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内卷”(involution)这词就火了!
想起读书的时候,一位老先生常常说:不要好高骛远,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条件极值”。现在想起来,这就是“内卷”的一种积极形式。
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各种约束条件构成的。“天地皆助力”也好,“运去不自由”也好,都是外部约束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使“回归大自然”,也要吃饭、御寒不是?如何获取能量(包括食物)就是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无论如何努力,达到的都是“条件极值”。“内卷”,本意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到了极值附近了,通过争取边际效应,达到极值。
这在非线性理论里,叫非线性饱和:体系中存在自由能,所以会激发不稳定模式(正面的叫法就是“增长模式”),单个模式的线性增长一定是指数的(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的形式——为什么是“齐次”?下次讲);如果很多模式增长率差不多,大家都长起来,把自由能分掉了,就达到非线性饱和——自由能瓜分完毕,没有新的能量注入,就停滞在某一水平附近。可以有小的起伏(fluctuation),但平均水平基本不变。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平成不景气”。欧洲的整体经济这十年也开始有这个特征了。
剩下一点自由能,就叫“边际效应”;大家争抢,就是一种“内卷”(显然是负面的)。也叫恶性竞争:一共100,你50我50,就饱和了;怎么办?把你变成40,腾出增长空间,我就有增长到60的可能性了!极端的 ——“世界领土瓜分完毕”,结果是“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个人成长,争取“条件极值”是可行的。因为几十亿人,即使是个人的微小起伏,乘以几十亿,对一个人来说也是无穷大了。对群体,比如企业、学校,这么大的“边际效应”也比你的基本盘大得多。所以短时间问题不大。但是个人如果把“边界条件”设定在学校、甚至学院、更甚至就是自己周围那几个人,那“边际效应”就没多少了,恶性“内卷”就可能难以避免。如果把“边界条件”设置在全国、乃至国际,那天地就广阔了,“内卷”才能达到争取“条件极值”的境界。
就是说:任何事物总是会有边界条件限制,要避免恶性内卷,就要打破边界条件,拓展空间。这时会有新的边界条件。但是到了新的非线性饱和阶段,再打破就是了。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就是:封闭系统,怎么折腾,最后总是要饱和——熵最大、发展不了了;打破边界,变成更大系统,才有可能再发展。
世界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国与国之间内卷起来,怎么打破边界?流浪地球?现在还来不及。怎么办?靠创新!科学创新,就能把“边界”无穷无尽地拓展开去。这才是解决方案。不然,只能在内卷中无穷无尽地自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