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转载]历史上传染病疫情特征与处理

谭晓东. 历史上传染病疫情特征与处理. 人民论坛,2020,04(上):53-5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重新回到了与疾病作斗争的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思维意识和行动方式上早已将传统的传染病及其危害抛之脑后,转而探讨以健康为中心的慢性病的应对和健康管理方法,这种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许正是本次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系统地回顾人类历史上传染病疫情特征和处置共性对于当前的疫情应急处置和今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休戚与共的斗争史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类人猿到现代人,虽然各项技术突飞猛进、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变,但是在人类与环境交融的过程中,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一直延续未曾间断,而且这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甚至已然左右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动方式,无数公共卫生学家也一直在反复强调:新发传染病和古老传染病再度肆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即每隔10年到30年都会有一次新发或古老传染病的世界大流行,且人类发展史的记载也反复印证了这一事实,但可惜的是人类总会忘记历史和放松警惕。

人类发展史记载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每年都会有一种或几种新发传染病被发现。截至目前,新发传染病已达 40 余种,且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由于新发传染病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及人类对新发传染病认识的缺乏,既没有掌握其防治方法,又没有天然免疫力,因此每一次新发传染病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通常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扩散范围和社会危害大多超乎想象,令世人措手不及且不禁感叹,“新发传染病全球大流行确实势不可阻,社会危害的确惨不忍睹”!

据不完全记载,在人类发展史中一直都存在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瘟疫和疾病的流行,图 1 中列出了人类发展史中最惨烈的十大传染病疫情时间轴,从图中可知:自公元 430 年以来,新发传染病或古老传染病几乎从未间断过。

 

图1  史上最惨烈的十大传染病疫情时间轴

国内外历史上的大型传染病疫情特征

人类与瘟疫的交锋有着漫长的历史,人类发展史中,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所谓瘟疫,是指可以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并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重大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包括由各种自然灾害、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引发的疾病流行。为了更好地展示瘟疫对社会的影响,现将史上最惨烈的十大传染病疫情记载中可查到的相关资料整理于表 1 中,从表 1 中可以发现以下规律: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群中通过空气、水、食物和其他各种传播途径传播,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并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与发展往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同时仔细分析对比也会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分析图 1 和表 1 不难发现,史上最惨烈的十大传染病均存在如下共性 :

表 1  史上最惨烈的十大传染病疫情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一,传染病的发生不分时间年代、地域环境、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其与人类发展相伴相生,在人类发展史中,无论是公元年代、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亚洲、美洲、欧洲还是其他洲,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社会, 都发生过不同传染病的大流行,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析原因可能与传染病大流行及诸多因素有关,如气候改变、细菌或病毒等的宿主改变及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等。

第二,传染病大流行多发生在技术水平高、人口密集的地区,也就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的人群积聚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自然流动大多会倾向于这些高速发展的区域,从而造成局部地域的经济发展较快和人口相对集中。一旦发生传染病,而其疾病预防控制的水平与管理能力又未能很好匹配,那么就极易导致该传染病的大流行。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就更易传播和扩散且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分析原因可能与人群密集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和大流行,一旦有人感染发病,在短时间内和他接触过的人就很可能被感染,接着这些人又会再去感染更多人,如此滚雪球式的蔓延就可导致某一地域甚至全球短时间内出现传染病大流行。

第三,每次传染病大流行都会导致感染人数众多,死亡率过高。每次传染病的大流行,无论其最初发生在哪个地区、哪个时间点,也无论其通过何种途径传播,均会导致众多人员感染和死亡,分析原因可能与每次大流行的疾病,多为新发传染病,而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相关认知,无相关疫苗和特效药物治疗有关,同时还可能与人们的卫生习惯较差和传染病预防意识欠缺等有关。

第四,传染病每次流行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一年,长则十余年。人类发展史记载的历次重大瘟疫,都要持续较长时间,且越是距现在遥远的年代,其传染病流行时间就越长。分析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医疗卫生诊断技术落后和救治条件较差有关,且也可能与不同的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及其特性、传播途径和毒力不同等有关。同时,部分古老传染病还存在反复流行的情况,导致疾病控制的难度加大,甚至会形成多年流行的困难局面。

第五,多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在公共卫生学界一直都流行着这种说法:“呼吸道传染病防不胜防,防了也白防,但还得防”,原因可能在于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空气受到了污染,无法清除,而人们的卫生意识淡薄和防护水平低下,就极容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

