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能不能抛开SCI?

差不多三十多年前,中国的高校,对于论文发表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那个时候,能有人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写论文,而且能够发表,已经是不简单的事了。换句话说,在那个时候,只要你愿意写,而且写得还算认真,那么找个刊物去发表也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最初,高校本身对于教师们是不是能发论文也不是特别看重,也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和规定。写论文这事基本上就属于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后来,高校开始重视教师们是不是能发表论文了,而且开始设立了一些奖励机制。在这样的机制激发下,老师们开始关注写论文的问题了。因为有了一定的奖励,而且被列为评职称的一种必要条件,愿意写论文的教师开始多了起来。在这样的状态下,当时已有的刊物似乎一下子在高校中也就开始热了起来。人们争先恐后地尝试着把论文稿子投到当时那些有限的刊物。然而,毕竟由于发表的空间有限,所以要想得到发表就变得不那么容易起来。

在这个时候,有些比较有经验的作者,或者在专业领域范围内颇有一些影响的学者们,要想发表自己的论文似乎还不是那么特别困难。但对于刚刚进入高校工作的年轻学者们,他们要想发表论文,要想让自己写的论文有较强的竞争力,还是需要一段磨练的时间。不过,这段时间并不太长,很快,一些有竞争力的年轻学者们开始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崭露头角。

后来,在评职称的压力下,年轻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论文发表了。那么对于掌握评聘职称权力的高校有关机构,发现高级职称,特别是正高职职称名额实在有限,而申请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怎么再进行筛选,也就是提升正高职评聘的标准,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具有这种权力的一些权威学者们,就想到了一种比较简单、而他们又认为颇有效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申报职称的教师中,要看他们的论文发表在什么样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在国内刊物的,要看这种国内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而且核心期刊也是分级别的。越是较高级别的刊物,发表于其上的论文自然含金量就越高,论文的质量也就越有保障。但是这种核心期刊的评选单位似乎也多了起来,很多家有关部门或者高校都自己评选核心期刊。这就使得其他那些无权评选核心期刊的高校有点晕菜了。到底哪家期刊更权威、更核心?没人做出更为权威的判断。

于是,一种新的标准就被抛了出来,那就是所谓SCI标准。现在的论文,如果只是发在国内的期刊上,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如果有本事,就发在国外的期刊上,而且是要发在能在SCI检索中查看得到的期刊上。这一下,就可以自动筛选掉不少上不了SCI刊物的论文了。这个办法真的省了不少事。

当然,这种方法一般说来,对于理工类专业的论文或许还起一点作用。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来说,要在SCI上发一篇论文,实在太难了,几乎等于不可能。这似乎就起不到筛选的意义了。有的单位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论文需要发在CSSCI的检索系统的刊物上。反正这时对论文发表刊物的要求已经呈现五花八门的趋势了。结果是核心期刊也算数,SCI也算数,CSSCI也算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这种诸多大网的下面,固然能筛选掉一些论文,但是,被筛选掉的真的是质量不佳的论文吗?这很难说,而被选上的论文真的就一定是质量上乘的论文吗,恐怕也不一定。因为在这个时候开始,大批造假、抄袭、剽窃的文章已经开始上市了。因为这时申请职称所要求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与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也越来越高。有些申请正高职称的人们,就开始想着走邪门歪道。那些已经评上正高职的人们,为了维持自己每年能够发表论文数量,也想着走上邪门歪道。而社会上与之相应的试图协助这股歪风的机构也应运而生。这就出现了帮助写论文,提供枪手、提供各类论文的机构。这已经成为公开的学术腐败大潮了。

记得在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评选当年的优秀论文,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一篇论文并不是发在什么核心期刊上,更与什么SCI、CSSCI有任何关联。这篇被评上的优秀论文只是发表在某个地方的师范专科学校的学报上。这样的刊物,肯定是进不了核心期刊的行列里的。然而,这样一股清流,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多大的反响。那些高校依然故我,反正这一套办法已经使用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有弊端,可是谁能找到完全没有任何弊端的方法?似乎不存在这样的一种方法,所以还是照方抓药就可以了。

不是没有人质疑这样的方式。有人就提出,为什么不采用同行匿名评审的做法。得到的回答是,那种做法成本太高。要付出财政上的成本,就是会多花钱,请评委。还要付出时间上的成本,请同行评审论文,那花费的时间会很长。所以这些有权力进行评审的机构都不太愿意采用这样的方法。当然,这样的方法不是说完全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弊端,但毕竟漏网之鱼要少得多,应该还是可行的。

现在的情形已经发展到更为严重的状态了。国外有些刊物已经发现中国存在的这种大量造假,包括抄袭与剽窃的论文,开始采取一些处罚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问题,甚至采取过集体退稿的做法。这不仅是给中国的学术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且对于我们一直提倡的科技创新更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我们的学术研究要鼓励创新,那么就必须改变当前这种唯核心期刊、唯SCI、唯论文数量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所谓同行评审应该更为普遍地采用,这对我们在进行科技创新方面还是有更多的帮助。

当然,专家评审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有的论文,涉及到的理论,也不是那些能够参与评审的专家都能看得明白的。或许他们看到这样的论文,就认为这样的论文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这种情况在世界学术史上也并不罕见。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存在,我以为还可以建立另外一种机制。那就是设立一个公开的网络论文发表园地。任何人,不论自身是什么职业,不论作者是什么职称,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论文有创新性,有学术价值,都可以自由发表在这样的园地里。这个园地可以是由国家出面主持,那么所发表论文就是完全免费的。如果是由某种学术机构来主持,那么论文发表可以交纳少量的费用。那种缴纳数额不菲的所谓版面费做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在这个园地上投稿,可以预先划分不同的专业。你认为你的稿件靠近哪个专业,就可以往那里投稿。在所谓的论文简介中,要强调你要发表论文的核心观点,创新之所在。如果有这样的园地,全国所有的人们都可以阅读到发表于其上的所有论文。作者也可以把自己的论文推荐到某些学术研究单位,希望引起关注。

或许在这个园地上,所发表论文良莠不齐。但肯定有优秀的论文会脱颖而出。有些论文,可能写得不那么规范,但其中提出的观点或者思想却完全可能具有创新的意义。如果按照一般的要求,这样的论文不可能在很规范的期刊上发表,但在这种自由发表的园地上,却完全可能被有些具有慧眼的人看到。那么这种园地的意义就非同小可。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能不能抛开SCI  抛开  抛开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SCI  SCI词条  能不能抛开SCI词条  
观点

 大学的服务与管理

大学的服务与管理 刘庆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在今年教师节老校长张先生接受学校有关部门采访视频报道后留言:“1990至2010年长达20...(展开)

观点

 有师门规矩吗?

有师门规矩吗?王德华 最近有人问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师门规矩?猛一听,愣了一下:有师门规矩吗?仔细琢磨,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据说有的师门规矩是半斤...(展开)