特征分析可以发现,专业志愿服务与传统志愿服务比较而言,在服务内容、服务类别、专业性、系统性、帮助范围以及理念上有所区别。传统志愿服务满足的主要是直接的需求、通过体力等非专业技能、提供较为简单的部分服务、帮助范围主要在人与人之间、其理念是做慈善做好人;而专业志愿服务所满足的主要是组织的或长期的需求、通过专业技能或领导力、提供较为复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帮助范围主要在组织和组织之间,其理念是做公益做好社会。综之,专业志愿服务即是为了公益慈善,有社会责任的专业人士为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部门、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实现跨界创新、推动社会变革。
根据志愿服务进化论的说法[5],志愿服务经历了从个体化到组织化,再到社会化运动的三个阶段,从传统的志愿服务进化到现代的专业志愿服务新范式。同时,不同进化阶段的服务形态并行存在,由此构成了当代更加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发展格局。
第一阶段:体能型志愿服务(Hands-on Volunteer),最初是基于传统慈善的邻里互助,以个人服务为主(CtoC,个人对个人),对贫困灾难中的人们关爱和生活照顾,体现人与人连接、救济与互助的慈善理念(Human Charity);
第二阶段:技能型志愿服务(Skills-based Volunteer),应用技术和团队协作的技能型志愿者去参与解决城乡建设和发展等问题,非营利社会组织应运而生,组织化服务(BtoC,组织对个人)更多体现了平等尊重的授人以渔和兼顾效率的赋能理念(Empowerment);
第三阶段:智能型志愿服务(Pro Bono Volunteer),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并加速了企业和专业机构社会化进程。由此促进企业社会责任(CSR)和战略公益发展,企业员工和新经济人士开始关注社会问题,跨界参与社会协作,为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提供无偿专业援助(BtoB,组织对组织),成为社会变革与创新的新生力量。由此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体现了社会新阶层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与共享价值的善治理念。
案例:从“扫桥爷爷”窦珍到“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
窦珍爷爷是北京右安门街道的 “志愿者服务之星”,被北京晚报评为“北京好人”,并荣获“北京榜样”特别奖。 从2002年起,老人自带工具,志愿清理所住社区附近的“连心桥”,每天坚持上桥打扫卫生、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一干就是11年,是广为人知的“扫桥爷爷”,并成为当地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2013年老人不幸去世,为缅怀这位“扫桥爷爷”,其所在社区决定以“窦珍志愿服务队”为名,将平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的居民和驻区单位组织起来,在“学窦珍、行善举、做好人”的引领下,“窦珍志愿服务队”迅速发展起来,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数百人,服务队增加到数十支,除扫桥护桥外,还承担了慰老服务、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任务。2014年,“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经丰台区民政局核准登记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其服务范围包括专业服务、专业宣传、专业指导、专业研究、经验交流、助老助残、社会公益活动、编辑专业刊物等,旨在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联合会将右安门地区的数十支窦珍志愿服务队统筹起来,整合资源,联合服务,传承窦珍精神,传播志愿理念,共同服务社区,共建和谐社会。[6]
在这一案例中,“扫桥爷爷”窦珍是典型的体能型志愿服务,他的志愿精神感染了许多人,到“窦珍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已从个人发展到组织化,服务领域也有所扩展,志愿者管理及项目管理逐步规范化,其发展必将延伸到技能型志愿服务;“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后,其注册性质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其定位应该为Pro Bono,然而从传统志愿服务怎样提升到专业志愿服务又能够形成良性互动,还需要本土化创新实践。这一案例说明了专业志愿服务与传统志愿服务的关联性,也印证了志愿服务的进化现象,而且,不同形态的志愿服务可以同时并存不悖,实践中不乏同时兼顾的最佳案例。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一边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教他们电脑课,还进一步帮学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体系;再如某财务公司高管喜欢定期去养老院提供陪老人聊天的传统志愿服务,同时给养老院提供财务咨询和培训,后来又成为该养老机构的理事,帮助其向企业和公众筹款,这是典型的Pro Bono。通过上述案例及说明,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尝试如何从传统志愿服务延伸至专业志愿服务。
案例:IBM以“专长服务社会”
IBM是企业专业志愿服务的标杆,按照“专长服务社会”的理念,IBM将其志愿服务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员工利用个人业余时间提供社区服务,开展“工程师进校园”、“玩转公益数据”、“为爱设计”、“安全陪伴”等志愿活动,其中“爱心献社区”(On Demand Community)项目与中国各地公益组织合作。第二层次是IBM全球志愿服务队(Corporate Service Corps,简称“CSC”),“CSC”通常关注经济发展、环境挑战、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等普遍性社会问题。IBM选拔不同专业和管理背景人员组成咨询服务团队,用专业帮助公益组织发展。第三层最高层次是由IBM 高管组成经营服务团队,开展Pro Bono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如“智慧城市大挑战”(Smarter Cities Challenge),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战略高度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也创立了企业专业志愿服务的典范。
通过案例,以及前文所介绍的专业志愿服务的概念和特征,希望大家对专业志愿服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并广为分享和传播。不仅学习知识,还能投身实践,并有所创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专业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社会改变,弘扬志愿精神,提升专业服务成效,促进社会公平与善治。
[1]翟雁:《中国专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载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蓝皮书》。
[2]全球专业志愿服务联盟由美国Taproot基金会和德国BMW基金会发起,与日本、中国、法国的专业志愿服务机构于2013年联合创办,旨在推动全球专业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已有全球30多个国家成员代表。https://globalprobono.org/
[3] Taproot基金会是推动专业服务人士帮助社会变革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联接者,从2000年起引领美国和全球现代专业志愿服务事业。https://taprootfoundaion.org/
[4] CECP,企业首席执行官社会价值联盟(Chief Executives for Corporate Purpose)成立于1999年,由全球250强公司CEO组成。致力于促进企业社会战略标准及咨询支持,通过商业和社会价值投资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https://cecp.co/
[5]翟雁:《中国专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载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蓝皮书》。
[6] 案例内容来自网络公开资料并有所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