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ABC专栏】SEED&ABC合作专题二:看环保机构如何创新公众参与模式

【SEED&ABC合作专题】——

中美社会创新对比研究系列案例第一期

看环保机构如何创新公众参与模式

 

前    言

 

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恐怕没人能说出准确的答案。水环境分布面广、污染源分散、流动性大,污染原因又多种多样,要对水质状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全面的记录一直是环保界的难题。水体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数据不足,或不同监测者的数据缺乏整合,影响了人们对水污染问题的全面认知,及有效的水污染治理决策。

 

 

在美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其水质监测项目介绍中写道“我们对水的了解还远远不足。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清洁的水资源,但目前水生态系统的实际状况、我们的行为造成的影响等却很少被测量,或以一种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必须将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并公开发布,人们才有可能采取行动。”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的环保机构正试图使用更低成本、广覆盖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水环境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伴随技术手段的创新,在社区动员、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也应运而生。本次要介绍的两个案例中,美国的mWater利用人人可用的App将开放平台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并设计了清晰的商业模式来确保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性;中国的MyH2O则注重社区本地的深度动员,除了开展水质监测,还进行水环境保护宣传倡导,并对接产品/设备供应商来提供水质净化解决方案。二者理念目标相似,但都结合本国政策及公众意识的实际状况,设计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创新模型,下文将根据SEED提出的“社会创新框架”(点击查看“中美社会创新对比研究卷首语”)进行具体分析。

 

 

这是SEED 中美社会创新对比研究系列案例第1期。

 

 

一、变革理论——关注的社会问题及独特的解决之道

 

 

MyH2O水信息平台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归国女生任晓媛创建,在她心中,通过“联结”和“众创”的方式为弱势群体发声,是她选择投身社会创新领域的原动力。这一愿景也体现在MyH2O的机构使命中——“共建信息平台,为农村链接饮水安全资源”(Connecting clean water resources to rural communities through crowd-based 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针对中国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及相应的水质数据匮乏、水健康意识薄弱等状况,MyH2O的解决之道是,通过遍布全国的在地测水团队(主要为当地的高校团队或NGO)进行实地检测并获取饮水安全数据,同时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健康状况、卫生安全意识、周边污染现状及对于净水方案的需求,为净水方案提供方以及关注农村的公众搭建一个关于饮用水安全信息的可视化的平台,让更多的资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入农村,也可以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水安全信息 。

 

与MyH2O侧重公众参与共建平台相比,国外的先行者mWater则更强调技术的力量,在其机构使命“dedicated to creating world changing technologies for water and health(致力于创造改变世界的水及健康技术)”中,技术手段、环保主题和改变世界的梦想无缝结合在一起。为达成这一目标,mWater一直遵循了“开放平台”的商业模式:大型机构可以投资于技术开发;商业公司可以购买他们想要的功能和定制的服务;而这些技术和功能将被允许开放给公众,鼓励更多人使用移动化、协作式的数据收集工具来监测水质体系“WaSH“(水Water、卫生设施Sanitation及个人卫生Hygiene)状况。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平台。

由此可见,尽管两个机构都致力于水环境保护,都希望建立水安全信息平台,但不同的使命侧重点和采取的不同变革理论,都将导致MyH2O和mWater在发展道路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不同面貌。

 

二、投入——输入的创新性资源及合作伙伴

 

目前,MyH2O主要关注农村地区的非管网饮用水, 包括直接供饮用的井水、地下水和地表水, 也逐渐在往城市地区拓展。在水信息调研和数据获取工作中,高校测水团队是生力军。谈到为何选择高校学生作为媒介,任晓媛表示这是经过了充分的考虑。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无论从技能、驱动力还是个人学业或职业发展需求来看,与MyH2O团队的需求都很契合。同时,这些高校志愿者也是MyH2O未来发展社群的核心力量,目前以90后毕业生和在校生为主的MyH2O团队中不少人都是从高校测水团队中发展出来的。尽管学生群体存在流动性大、专业技能有限、执行力参差不齐等问题,但对于MyH2O来说,不失为一个既兼顾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合理选择。

 

MWater则摒弃了环保机构使用青年学生的传统,走了一条高举高打的专业化路线。机构创始人分别是水环境、健康及技术领域的专家,团队成员中既有水安全规划、监测及评估领域的专业人士,拥有为联合国、NGO及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的经验;还有很多互联网开发和服务的人才,可以进行前沿的APP及数据可视化平台开发,以及提供移动监测、调研设计、培训及技术支持等专业服务。专业技能的加持使得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广泛认可,也吸引了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