第六,传染病大流行多为人群普遍易感。无论是新发传染病还是古老传染病的流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普遍易感的,分析原因可能与不同的传染病的作用靶点不同有关,而且一定会对社会上多数人都产生损害。

第七,社会影响巨大而深远。每次传染病大流行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局面、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分析原因可能与每一次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死伤及医疗卫生资源等的耗费等,同时还可能存在人群恐慌和暴动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是政治的动荡等有关。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处置规律看各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

回顾人类发展史,人类在无数次与传染病较量的过程中,并未退却,而是坚强勇敢地用智慧与其抗争,并从无数次惨败中,吸取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作为一次突发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在事件发生的影响曲线上,一定会超出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应对处置极限,甚至导致医疗卫生系统的全盘崩溃。从理论上分析,如果现有的医疗卫资源能完全应对处置,那么就不会造成社会的巨大危害和人群的无限恐慌,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这或许就是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造成了严重社会危害的重要原因。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策略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会采取相同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减小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冲击与影响,同时尽可能拉长在高峰时最大冲击出现的时间(请见图 2)。

 

图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策略

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时机应首选以下三个时期:

一是最佳遏制期:在疾病首次出现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应对与引导,以便这些引导可以很好地降低事件对于医疗卫生系统的冲击,为后续的防控措施带来时间和机遇,这是最为明智的防控措施。例如,我国在甲流防控上,在 2010 年春季的严防死守措施,将本该在春季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成功地拖到了秋季,为疫苗的研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对于医疗系统的冲击,成功地遏制了疾病传播。

二是快速增长期:传染病的感染人数大幅攀升的阶段是最为胶着的阶段,此时的防控焦点应该以大面积的检测与监测为主,弄清感染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三是全面暴发期:在失去了以上两个时机后,就会进入全面暴发期。此时,只有严格的封控措施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市在1月23日封城

以后的 2 周内没有采取严格的封锁等措施,导致人群在城内流动,进而导致传染源在城内流动与传播,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染病“定时炸弹”,只有执行严格的封控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历程上来分析,历次传染病的暴发,均会出现两个以上的发病高峰。分析原因可能与不同的传染病从在人群中存在到暴发需要一定的时间感染,而人群也存在自身的免疫抵抗等,同时人群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时间也不一致等,而当人群持续暴露或多次暴露于传染源时,发病时间可能持续较长等有关。以本次新冠肺炎为例,将意大利、伊朗、英国与湖北的每天新确诊人数的变化趋势放在一起,如图3,湖北省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在2月2日与2月 13 日分别有两个峰值,前期峰值较小,第二个峰值急剧增大,随后每天的新增病例维持一个适量增速,直到每日新增病例为 0;从图中可以看到,意大利与伊朗的每日新增病例趋势,几乎是一致的,都是在早期从小幅逐渐增加,然后突然新增病例降低,又突然急剧增加,每日新增病例维持在高位增加,随时间的延长,增速逐渐放缓,直至为 0。结合该图可以看出意大利、伊朗的发病模式,与中国湖北省的发病模式十分相似。根据这个规律,相关部门在后续的工作中首先需加强疾病监测;其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再次传染病监测网络上报系统的完善,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并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与时俱进;最后还应适时开展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工作。

 

图3意大利、伊朗、英国与湖北每天新确诊人数变化趋势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各国相继开展了防疫工作。但由于各国国情、疫情发展情况及政府的重视与干预时间的不同,防疫的策略也各不相同。根据疫情防控的三个节点可将世界各国的防控措施大体分为四类: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早监测、早干预策略;以英国为例代表的无为而治,以期获得群体免疫;以意大利、伊朗为例的以封国封城控制疫情传播的策略;美国为例正在重复中国的防控历程。

第一类:外松内紧、全力防御的策略。从全球范围来讲,在疫情早监测、早干预方面,新加坡做得较为成功。这不仅取决于其较强医疗实力,也取决于其防控意识较强,政府干预时间较早。在疫情发生初期,新加坡一方面利用独特的分诊制,统一诊疗方案,透明公开病例确诊前的行踪,并密切追踪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严格监控密切接触者,对检测呈阳性者迅速隔离;另一方面,集中医疗资源,优先保障医务人员,保证医务人员不被感染。在整个防疫过程中,新加坡防疫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上投入大量资源,可视为较为成功的防疫案例,其成功经验在于在疫情的最佳遏制期时采取了严格的监测与监控,值得全世界学习。

