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武夷山
(发表于2020年9月3日《中国科学报》)
2020年4月,美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美国文学批评家和作家John Freeman(约翰·弗里曼)编著的书Tales of Two Planets:Stori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Inequality in a Divided World(本文作者译为“双星球记:一个分裂的世界上的气候变化和不平等的故事”)。该书的主标题模仿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意思是由于种种不平等,我们这个星球其实已经分裂为贫富两个世界了。
作者弗里曼在2017年还出版了编著Tales of Two Americas:Stories of Inequality in a Divided Nation(《双美国记:一个分裂国度中的不平等的故事》)。2015年,他出版了编著Tales of Two Cities:Stories of Inequality in a Divided New York(《双城记:分裂的纽约中的不平等故事》)。可见,他对不平等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但关注对象的尺度在不断扩大,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再到整个地球。
《双星球记:一个分裂的世界上的气候变化和不平等的故事》编入了世界各地(包括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作家写的关于全球变暖和不平等的近40篇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其中许多作家就生活在压力最大的地方,从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到泰国首都曼谷。
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严峻危机之一,但是弗里曼说,“世界上大量最有权势的居民却未能意识到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因此,他才编著了这本书,汇集了各民族最受尊敬的作家对气候变化的严肃反思。
加拿大小说家和诗人、2019年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诗歌《跟踪雨水》中展望了一种反乌托邦的未来景象——连加拿大这样富裕的国家都感受到了极度干旱天气的威胁。
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天气预报简直形同虚设。海地裔美国黑人作家爱德薇芝·丹蒂凯特在诗歌Machandiz(海地语,意为“商品”“贸易”)中,描述了她的故乡的人民如何挣扎着力图渡过政治经济难关,而大自然的无情打击好比雪上加霜。
印度尼西亚小说家Eka Kurniawan的短篇小说《井》讲述的悲剧故事是,由于旱灾和洪灾,印度尼西亚一个小村庄里的一对情侣再也无法重逢了。他们期望大自然“再仁慈一点”,那毁掉爱情的所有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韩国女作家Krys Lee的小说叙述了生活在毁坏了的环境里的后果。她写道,在一个无名的亚洲城市里,居民越来越清楚,尽管他们戴着净化口罩,室内也安放着空气过滤器,但毒化了的空气迟早会要了他们的命。
这些作品涉及的地域甚广。美国女小说家Lauren Groff的作品以佛罗里达为背景;出生于孟加拉的英国女作家Tahmima Anam(她的第一部小说获得2008年英联邦作家奖中的“最佳处女作奖”)的作品以孟加拉为背景;埃及女作家、《纽约时报》的长期撰稿人Yasmine El Rashidi的作品以埃及为背景;尼日利亚裔美国女小说家Chinelo Okparanta的作品以尼日利亚为背景;印度女小说家Anuradha Ro则描写了洪灾、旱灾和建坝之后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等等。
本书各类题材的作品意在表明,气候变化使原已很严重的不平等更趋恶化,使原本境遇悲惨的人群更加不幸。但是,气候变化不仅仅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加控制,总有一天,它会成为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共同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笔者介绍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在气候变化政策上大开倒车,但美国科学界和很多公众都坚决反对特朗普的气候立场。本书表明,美国的文学界为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积极地“鼓与呼”。
另则,从科普效果考虑,科普的重任不能只压在科普工作者身上。笔者2007年在《学习时报》发表过《建立科普的统一战线》一文,谈到在一些发达国家,电影人、艺术博物馆和小说家都实质上参与了科普,而在我国,参与科普工作的多半是科技人员和专职科普人员,其他领域的人加盟科普的不多。或许有些人不关注科普作品,但他们可能通过类似这样的文学作品了解到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因而受到震撼。期待中国的文学家拿出类似的作品。
《中国科学报》 (2020-09-03 第7版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