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记录了我出国留学所经历的申请、面试和最终的offer选择,这次把镜头拉近到其中那次远赴荷兰的博士面试。这里是“学术漫谈”,欢迎关注公众号。
1 行程准备
之前提到了在我申请博士的几个面试当中,一个来自荷兰的埃因霍芬理工(TU/e),在Skype上远程面试完毕后,教授居然要求我飞过去进行第二次面试。当时我刚从美国开完会回来不久,通过这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我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不少,所以就答应了教授办理荷兰签证过去面试。一方面在教授面试我的同时,我可以感受一下那边的气氛,看看那边的实验室;另一方面我一个好朋友当时在荷兰,我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顺便去看看他。
一直在国内待了二十多年的我,却在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个学期一口气出了三次国:第一次是六月份去美国开会,第二次是七月份这次的面试,而第三次是九月份去意大利开始博士项目。生活有时似乎有点出乎意料,时间也不是线性流逝的,慢的时候如房檐滴水,快的时候却翻江倒海,让人应接不暇。那一年我的护照也匆匆忙忙从一个使馆盖完章子后马上去另外一个使馆。
为了办理签证,我专程还往北京的荷兰大使馆跑了一趟去面签,面试很容易,很快就顺利拿到了签证,我看了一下签证有效期居然只有四天,严格按照面试邀请信上面的日期来的。接下来买了一周以后的机票。一周以后,在时差的作用下,我感觉像做梦一样,一大清早就抵达了阿姆斯特丹的机场,朋友专程赶过来接我,顺便带我在荷兰的首都转了转。
2 初抵荷兰
荷兰确实很小,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很近,我们中午的时候就到了另外一座城市乌特勒支,是我朋友住的地方。我对那里的房子充满了好奇,中午在满是绿草的后院晒着太阳吃了一顿午餐,感觉太放松享受了。我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去面试了,但是却没有时间准备了,第一天的日程被朋友安排的满满的,他也要陪我去埃因霍芬,这样我不用担心交通了。下午朋友带着我去感受这个自行车王国的特色,我俩骑着车子去他的学校参观,自行车道修的又宽又长又平整, 中间经过很大的农田和运河。
我俩在外面转了很长时间,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才往回赶,赶回去一看都快晚上十点钟了,我没有料到荷兰的夏天白天会这么长。长途的旅行,外加时差,还有这满满一天的活动,我累得大脑已经断片了,而朋友因为久别重逢的兴奋,还给我讲各种各样的事情。
3 夜寻旅馆
我这朋友性子慢,心理素质也好,即使拖到最后一分钟也不着急。回到朋友的住处之后,我们就收拾东西去火车站,去赶往爱因霍芬这个城市。到车站的时候我们已经错过了一趟车,只好又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来了最后一趟车。到达爱因霍芬的时候,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手里拿着旅店的订单,在微弱的灯光中,我俩在一条街上来回走了几趟,却怎么也找不到预定的酒店,自此我也学到一个惨痛教训,千万不要在天黑之后才去找预定的旅店。
当我俩还在街边找的时候,过来一个行人,我俩就凑上去问路,结果这个行人躲着我们迅速走开了,估计以为我们是半夜打劫的。我们看到不远处一家连锁酒店的灯还亮着,就进去问前台我的旅馆在附近哪里,结果这个前台也不知道。此时已经半夜12点了,住宿还没有着落,我已经累得不成人形了,而且按照计划第二天早上8点我要跟教授见面,我内心已经急得抓狂了,心想这次面试要搞砸了。
最后,在我俩已经来回经过几趟的一个门口,我借着在昏暗的灯光,发现门口地毯上的单词跟教授给我预定的旅店名称有些相似。我拿出旅店订单对比了一下,果然是,我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入住旅店躺在床上的时候,已经1点多了,我只睡了6个小时左右,就起床整装去面试了,而我的朋友还在悠然酣睡。
4 全天面试