第二类:重点防控高危的易感人群,以期获得群体免疫。以英国为例,自出现疫情以来,其防控策略受到了较多争议,从疫情防控的阶段来看,英国已错过最佳遏制期,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政府通过卫生警示,提倡公民减少外出活动,以期避免疫情的暴发。在防控理论上基于新冠肺炎可能长期存在,且轻症患者部分可自愈的论点,意在拉长疫情防控的、时间曲线,减轻医疗系统负担,将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如ICU 病床)等预留给高危的易感人群,压低峰值,使疫情长期处在可控制阶段。最终 60% 的公民轻症感染且均获得抵抗力,由此逐步降低传播系数 R0,最终实现群体免疫。相信随着疫情的发展,英国可能会适时调整防疫策略,加强人群流动的管控,避免社区聚集性传播的发生,控制疫情朝全面暴发的方向发展。

第三类:全面暴发,封城封国。以意大利为例,其早期疫情防控属于失败的典型。在防疫初期的放松态度,导致错过两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直接进入全国暴发阶段。意大利只能选择封国封城的防疫策略,与武汉市初期的疫情暴发情况较为相似。虽号召隔离,但无强力管控措施的保障,使得疫情的控制并未成功。随着疫情的持续传播,患病人数短期内增长过快,医疗资源无法负担,出现挤兑现象,医疗人员与患者的生命得不到保障,病死率直线上升。意大利在错过了两个防控节点后,在第三个节点的防控难度是空前的,其教训值得重视。

第四类:正处在大流行前的高速增长期。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浪费了 2 个月的宝贵时间后终于觉醒过来,现在全国上下动员,一方面号召居家隔离,减少集中感染的机会 ;另外大力开始自愿大规模的检测,广泛发动一切资源开展检测工作,发现传染源,以用来监测和治疗急危重的病例。考虑到美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如果民众能有很好的配合行动,预计会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从世界其他各国应对此次疫情的过程及结果来看,新加坡在最佳遏制期投入较多医疗卫生资源,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意大利则在进入暴发后期才开始采取措施严格防控,同时由于国情的缘故,使其无法完全复制中国的防疫策略,因此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对比两国的防疫过程和效果不难看出,疫情应急处置防控时间越早越有利于疫情的有效控制。

纵观历史发展,瘟疫的发生可以说是与人类发展共生并伴随的一个基本现象,而且往往在人类发展进程上特别容易被忽视,这种忽视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它的危害性表现在对于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的巨大冲击,甚至会残酷地冲垮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在发生发展上往往表现为灾害影响的快速上升期、控制效果平台期和成果显现期。在处置与应对的策略上,压低瘟疫有害影响的高峰与延后瘟疫影响出现的高峰为共同的策略。隔离是最根本的原则,但在历次瘟疫中,包括在此次疫情发生过程中各国的控制技术与措施尽管表现不同,但无论是封锁、闭市、限制人流活动等都是先要达到隔离的目的。在疫情的发展初期,警惕性越高,预警越早,控制措施越早越全面,瘟疫的危害可能会越小,恢复期也就越短。

瘟疫是一个全人类和全球的灾难性事件,不会以国境和航线的区分而停止传播,对于我国目前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严防疫情复发。只有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巩固加强战谋布局,彻底完善预警机制,及时捕获有效疫信,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尽快建设精良的医疗队伍,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为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博导,国际职业卫生学会理事,武汉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研究生涂新龙、程家国、李光明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谭晓东:《循证公共卫生与案例分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②谭晓东、黄希宝:《健康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年。

③张大庆:《历史上重大传染病的始与终》,《中国医学人文》,2020 年第 2 期。

④陈永平:《全球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防控》,《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 年第 7 期。

⑤杨维中:《中国传染病防治 70 年成效显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 第 12 期。

⑥程家国、谭晓东、张玲、朱思蓉、姚慧、刘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20 年第20卷,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716. C.20200303.0926.002.html.

⑦程家国、谭晓东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疏导》,《健康研究》,2020 年第 1 期。

⑧张朋辉 :《欧洲多国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日报》,2020 年3 月 12 日。

⑨郑永年 :《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值得借鉴》,《人民日报》,2020 年 3 月17 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染病  染病词条  疫情  疫情词条  特征  特征词条  转载  转载词条  上传  上传词条  
观点

 建议天津大学授予吕翔硕士学位

本人在此正式向天津大学建议授予吕翔硕士学位。所依据的材料就是《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丝萌学术造假》一文。链接参见:研究生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