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et Leydesdorff的集大成著作之1.11和1.12
武夷山
2021年1月,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荷兰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奖得主Loet Leydesdorff的著作,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Discursive Knowledge:Communica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an Empir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交流互证知识之演化动力学:观察一种经验性科学哲学之交流理论视角)。本书是Loet Leydesdorff教授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此书可窥见他的学术探索心路历程。
我会不断地摘译本书的一点点内容。今天摘译1.11和1.12节。
1.11 三螺旋协同作用之测度
在2002年于多伦多召开的符号学、演化、能量和发展(SEED)研讨会上,生态学家Robert Ulanowicz提出,利用三个维度间的互信息来测度三螺旋组配的覆盖面。自从McGill (1954)引入互信息概念以来,关于互信息的测度有丰富的文献。例如,控制论学者W. Ross Ashby(阿什比)解释说,互信息就是由几个变量的独特组合产生的信息量(如比特),它不可还原为其任何子集。Krippendorff (2009a, p. 193)提到,阿什比对互信息这个“协同度”指标是非常钟爱,于是他戴了一条由三根链交缠在一起的项链,如果将其中任意一根链弄断,这条项链就会解体为三根散链。
我们可以把两个或更多维度之间的互信息看作是组元间协同度的定量指标:也就是说,在交流编码之间的互作用中产生了新的选项,这个层次与可观察到的交流者之间的互作用是不同的。
......
一个不好处理的情况是,该指标随维数增加而改变符号。在三维情况下,协同度是个负值,可是在四维情况下却是正值。从三螺旋理论视角来说,人们倒希望在同一框架内,这个指标能延用于4螺旋、5螺旋以至N螺旋的情形。
2013年10月,Inga Ivanova在(与我的)电子邮件交谈中说,在三维或更多维的情形下,互信息作为冗余(而不是作为信息)只能是负值。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关于冗余的理论(及计算)来扩展申农的框架。在信息论中,相对于一个分布的最大信息量,冗余和不确定性根据定义就是互补的。增加冗余度就减小了相对信息。我将论证说,反身互作用过程产生冗余,便提供了卢曼所设想的选择机制。
1.12 第一章(“基于知识的创新和社会协调”)的“结语”
一个创新系统要想生存下去,它所拥有的选项之数目也许比其历史上已经实现的创新之数目更为紧要。虽然不确定性是所有创新过程的共同特征,不确定性仍对创新治理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在创新元勘中,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理解“盈余选项”指标,一是降低不确定性,二是增加尚未实现的选项之数目。
首先,人们发现,不确定性较小的配置与不确定性较高的配置相比,会更敢于冒险。降低不确定性所提供的动态机会,与局部生境(niches,即生境,指的是一些被保护的空间,它允许就不同选择环境之间的其他共同演化方式进行试验)提供的动态机会是不相上下的。
其次,冗余性增加是发生在系统层次的效应,也就是说,是选择机制互作用的结果。在所有可能的选项中,冗余表示的是尚未实现的选项。冗余数量的增加并不影响已实现选项的数量。冗余可产生于编码之间的互作用之协同效应。
要言之:尽管大学-产业-政府的关系是历史性形成的,是易于进行各种测度的,但我在下文还是要用三螺旋模型来作为学术界的新颖性生产、企业的财富生产和政府的规范治理之替代物。
相关阅读
Loet Leydesdorff的集大成著作之1.10——预期系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7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