学校也没有人接我去教授办公室,那阵也没有智能手机导航,我拿着提早打印好的地图,一边走一边摸索一边问路人,终于来到了系所的接待前台。说明来意之后,前台给教授打电话,等了几分钟,教授过来了,领着我穿过弯弯曲曲很长的走廊,才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简单寒暄之后,教授边拿出一个跟砖头一样厚的文件夹,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这个项目的所有信息,感觉新信息像潮水一样向我迎面扑来,而我只能明白其中的一部分。之后教授带我去见系主任,系主任问了我好几个比较难的问题,我已经忘记了是怎样搪塞过去的。接着教授带我去参观实验室,诺大的实验室空荡荡的,好些仪器还没有开箱,有些仪器还在购置过程中,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教授在这边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然后教授带我去见研究团队的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这时已经中午了,我们就一起去学校的食堂吃饭,我后来才意识到,一起吃饭过程中的聊天也是面试的一部分。午饭后,教授带我去附近的一家公司继续面试,因为这个研究项目跟这家公司有很紧密的合作,而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芯片光刻机设计制造商阿斯麦ASML。
我跟教授是坐出租车去公司的,在路上教授也没闲着,居然问起了我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这是很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我基本功还可以,在纸上写了出来,并且向教授解释了方程里面的每一项的物理意义,看得出来教授还比较满意。
来到ASML,偌大的公司没有看到几个人,我们等了一会,一位老先生走过来,自我介绍说是某某组的经理。然后我又把硕士期间所做的东西连同ppt都讲了一遍,之后有一些讨论。接着老先生带我们去参观他们的一个实验室,实验室估计是高等级的洁净室,进去之前,我们从头到脚都套上了无尘全件套,然后经过了好几道除尘门,最后总算进来了。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用于制造芯片的晶体圆,这个研究项目是精确控制晶体圆上面液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移动路径,后来了解了一些MEMS加工工艺之后,我才知道这些是用来光刻芯片的。总之,在ASML转的这一小圈,让我大开了眼界。
这一切结束之后,已经半下午了,我这从早上8点开始的面试,才算结束。为了招一个博士生,学校竟然愿意花费这么多精力,而且他们一丝不苟的认真让我惊叹。后来我来到美国之后,才知道这整个面试流程跟美国大学招教职的流程很像,就差给整个系做一个讲座了。
5 Offer选择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教授的offer,感叹这个offer历经万水千山才得到,是多么的不容易。当时我也已经拿到了欧盟玛丽居里项目的offer了,所以必须要做一个选择,思考了几天之后,我决定放弃荷兰的这个。
最主要的原因是玛丽居里项目的博士培养方案制定得深入全备,对我更有吸引力,教授也在行业内更加有声望。还有两个很多人想不到的原因:一是我在荷兰一趟面试,见到的人虽然都专业认真,但也感觉比较冰冷,缺少了一些人情味;二是荷兰多雨少太阳的天气,让我感觉很压抑,放眼望去感觉天上无边的乌云距离地面只有十几米,而我也听说那边的新生儿因为常年缺少太阳光照,要隔段时间去医院晒人造太阳。
在这种双重冰冷的条件下去读博士,我不知道几年之后会不会抑郁。而选择欧盟玛丽居里项目,那将从从意大利开始,这也意味着选择了 "O sole mio (我的太阳)。
后记:愿我这些真实的经历给在学术路上的同行带来鼓励和启发,我会继续在这个公众号上记录学术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加我的微信 EditingUS
相关博文:
· 20年求学和科研,我走了有多远?
· Follow Your Heart: 谈留学申请、面试和offer选择
· 两年研究生经历了两位导师:兼谈研究方向和导师的选择
· 从青涩到成熟:我所经历的大学
· 大学期间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
· 惊心动魄的高考和填报志愿奠定了我人生的基调
· 我所经历的初中和高中:从巅峰到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