 

毋庸置疑,人是社会创新中最重要的资源。相比起学生等志愿者群体,雇用专业人士的成本显然更高,但其稳定性和专业技能也能显著提高机构整体的效能。这恐怕是很多社会创新机构需要综合考虑和权衡的问题。

 

 

三、输出——关键业务创新活动、产品及利益相关方

 

 

在MyH2O的项目设计中,收集并分享水安全相关信息是其重点内容。MyH2O每年都会定期在合作高校招募学生组建测水团队(大规模招募集中在寒暑假)。在经过培训后,学生们以志愿者身份进入当地,进行采访、取样、快速检测并获取饮水安全数据。两年多来,已有87支测水团队、近1000名成员,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个市开展了监测行动,收集了4000多份水质数据。同时,MyH2O也已着手进行水信息平台的建设,其特色水安全地图已经获取了800+份数据以及完成了基本的水安全需求呈现,后续将持续把线下监测的数据导入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同时对于水安全资源现状进行呈现,并建设信息上传的端口,进一步开放给公众参与。

 

 

图1:MyH2O测水地图产品Demo

 

 

在这个过程中,MyH2O团队不断意识到,收集数据仅能弥补信息缺口,而在整个系统链条中,还有其他缺失的环节:一方面是“饮水安全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净水解决方的介入,那开展测水调研也仅仅只是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公民科学参与意识”,这对于测水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后续净水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都至关重要。

 

 

为此,MyH2O对接了多个对农村水信息有需求的合作方,如净水器商家、相关基金会等,他们有资源、有资金、有解决方案,但难以发现目标地区,不了解当地需求。而基于一线工作优势,MyH2O团队对农村用水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当地社区的信任。因此,MyH2O为净水解决方提供数据信息、评估和建议,并帮助其对接当地社区,同时也积极参与后续的净水方案执行。以净水器为例,MyH2O不仅为净水器商家提供信息服务,也参与追踪当地居民的使用情况,为商家提供用户反馈,并以此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部分资金。

 

 

同时,MyH2O开始有意识地组织更丰富多元的社群活动,在农村的调研、回访等活动中穿插水安全科学知识的科普,推动社区公众水质安全意识的提升;也在城市里联结其他相关社群,组织城市河流水质调研等线上线下的活动,力图激发并培养“公民科学”的意识,也为志愿者们营造更强烈的归属感。

 

 

图2:MyH2O高校志愿者团队与当地社区共同开展测水活动

 

因此,MyH2O创新地搭建了农村社区和饮水安全资源供给方之间的平台,使多个相关方从中获益;并将调研数据转化为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使数据发挥了更大价值;MyH2O自己也得以获取资金、可持续地发展。

 

相较而言,mWater的产出更加直观,其最核心的产品就是两款用于水质监测的移动App“Surveyor”(调查者)和“Explorer”(探索者),及其衍生的数据展示门户Data Portal。

 

 

图3:mWater的三款不同产品

 

 

“Surveyor”是mWater的旗舰产品,可用于监测记录水体环境、净水设备、医疗设施等多种信息。其基本原理是,用户可基于地图定位添加所观察到的水环境相关信息,也可根据App提供的操作指南,进行水质取样和监测,但其监测过程较为复杂(如下图所示),并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对于一般民众来讲难度较大。为此,mWater又推出了更轻量级的版本“Explorer”,通过标准化的工具表格使得水质监测记录更简单快捷。

 

   

 

图4:通过Surveyor App开展水质监测的功能示例

 

相应地,mWater开展了一系列与核心App产品相关的业务活动,其在开发端和应用端都进行了创新:

 

在开发端,除了提供给大众的标准版App基本功能外,mWater也可根据机构或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和服务,如带有企业特色的界面、表单、数据报表及咨询培训等。机构或企业需为定制的功能或服务付费,并可选择将定制开发的功能开放给标准版App,供大众和草根机构免费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更大的社会责任。

 

在应用端,mWater通过免费开放App的下载和使用,鼓励从事环保工作的机构、企业及普通公众,以便捷低成本的方式开展水环境检测、记录并上传数据。并且,将Explorer App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都集成在数据门户上,供用户免费查阅和使用,除了基本的基于地图的信息展示外,未来还将提供更多数据图表报告功能。目前,在全球130个国家已有超过13000名免费用户利用mWater的产品进行水质监测和数据查阅。

 

综合来看,mWater以App产品为核心,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构建了多元的水环境保护生态圈。环保机构、爱心企业及公众个体,每个成员都是贡献者(可提供技术、资金、数据),也都是收益者(可免费使用App、获得数据)。其“基础功能免费+定制服务付费”的互联网式商业模式更是有力保障了机构的可持续性。

 

 

四、成果和影响——给组织、行业及宏观环境带来的影响

 

 

MyH2O成立两年多来,已在水质调研活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动员、农村饮水信息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未来,MyH2O规划了一条清晰的“社会影响价值链”(见左图),将在信息、意识、支付、技术等环节发挥作用,最终实现供需双方自发对接及平台自动化管理,使水环境安全问题持续得到解决。目前,MyH2O已与多家基金会及净水方(如绿露科研、思援、丹姿基金会、华桥基金会等)达成合作,并吸引了更多企业、高校及地方政府的关注。同时,MyH2O力求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坚持对数据准确性的科学验证和数据的开放共享,并努力推动社会对信息价值的认可。

 

 

图5:MyH2O社会影响价值链

 

 

mWater的做法或许能为MyH2O在发挥影响力方面提供借鉴。mWater的成就首先来自于其建立的庞大的水质监测数据库,目前其全球数据库中已记录了超过35万个水环境数据点,并且每月还将从93个国家收到超过25000份新增调研数据。更重要的是,基于开放技术平台,mWater构建了包含10000多家NGO、政府单位及研究者的合作网络,其中不仅有世界银行、WaterAid、河流守护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居署、美国国际开发署等国际机构,还有乌干达水项目、海地外联会等水环境问题严重地区的在地机构。其在2017年与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布的WASH FIT健康监测平台、在2016年与海地外联会和世界宣明会合作开发的数据可视化平台等,都为环境及健康行业带来了突破。未来,mWater所倡导的“技术改变世界”的理念和其足以媲美商业机构的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还将给社会公益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五、总结与启示

 

纵观MyH2O与mWater两家机构,其在社会使命(应对水安全问题)、成果体现(开放的水环境数据平台)、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均有共通之处。但由于在成立时间、自身能力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异,MyH2O采取了自下而上、社区深耕的方式,并通过志愿者方式拓展资源,mWater则是通过辐射网络,以自身科技优势借力其他有影响力的组织去产出,是比较典型也比较成功的多边合作模式。

 

在整个环保服务链条上,MyH2O延伸得更长,其前端延伸到净水解决方案提供,后端则延伸到环保意识倡导,这与我国的数据透明度整体偏低和民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密切相关。而mWater则“幸福”得多,其面临的数据条件和民众基础更好,使其得以专注在数据平台的开发和推广上,商业模式也更加清晰和可持续,走上了“投资——产品——应用——再投资”的正向循环。

不得不说,MyH2O所面临的外部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中国环保机构的共性问题。

 

但在难以突破的边界内,mWater的实践仍然可以启发同类机构思考如下问题:

定位:解决社会问题的链条很长,是只聚焦一个环节(比如数据),还是打通各环节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模式: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如何?是否可能向用户收费?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经受得起市场化的考验?

资源:在资源的调用上如何平衡“低成本”和“专业化”?是否有更先进且低廉的技术可以使用?

影响:是否能够证明真的对社会问题带来改善?有什么是同行做不到而我可以做到的?

我们期待,如MyH2O一般战斗在一线的环保机构,能在不远的将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会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mWater机构官网:http://www.mwater.co/

2. MyH2O机构官网:http://www.myh2o.org/

3. 世界自然基金网:WWF_River_Basin_Report_Card_Fact_Sheet, 2016

 

 

作者及致谢

本文由汪婷(2017 SEED社会创新种子班学员,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合伙人、埃森哲战略咨询总监)主笔。同时,高琳(SEED Lab副部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任晓媛(MyH2O创始人及负责人,2015 SEED社会创新种子班学员)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环保机构  环保机构词条  ABC  ABC词条  公众  公众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公益

 基金会如何赢得尊重?

作为公益慈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基金会近几年在成立数量和资金规模上表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然而,在我国作为新鲜事物,它却没有因为其大量的公益慈善捐赠而得到相应的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